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日珍
無論教法怎樣改,學法如何變,小學數學課堂都必須讓學生做到“三學會”,即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一、學會傾聽
上帝創造人類的同時就賦予了人類聽的能力,傾聽是人類社會交往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歸根結底,課堂是師生雙方的對話,總在上演著演講者和聽眾的故事,所以認真地傾聽顯得尤為重要。
1.學會傾聽老師的講課。新課程理念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似乎教師的地位已屈居第二,其實不然。雖然我們一反過去注入式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數學知識,但還存在很多知識是學生無法自主探索的,這些仍需教師的講授。即使是學生自主參與的活動,也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歸納和總結。小學生在知識經驗,動手操作能力上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掌握新知的主要途徑還是聽教師的講課。然而,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好教學內容,以新穎的方式,生動、簡練的語言吸引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有沒有聽課,教師可以從學生聽課神態來判斷。我會針對經常開小差的同學,要求他們在我講課的時候看著老師,如果發現有學生走神,就稍微停頓一下,用教室的寂靜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用手輕輕示意一下,暗示他注意聽課,有時則提問題讓他立即回答。經常這樣做,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養成認真傾聽老師講課的習慣。
2.學會傾聽同學的回答。除了聽老師講課,傾聽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同學的回答。很多學生都缺乏這方面習慣的養成。老師提的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了,就會表現出事不關己的態,在座位上無所事事。其實傾聽同學的回答是一個很重要的素養,這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也可以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比如回答問題時響亮的聲音,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同時可對他人的回答作出評價或給予必要的補充,糾正自己有錯誤的地方。有時我會就一個問題讓一個同學回答一半,另一位同學再補充一半,也會讓后一位同學重復前一位同學的回答,以此要求學生要認真傾聽同學的回答。
二、學會思考
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的區別之一就是重視情境的創設,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樣一來,數學課堂就不再是原來嚴肅安靜的課堂,但數學課畢竟不是活動課,也不是游戲課,不能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如果組織得不好,很多學生在熱熱鬧鬧四十分鐘后,根本不知學了些什么,一節課中完全沒有時間去安靜地思考問題,只是跟著感覺走。我認為,一個沒有思考就得出的結論不能叫自主探索,沒有認認真真開動腦筋的學生,不能說是積極參與課堂。因此,我在數學課上總會留下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活動前思考開展活動的方法,活動中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獨立思考才能進行合作交流,每一次思考之后的結果我都要讓學生表述,即使是錯的也好,也得說出想法和理由,從而證明你是真正想過了,之后印象也就深了。在我的數學課堂上,我反對沒經過思考就舉手回答問題的現象,因為這除了浪費時間和滋長浮躁的學習風氣外,毫無益處。數學是一門知識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來不得半點馬虎。學生能從簡單問題開始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也就有了克服難題的勇氣和鑰匙。
三、學會表達
關于表達,似乎是語言學習的任務,其實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不僅是語言學科的任務,也是數學學習的任務,同時完整、嚴密的表述也是檢測的一個重要手段。新的數學課堂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會動手操作,會用筆解題,還要培養每位學生的表述能力,也就是“說”的能力。學生能說的內容很多,主要是說思路,說新發現,說學習體會。
1.說思路。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但又不能為解題而解題。老師應多讓學生說說自己解題的思路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我習慣問學生:“為什么是這樣呢?”“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向大家說出你的理由”。即使學生的思路出了問題,老師還可以幫助分析,并且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加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僅以學生的書面作業來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往往掩蓋了學生思維的完整過程。通過讓學生大膽表述,更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思想,顯現出學生思維的過程。
2.說新發現。“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堂上亦是如此。每個小小腦袋總會裝著讓老師驚奇的東西,有些教師沒有想到的,有學生替你想了;有些教師沒有聽說的,或許此刻正是某位學生想說的,所以教師要創設機會,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說在數學活動課上的新發現,比如:一些解題的小竅門,一些報刊上的數學資料,生活中的趣味數學題,課外讀物上的內容,對同學的發言見解等等。但教師要注意控制說的時間和這些內容的度,盡量做到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不長篇大論。
3.說學習體會。通過看書、聽講、操作、交流,學生往往會產生出一些體會,這既是對本節課的總結,也是后繼學習的鋪墊,讓學生說出來,可以加深學習內容的理解領會,也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學生表述能力的培養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得有循序漸進。我首先要求每位回答者的聲音必須響亮,要站得直,眼睛看著老師,然后逐步做到完整,比如:用上“因為……所以……”,最終達到語言簡練,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學生能就一個問表述清楚,表述正確,說明真的把問題弄懂了,數學的說理能力不知不覺就得到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總之,“三學會”可以歸結為是一種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要在學習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在《人是教育對象》一書中說:“良好的習慣乃是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由此可見,一個人所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將會受用終身,效益無窮。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是每位學生必須具備的三項基本技能。通過訓練,讓學生帶在身上,他們的學習將會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