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榮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數量的持續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與日俱增,隨之而形成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問題也提上了議事日程,今天我就主要談談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及管理。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偏差的成因及表現
(一)家庭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大部分由其爺爺奶奶或外婆外公照顧。這些人年齡大,文化程度低,不懂教育方法,受“隔代親”思想的影響,往往只知道溺愛孩子。他們無法進行作業輔導,也不懂得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只能解決孩子的衣食問題。少部分寄居在親戚家里的孩子,親戚在教育管護時心存各種顧忌,很難找到寬嚴相濟的結合點,很難引導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類孩子大多性格叛逆、懦弱、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學習成績差。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實施教育的公共場所,是孩子學習知識、進行心理教育的主陣地,但現在的班級學生人數往往都比較多,教師工作負擔重,無暇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很難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即使教師在職權范圍之內的事情,也由于客觀原因,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身心需求,多數情況只用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優劣。這樣就導致了留守兒童在心理上自卑、自閉、缺少團隊合作意識,甚至對同學、對老師有抵觸情緒。
(三)社會因素
留守兒童在家庭扮演的角色比較多,許多事情要自己處理,特別是農村的住校留守兒童,在經濟上有很大自主權。一方面因兜里有錢,另一方面這些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希望和社會接觸。他們往往稱兄道弟,搭伙抽煙、進網吧、打群架來表現自己的成人感,這樣兇殺、暴力、恐怖、色情等不健康的東西占領了他們幼稚的心理,導致了行為上的諸多偏差。
(四)心理因素
初中留守兒童正處于“心理斷乳期”,人格尚未成熟,心理動蕩不安,缺乏自律性、自主性和前瞻性。加之親情,缺失對事情的觀點,固執、單一、好義氣用事,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甚至釀成悲劇。受不成熟的“自我認定”思想影響,容易形成自私、自卑、孤僻、任性、逆反等不良性格心理。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方法措施:
(一)家庭措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母要切實負擔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責任,特別是常年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的心理教育。父母要注意和子女之間心理溝通,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1.父母要有完整的責任意識,心里時刻要惦記著孩子,明確意識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任何人都不能給予也不能替代的,這種愛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靈丹妙藥,要經常和孩子聯系溝通。2.父母要定期和委托人或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學習情況,發現問題隨時商討教育措施方法。3.父母要定期和孩子溝通交流,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心理變化,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作他們的閨蜜知己,為他們的心理成長定位導航。4.父母要盡可能抽時間回家和子女團聚,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可貴,借助團聚時身體力行、引導示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
(二)學校措施
學校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擔負起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務。
1.學校建立“信息庫”,詳細登記留守兒童的各種信息,定期電話家訪,提醒、督促家長,負擔為社會、為家庭教育孩子的責任。2.教師應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度。留守兒童中的“問題學生”比較多,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廣博的心去對待他們。在他們犯錯誤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走進他們那顆自閉、孤獨的心,耐心地說服,引導矯正他們的心理偏差。3.可以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親情熱線”“師長熱線”和“心理健康咨詢室”,配備專職老師負責管理。讓老師和留守學生的家長、委托人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交流反映孩子在成長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家校雙方齊心協力,討論制定適合孩子發展的方法策略。通過親情熱線,讓更多的受通訊條件限制的留守兒童和父母有更多交流傾訴的機會。讓學生向父母吐露自己的想法,宣泄心中的委屈,炫耀自己的成績。在心理咨詢室,學生可以大膽地敞開心扉,咨詢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煩惱,在老師的引導下打開心結,健康成長。4.學校還應開設相關的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如開展“體諒父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律自強教育”等,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三)社會措施
教育不僅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社會教育對孩子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社會各界團結起來,才能夠給孩子們創造一片健康成長的藍天。學校可以和社區街道辦、村委會、婦聯、工會、共青團等社會各界聯系,在農村建立公共讀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館、體育活動中心等場所,讓留守兒童有豐富的讀書、交流的伙伴,鍛煉的場所。這樣他們既充實了的生活,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他們堅忍的意志、良好的心理。學校和文化局、派出所聯系,取締學校周圍的黑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給孩子們創設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驅散他們心中的陰霾,讓他們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四)政府措施
政府在制定相關的教育政策時要優先考慮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中的大部分是父母沒有經濟能力帶他們到城市就讀,而且城市的大多數學校也沒有執行對農村貧困學生的補助政策。這樣受經濟條件限制只能遠離父母、留守農村。要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關鍵還是在政府部門,如果能給更多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就讀的學校,并給與經濟上的支持就會讓更多的農村留守兒童隨父母進城就讀,讓他們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結束語: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關系到孩子個體成長、家庭幸福、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千秋大業,希望家庭、學校、社會各界人士和政府部門能齊心協力,持續發力,為搞好此項工作而努力奮斗!讓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何生儉.加強兒童心理教育,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9(35):10-12.
[2]甘紅紅.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