景俠 朱文超


[摘 要] 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我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因子,得出技術創新水平、資本投入水平、中間品國內生產配套水平等是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產業鏈中間環節的服務質量;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對裝備制造業融資支持;實施國際產能合作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裝備制造業;國際產能合作
[中圖分類號] F74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2-0037-03
一、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我國裝備制造業升級實證研究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是指研究多個變量對另一變量影響程度的線性回歸方程,本文用中國裝備制造業全球價值鏈地位指數來衡量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將投入要素結構、國內生產配套水平、外商直接投資等作為解釋變量,分析影響中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具體因素,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提供對策選擇。
(一)變量選擇
1.GVC地位指數。該指數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GVC指數越大,說明產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中越接近甚至就處于設計、研發等高端核心環節;反映的是出口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越高,若GVC指數越小,反映的是出口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越低[1]。
2.投入要素結構。投入要素結構分為資本投入水平、技術投入水平。本文以資本勞動比(K/L)來表示資本投入水平,該指標越大,表明在該投入要素結構中資本投入的越多;以高技能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比重(LH/L)來表示技術投入水平,該指標的大小反映的是技術投入水平中的高技術占比。
3.國內中間品生產配套水平。在目前的國際分工中,中間產品的生產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該產業的利潤水平,因此中間產品是國內生產還是進口對該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影響深遠,本文以裝備制造業所需的國內生產的中間品消耗占裝備制造業所需的中間品總消耗的比重來衡量國內生產配套水平。
4.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個國家工業化起步的出事時期,由于本國時常缺乏資金,所以往往不得不借助于外力,在這一時期外商直接投資對于一國或一地區的工業化起步十分重要,且外商直接投資時常伴隨巨大的技術溢出效應,在國家工業化的中期,外商直接投資所起的作用會有所減弱,但依然不可忽視。
5.行業出口份額。本文用一國行業出口規模占行業全球總出口的比重來衡量行業出口份額。
(二)實證分析
本文在測算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所處的位置時,特別選用GVC_Position的絕對值。
該指標的構建思路是:當GVC-Pir.>0,表示該產業在GVC中處于或接近于研發、設計等核心地位,其值越大,越接近于高端,若GVC-Pir<0,表示該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于原料提供、運輸、組裝等不利地位,其值俞小,俞接近于低端[2]。
據此本文以產業的投入要素結構、國際直接投資、國內生產配套為主要解釋變量,同時,將裝備制造業的行業出口規模作為控制變量,在此基礎上構建計量模型如式(2)
InGVC_Pit=β0+β1In(K/L)it+β2In(LH/L)it+β3(FDI/GDP)it+β4InDSit+β5InEMSit+εn (2)
式(2)中下標i表示裝備制造業的12種細分行業,t表示時間。其中InGVC_Pit是被解釋變量,表示產業GVC地位,In(K/L)it是資本密集度,In(LH/L)it,是技術創新密集度,In(FDI/GDP)it是外商直接投資,InDSit是國內中間品生產配套水平。β1、β2、β3、β4是影響因子。InEMSit:是控制變量,表示行業出口份額。ε是非統計性誤差。
本文利用TiVA數據庫、WIOD的社會經濟賬戶、UNCTAD提供數據,根據(2)公式及R軟件測算得下表:
(三)結論
從實證分析中可得以下結論:
1.資本要素投入是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因素。行業的資本密集度顯著性水平依然很高,說明資本要素投入水平是影響我國裝備制造業GVC地位的重要因素,該要素投入的增加對改善制造行業在GVC上的地位有積極影響。
2.技術創新能力是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最重要因素。裝備制造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制造業的地位指數呈顯著正相關。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投入水平很低,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在GVC上的地位提升,實施科技創新對裝備制造業的地位改進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和積極效果。
3.國內生產配套水平也是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最重要因素。從回歸結果看,裝備制造產業的國內生產配套水平對GVC地位的改善作用在所有解釋變量中最為顯著,這說明,除了技術水平以外,國內生產配套不完善是制約我國GVC地位提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4.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裝備制造業位置的攀升幾乎不起作用。外商直接投資并不是制約我國裝備制造業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因素。
5.裝備制造行業的出口規模與裝備制造業的升級呈負相關,即裝備制造行業的出口規模擴大不利于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
二、中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對策措施
(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自主知識產權
