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數據包絡分析法對近年來長江流域湖北段工業產業污水排放與提高綠色經濟效率進行分析,將工業企業數量、工業廢水排放量、能源消耗作為投入,地區GDP、綠色GDP、單位GDP工業廢水排放量作為產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節能減排。從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進綠色工業技術、提高綠色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率、建立完善機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議,進一步提高湖北長江流域發展綠色經濟效率。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improvement of green economy efficiency in Hubei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recent years are analyzed.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used as inputs. Regional GDP, green GDP and unit GDP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re used as output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green industry, promoting green industry technology,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mechanism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of Hubei.
關鍵詞:長江大保護;工業污水;產業結構優化;綠色經濟效率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industrial wastewater;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9-0047-03
0? 引言
長江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水源,其流域占比全國40%的可利用淡水資源,同時也是改善我國北方生態環境的重要支撐點。此外長江流域也是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而現如今,這條重要的生態經濟寶藏,在違法排污、水土流失、水體污染、生態破壞等影響下,其負擔遠超應承載力。長江在污水排放方面居全國七大流域之首,其中大部分是工業廢水。截至2018年,長江流域湖北省僅石化、冶金、紡織三大行業企業就有近萬家之多,而此三大行業也正是湖北省主要產業支柱,同時也是工業污水主要源頭,排污量巨大,并且增長率還在逐年上升,工業排污治理見效甚微。
平衡工業產業污染與綠色發展,目前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推動工業綠色轉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工業綠色創新效率,對產業進行優化升級,同時引導“兩高”行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轉變;二是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污染減排呈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產業性質亦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三是用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比值來衡量產業結構狀況,進而研究對經濟效率產生的影響,但忽略了環境污染成本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可能得出相悖的結論。
從產業水平角度來說,對結構進行優化調整的相關研究較少,且未充分考慮環境因素,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效率評價將促進地方經濟僅以GDP為導向,其增長方式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不能正確的衡量地區可持續發展水平。同時由于生態經濟體系過大,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案例較少,針對各省特色產業結構分析研究略有缺乏。鑒于此,本文基于DEA法,充分考慮環境因素,結合綠色經濟效率評價,綜合反映如何對湖北工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能更好的有利于協調經濟增長、綠色發展、水環境保護之間的發展狀況。
1? DEA法
1.1 DEA法概述
數據包絡分析法(DEA)是基于被評價對象間相對比較的一種非參數技術效率分析的方法。通過使用函數運算工具對每個決策單元(DMU)投入產出體系的效率進行測算評價,比較一個特定單元的效率和一組提供相同服務的類似單元的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務單元的效率。
1.2 DEA模型投入產出要素篩選
結合已有相關理論及研究成果,本文根據2012至2019年《湖北省統計年鑒》共8年數據計算相關指標。為準確測定工業對水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經濟體系中占據的比重,考慮綠色經濟中所倡議的勞動、土地、社會組織資本,因此投入選取工業產業數量(個)、工業廢水排放量(萬噸)、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耗量(萬噸標煤)三項指標,并將地區GDP(億元)、工業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作為產出指標;同時,經濟的飛速增長往往將環境污染作為代價,忽略環境成本而一味追求經濟增長往往會造成經濟績效評價結果的扭曲,因此考慮用于工業污水處理的運行費用作為環境影響因素。
2? 模型結論分析
