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建立陽光服務型政府,近年來我國采取了多種措施。創新電子政務的手段,以此促進政務公開的質量和效率,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運用知識圖譜技術多角度分析我國目前政務公開的研究熱點趨勢,主要問題,解決對策等。
關鍵詞:電子政務;政務公開;知識圖譜;對策
1 引言
就目前來看,我國政務公開的方式,范圍,內容等有待進一步完善。總體而言,該領域主要圍繞信息資源建設,大數據技術,公共資源管理等領域。學界和社會公眾對中國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議題已展開了激烈的探討,一大批學者從制度建設、理論意義、機構建設等不同視角對政府信息公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該研究領域的分支較多,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不統一,存在較大意見分歧的現象,該領域缺乏權威主導力量,對接下來政務公開領域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困擾。鑒于此,本文利用可視化分析方法繪制出關于政務公開研究的知識圖譜,吸取先進經驗,以此為我國研究政務公開的學者和政府部門提供有效借鑒[1]。
2 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CSSCI數據庫,以“電子政務”、“政務公開”、等為檢索關鍵詞,檢索時間的跨度為2015-2019年,經過篩選和剔除不相關的文章之后,共得到有效文獻篇數為296篇,將關鍵詞進行提取,并選擇頻次大于4次的關鍵詞形成共詞矩陣,再利用可視化軟件進行分析。為更好地展現和分析當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本文研究使用了文本挖掘與可視化分析軟件有:NETMINER、COOC。
3 整體研究趨勢
3.1 核心研究作者分析
通過對作者的發文數量和文章核心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某一領域的核心作者[2],有利于側面把握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以羅賢春作者為首的研究團隊主要聚焦于政務信息的價值層次,模式,評判視角等。近年來,政務信息資源價值,特別是電子政務和網絡政務信息資源質量管理、開發利用、增值服務、價值測度和價值實現等成為學術關注的熱點。國外政務信息資源價值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務信息資源質量、電子政務、政務信息資源政策、決策、績效、創新、技術支持、政府網站評價以及經濟價值和商業價值等方面[3]。我國政務信息資源價值研究主要集中在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信息資源管理、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增值服務、績效評估、網站評估、信息內容、信息公開和開發利用等也與政務信息資源質量和價值密切相關[4]。作者劉密霞,王益民,丁益的研究團隊主要圍繞以新型信息技術為首的互聯網+對電子政務的影響機制,分析了政府信息公開對電子政務環境下公眾參與的影響,把政府信息公開下的電子參與分為基于結果公開的電子信息發布、基于內容公開的電子咨詢和基于過程公開的電子決策三個階段,實證分析了中國338個(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地級市等)城市的電子參與情況,并探討了政府信息公開與電子參與的相關性。整體來看,核心作者整體網絡相對稀疏,目前形成的小團體影響力不突出,多為兩三人之間的小規模合作,缺乏跨地區跨部門之間的交流,研究團隊分布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極化現象,還未形成成熟的研究隊伍和突出的學科領頭人[5]。
3.2 關鍵詞分析
聚類分析是將相同性質的詞組分為一個大類群,以便更好地梳理和探討比較復雜的研究對象之間的聯系,本文利用netminer得出高頻關鍵詞分層聚類圖譜,如圖1所示。根據圖譜結果,將政務公開領域的研究劃分為以下三個核心方面:1)電子政務的建設:這一類由“電子政務”、“行政審批”、“網上辦事”、“電子政務建設”等關鍵詞構成。我國地方行政審批局電子政務發展迅猛,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少成果。建立了多樣化的電子政務平臺,同時方式創新,平臺建設內容覆蓋全面。多地的行政審批機構進入網上“超市”[6],電子政務手段的創新,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服務水平與辦事效率。2)信息公開的平臺:這一類由“互聯網+政務”、“信息公開”、“政務微信”、“云平臺”、“信息化建設”、“政府門戶網站”等關鍵詞構成。政府信息公開有利于提高政務工作的透明度,在促進政府依法執政、建立服務型政府、更好地服務于公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7]。在“互聯網+”背景下,電子政務的應用不僅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路徑起到了優化作用,而且推動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發展。如近些年,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興平臺,體現出的方便、快捷、交互性強等特點大大促進政務公開的發展。3)政務信息管理建設:這一類由“政務服務”、“行政管理”、“績效評估”、“信息化”、“信息安全”等關鍵詞組成。電子政務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而來的,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存在政務信息管理成績模糊的現狀與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現狀不匹配的現象[8]。如何強化觀念,打造良好的電子政務軟環境,配套其先進的硬環境,需要有待進一步努力。
4 問題與挑戰
4.1 政務公開信息安全問題
雖然政務公開領域較早開始規范,但仍存在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如姓名,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等信息。政務信息公開尚處于僅僅滿足及時公開和必須公開的要求,在管理上仍然是“粗放型”,暴露出個人隱私保護意識不夠、審查機制脫節等問題,有損政府形象[9]。