技術創新能力弱是制約中國裝備制造業升級的重大問題,中國裝備制造業現階段大多呈現出封閉自主創新現象,由于裝備制造業地位特殊,是萬業之本,近些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不斷攀升而后趨向穩定甚至有滑落跡象,就是因為我國裝備制造業遇到上升瓶頸,造成了我國裝備制造業GVC低端鎖定的局面。而這種局面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裝備制造業的許多核心技術領域無法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自主知識產權是改變裝備制造業全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的重要舉措。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自主知識產權是改變裝備制造業全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的重要舉措。實施“產學研結合促進工程”和“科技與金融結合推進工程”,促進一大批高科技密集區涌現出來,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二)提升產業鏈中間環節的服務質量
隨著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制造業企業的分工越來越細致。當前中間品服務水平對提高制造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大服務相關的硬件基礎設施投入,提高服務效率。我國要綜合利用先進通訊技術推動“三網融合”等跨網通信業務發展,要在建設適應全球性海運船舶大型化的港口的基礎上,投資建設更高效的港口服務設備,整合通關模式,借助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不斷利用先進技術和集成信息平臺完善我國“智慧港口”建設,將港口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效整合,穩步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相對于世界制造業強國而言,發展滯后、總體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但由于我國制造業整體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增加值中的低增加值環節,因此圍繞本土制造業發展起來的生產性服務業與西方國家服務于高增加值制造業環節的生產性服務業有較大差距。要快速縮小這一差距需要學習和引進國外生產性服務業的先進經驗,即吸引國外優秀的職業培訓機構來華設立職業技能培訓點,吸引跨國公司及其配套的服務商來華設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營運基地、高端金融服務業等,提升生產性服務質量;又要“走出去”學習,可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依托現有產品貿易優勢,走出國門建設分支機構,依據自身優勢培育適應高增加值制造業環節的生產性服務業[3]。
(三)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對裝備制造業提供融資支持
要從供給端發力,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首先為裝備制造業提供融資的業務流程是以小、快、簡為核心,進行創造和重組。其中,“小”是指作為融資方的目標客戶從大裝備制造業企業向中小微裝備制造業企業轉變;“快”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電子通信技術,降低成本、優化管理、提高效率,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為裝備制造業提供融資支持;“簡”是指金融服務體系為裝備制造業的融資服務要簡化流程、減少審批手續、降低辦事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其次,為裝備制造業的融資要重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用好大數據工具,金融體系要進一步加強與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合作,了解裝備制造業企業的特點,有效發展裝備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業務,不斷完善自身在互聯網方面的薄弱環節,在與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不斷發現自身不足并加以改進。通過合作來掌握更多裝備制造業企業的融資需求,做到對裝備制造業企業進行全面、客觀、準確、有效的分析,從而金融服務多樣化,滿足裝備制造業企業不同層次的需求,使金融服務體系對裝備制造業的融資支持更加有效。
(四)實施國際產能合作牽動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
近些年來我國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融合可加強裝備制造業間國際產能合作,將過剩產能轉變為優質產能,以點帶動面逐步擴展,將裝備制造業向外輸出,并延伸下游產業鏈,帶動成套設備出口。我國裝備制造業企業應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化。區域合作化是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契機,積極參加區域合作化能夠增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在產業合作方面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扶持,達到互利共贏的理想狀態,也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與周邊國家的產業合作創造了積極的條件。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向國際化的初衷在于攜手世界、共同發展。積極參加區域合作化可以使中國裝備制造業更好的在周邊積累寶貴經驗,進而走向世界。同時,實現“互聯網+”與裝備制造業結合發展可推進裝備制造從產業鏈低端邁向高端,促進裝備制造業完成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化升級。
[參考文獻]
[1]Michael Porter.Finance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4:37.
[2]陳愛貞,劉志彪.市場需求與中國制造業代工超越——基于GVC與NVC的比較分析[J].產業經濟研究,2018(11):42-56.
[3]孟棋.基于區域價值鏈的欠發達地區產業升級路徑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7(9):88-101.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