對比原始數據與剔除環境因素后的第二階段投入數據,發現工業企業數量較工業廢水排放量與能源消耗量影響較小,說明工業污水處理運行費與排污量及能源消耗關系顯著,可以近似認為有決定性因素。對比第一階段與第三階段效率值,整體效率均存在差異,是由于環境隨機擾動對工業生產效率產生了影響,說明工業污水處理對整體經濟效率及工業GDP貢獻具有一定促進作用;2012至2017年各效率平均值均<1,雖2018年各效率值均達到1,即該年的投入產出均有效,但不能保證最大效率值足夠穩定,且達到最優效率,因此其改革的重點在于如何更充分發揮其綜合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會存在其他因素對綠色經濟效率產生影響,例如傳統經濟生產要素中資本、企業家等,若需生態與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需綜合生態化與市場化的考量,從源頭出發,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生態價值的經濟發展。
3? 對策及建議
基于以上結論,經濟發展依然有賴于工業發展,為降低工業污廢水對生態影響程度,減少工業污廢水產量,針對工業生產類型及整體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在最大程度上不影響綠色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建議及對策,見圖1所示。
3.1 針對重點排污密集型產業
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通過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針對重點大型排污產業應制定專門的排污排廢指標,應出臺嚴格法規政策,由政府適時組織不定期對排污重點單位進行監測督查,加大管控污染排口力度,考慮構建工業園區及工業企業排污排廢監管長效機制,并對做出顯著成績及貢獻的企業給予獎勵,進一步激勵重點排污密集型企業落實相關政策指標,完善減污減排體制;對于未達標企業需關停并整頓改造,治理該企業已污染區域環境,并給予處罰,布局在長江兩岸的重化工企業需更加嚴格監督,防止出現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偷排、超標排污等現象。
工業發展對能源具有依賴性,為減少排污須狠抓工業污染源頭,對于重點排污密集型企業、工業園環境保護設施等領域進行專項整治,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減少污水產生,使得單位產值的污水廢水排放產生量減少。由政府積極引導使用新型綠色工業技術,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水產生以及提高后續污水處理達標率,傳統污水處理并不能夠完全處理工業污水,并且各行業產生工業污水中的污染物不同,應“對癥下藥”,減少技術、資金浪費。同時引導部分污染嚴重且無法技術優化的工業逐步調整退出,例如部分有色金屬等,營造危機感,以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和政策實施。
3.2 整體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我國作為工業化大國,第二產業是國民經濟主導力,但第二產業發展需要資源支持,必然造成環境損失、自然資源退化類經濟損失成本,若要在不影響經濟必要發展的情況下實現綠色發展,現階段需在保證經濟產值增加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情況下,應該進行必要的產業政策傾斜,第三產業與第一產業協同發展,從而減少環境損失,達到綠色發展的目的。
結合地域分布,調整長江經濟帶產業分布,湖北屬于長江的中上游,綠色發展也需要源頭排污的整治,應盡力將技術密集型、綠色環保型等產業向中上游地區轉移,沿江附近禁止新建密集型污染產業園,結合地域特色及長江經濟帶優勢,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形成產業合作聯動機制。
同時調整第二產業內部比例,科技創新是實現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主要途徑,針對工業類產業,適當調整重化工業比例,逐步淘汰低技術高污染產業、發展高技術低污染產業,湖北省在汽車、紡織、冶金等方面均有所發展,但仍需培養對環境損失較小的優質支柱產業,對經濟起支撐帶動作用,各城市產業之間形成產業鏈條合作,明確區域定位,依托長江經濟帶優勢,帶動區域發展。國家應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與支持,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情況下,鼓勵綠色新興環保產業的發展,并根據湖北資源稟賦及產業組織發展優勢產業將有助于達到綠色發展的目標,保護生態與經濟發展協同并進。
4? 結語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盡可能達到一種動態平衡,使得發展更加生態穩定,促進綠色經濟效率的提高,不斷加強對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污染減排和末端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結合影響經濟效率的各方面因素,從產業自身、整體、政府、資源利用等角度出發,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在調整過程中,使得資源配置轉移至低污染高技術產業,提高資源利用,淘汰落后產能,培養優勢綠色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能提升環境績效。
參考文獻:
[1]王光輝.淺談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及水資源保護[J].化工管理,2019(14):67.
[2]盧麗文,宋德勇,李小帆.長江經濟帶城市發展綠色效率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06):35-42.
[3]廖艷.產業結構變遷與綠色經濟增長效率關系研究綜述[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6):11-12.
[4]王光輝.淺談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及水資源保護[J].化工管理,2019(14):67.
作者簡介:趙雪君(1998-),女,山東禹城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