4.2 政務公開的思想意識淡薄
一些領導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嚴重,作風不民主,怕因公開而失去權力。推行政務公開,不可避免的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即得利益,也會沖擊一些舊的思想觀念,因此就會遇到抵觸情形,成為政務公開的阻力[10]。
4.3 政務公開的監督機制尚不完備
一些機關單位的政務信息公開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怎么公開、何時公開以及公開內容均由自己決定,缺乏監督,失去了政務公開本身所帶來的意義。政務公開的目的是接受群眾監督,把政府機關的權力公諸于眾,讓政府機關積極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始終處于有效監督之下。而這種公開的隨意性,大大滋生了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
4.4 電子政務建設不完善
傳統的方式如印發宣傳冊、張貼公告、工作流程表等,無法滿足公民對政務信息的渴求,這與信息高速化發展的今天顯得滯后。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是一項重要舉措,但由于相關部門缺少對電子政務系統的維護及缺乏對社會公眾質疑及需求的反饋,導致電子政務建設尚有缺陷。
5 電子政務推進政務公開的對策
5.1 建立完善的政務信息管理機制
一是政務數據管理機構應加強事前審批,針對不同類型的政務信息應制定詳細的公開計劃。二是政務數據管理機構要定期嚴格檢查,對政務數據進行動態測評,建立政務信息的安全風險預警機制。三是政務數據管理機構平時應進行數據安全事件的演練,確保一旦出現政務數據安全事故能及時有效采取措施。對于非法泄露政務信息,尤其是涉及國家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數據,要能夠立即找到非法泄露源,從源頭上制止政務信息侵害的行為。
5.2 強化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水平
上下級與同級之間要建立定期思想考核測評制度,尤其要強化基層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領導干部及其工作人員要積極宣傳政務公開,要意識到政務公開是集民意、聽民聲、解民題的惠民政策。只有讓民眾享有主人翁的地位,增進與政府的關系,才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國家的各項舉措才能順利實施,整個社會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5.3 建立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機關單位內上下級以及上級機關和下級機關之間的監督,應保持純潔的協作關系,個人之間也要保持干凈的人事關系。司法監督、立法監督、社會監督等外部監督,應建立徹底的長效機制,確保政務公開的有效性。對于發現有關部門的政務信息存在錯誤、漏洞和內容不滿意時,應要求相關部門立即整改。
5.4 切實抓好電子政務建設
逐步規范電子化的行政管理行為,減少行政審批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黨政機關的辦事水平。要建立完善的網上咨詢、網上登記、網上年檢等環節的電子政務體系。聘請相關專家定期維護電子政務系統,如定期對政府網站進行檢修,及時更新政府門戶網站的信息以滿足公眾對政務信息的渴望。同時建立合理的政務信息資金鏈,由信息化部門統一調撥,統籌協調,主要用于推動電子政務建設。
6 結論與啟示
本文采用了文本挖掘軟件對所搜集到的文獻數據進行了可視化分析,通過發文量、作者、聚類圖譜等多角度分析了國內近5年的前沿研究文獻,總結了到目前為止研究的熱點、成果和主要方向,形成結論:目前我國對于電子政務和政務公開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比較突出,但分支領域比較復雜,主要知識點分布廣泛與研究方向分散的情況并存,形成了一個較為松散的知識網絡結構。學術研究彼此之間缺乏跨地區跨專業的合作,核心作者較少,發文量較少,學科研究帶頭人還并未清晰,研究范式還未形成。
總之,政務公開的主管部門要及時總結經驗,制定標準,加強指導和培訓。特別是在如何制定政務公開目錄、如何梳理行政權力、如何組織集中式行政許可服務、如何實現電子政務與政務公開的有效結合、實現有效監管等方面,要組織力量,加強研究,制定標準和規范,系統地開展培訓,全面提升政務公開能力[11]。我們要不斷研究新問題、提出新思路、總結新經驗,引導新實踐,切實把政務公開引向深處。
參考文獻
[1]關成華.電子政務下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立法問題研究[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6,9(05):96-102.
[2]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3]文庭孝,肖文芳,羅賢春.國內外政務信息資源價值研究綜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7(05).
[4]胡廣偉,仲偉俊,梅姝娥.我國政府網站建設現狀研究[J].情報學報,2004(5):537-546.
[5]陳希.以“互聯網+政務”為目標的政府門戶網站管理研究[J].通訊世界,2019,26(11):63-64.
[6](無作者信息)沈陽96家行政審批中介機構進入網上“超市”[J].計算機與網絡,2017,43(22):8.
[7]王興國.優化電子政務推進政府信息公開的路徑[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9(06):29-32.
[8]陳迪,李輝,李瑞.遼寧省政務信息管理的思考與對策[J].遼寧經濟,2012(12):24-25.
[9]楊紹亮,陳月華,陳發強.電子政務領域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J].保密科學技術,2019(08):14-18.
[10]劉譯鴻,丁文廣.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微[J].中國集體經濟,2018(32):70-71.
[11]苗婧.推行電子政務促進政務公開[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8(01):88-89.
作者簡介
謝汝婷(1994-),女,漢族,安徽阜陽,安徽大學2018級公共管理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安徽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