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自古就是陶瓷的生產與出口大國,到南宋中國陶瓷出口貿易達到繁盛時期。廣西三環集團始建于1987年,是一家以生產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為主,集科、工、貿于一體的企業集團,一直致力于陶瓷出口貿易,2013年“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以來,三環集團繼續踐行“一帶一路”倡議,75%以上的產品出口到歐洲、美洲、中東、東南亞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量、創匯多年居全國之首。本文在詳細介紹廣西三環集團陶瓷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分析其開拓海外市場的成功做法,為中國陶瓷產業擴大出口提供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陶瓷出口
中圖分類號:F426;F752.6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5-0034-02
一、廣西三環集團陶瓷發展歷程
廣西三環集團位于古有“陶瓷陪都”之稱,今有“中國陶瓷之都”之譽的廣西省北流市,是我國嶺南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夏商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宋朝,北流的陶瓷可以和著名的景德鎮陶瓷相媲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達到了鼎盛時期。史載“晝則白煙遮天,夜則紅焰燒天”,每年上千萬件精美瓷器下西江、出廣州,借“海上絲綢之路”行銷大洋彼岸。如今的日用品陶瓷,已經成為了北流支柱產業之一。
廣西三環集團成立于具備得天獨厚條件的北流市,集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成立之初就立下“創國內領先,國際一流企業”的發展目標,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布局全球化營銷戰略。1988年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同年,產品成功進入美國市場。1991年攻堅生產航空瓷,一舉成功,穩固美國三大航空公司用瓷至今。1996年三環集團正式推行ISO質量管理體系,同年,產品成功進入歐洲市場,發展迅猛,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02711萬元,是廣西50強企業之一。
從2004年起,三環陶瓷積極參與中國東盟博覽會,根據博覽會需求定制,持續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提供禮品。為更好地應對國際市場,三環集團集中技術研發力量,成立國宴瓷攻關組,經過不懈努力,設計團隊做出60多套設計方案,從原料、成型、燒成、裝飾等九十多道工序,攻克各個階段的技術難題,每一道工序質量控制非常嚴格,獨具匠心創造出體現廣西元素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構想作為設計理念的“金石方圓”系列產品。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西三環集團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加強與清華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廣州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組建博士后工作站,組建陶瓷檢測中心,目標是將該檢測中心建設成為具備開展日用陶瓷相關技術研究開發、工程應用、成果轉化和推廣輻射能力的重要平臺和聚集國內外優秀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廣西三環集團開拓海外市場的成功做法
1.以質量求發展,產品高標準、高品質、高附加值、高回報率
三環集團是一家生產日用陶瓷和工藝陶瓷的民營企業,在成立之初企業意識到在當今日用陶瓷產品同質化的市場上,只有不斷創新,生產出與眾不同的高質量產品,才能在廣闊的陶瓷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即用高質量的產品來讓企業得以生存,用高品質的產品使得企業得到迅猛的發展,用高品質使得企業生產的商品具有更高的利潤。
在廣西北流三環陶瓷產業園制造車間里,隨處可見“用加工珠寶的心態加工每一件陶瓷產品”的標語,這是三環陶瓷創辦人陳顯彬先生的名言,要求工人無論在哪個工序都要一絲不茍地專注每一個細節,保證每一件產品都是精品,設計精美,質量上乘,工藝精湛,讓顧客一看就愛不釋手,名聲遠傳于海內外,產品高附加值給企業帶來了高回報率。
2.精心策劃、精準執行、精益生產、精細核算、精益求精
為了達到好的質量,三環集團嚴把質量關,1996年集團引入ISO質量管理體系,為企業質量管理提供了一種具有科學性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方法和手段,提高了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使產品質量得到根本的保證。同時,陶瓷生產遵守“五化”生產(原料標準化、燃料標準化、輔助材料專業化、生產過程現代化、產品高檔化),精心策劃、精準執行、精準生產、精細核算,力求精益求精。
3.抓住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不斷開拓海外市場
近年來,廣西三環集團抓住中國-東盟博覽創造的發展機遇,在多次展會上展出其質量上乘、美輪美奐的日用陶瓷產品,吸引海內外客商眼球,從2004年舉辦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來,三環集團從未缺席中國-東盟博覽會,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這個平臺,不少海內外客商見識到三環陶瓷產品的光彩,紛紛發來訂貨需求,三環陶瓷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越來越大。
2013年,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儀。建設“一帶一路”,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同時,實施境外投資戰略,是繼產品“走出去”之后三環陶瓷實施的另一個海外發展戰略,經過充分調研,三環陶瓷選擇迪拜作為投資國家,迪拜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節點城市,以其優越的經濟環境、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充滿活力的貿易物流環境以及潛在的巨大市場機會,成為三環陶瓷境外投資項目的最佳選擇地。
三、廣西三環集團對我國陶瓷出口的啟示
1.注重人才培養和研發,以創新驅動質量不斷提升,創造文化品牌
廣西三環集團主要生產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其中日用陶瓷屬于陶瓷產品中重要的一個分類,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工藝陶瓷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精神需要,兩種陶瓷產品都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用心的加工,才能生產出精品。三環集團在成立之初以出口貿易為主,對產品的設計和質量要求更為嚴苛,因此非常注重設計人才和生產員工的培養,加強與陶瓷科研院所合作,與職業院校合作建立現代學徒制度,探索陶瓷產業人才培養的科學路徑,同時邀請國內陶瓷界知名專家和工藝美術專家到企業對員工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員工藝術素養。
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品種繁多,工藝流程有制度模、制泥、成型、打磨、洗水、燒瓷、補瓷、貼花、烤花等20道工序,為了生產出質優物美的產品,多年來廣西三環集團注重對產品生產工藝的研發投入,以創新驅動質量不斷提升,目前廣西三環集團擁有廣西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廣西日用陶瓷產業工程院,是廣西日用陶瓷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設單位,同時也是全國日用陶瓷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成員。
2016年,三環集團根據國家“供給側改革”對傳統企業新常態下的轉型需要,大膽規劃“三環陶瓷小鎮”項目,以文化為基,以工業為實,不斷增加產品、產業附加值,打造宜游、宜居、宜業“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鎮。2017年4月三環陶瓷小鎮一期正式建成,打造集生產、研發、檢測、培訓、展示、貿易、技藝傳承和工業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工業小鎮,為陶瓷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同時成為三環集團對外宣傳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的平臺,創造了三環陶瓷文化品牌。
2.嚴格流程管理,注重精細化生產
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工藝流程繁多,每一個環節質量控制得不好,都有可能出現殘次品,廣西三環集團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達不到質量要求的殘次品不能流向市場,因此多年來三環集團嚴格流程管理,對陶瓷產品生產的每一個工藝環節嚴格把關,在集團高層管理者的全力支持下,開展精細化生產流程:
(1)在企業內部廣泛開展精細化生產的宣傳,與每位員工達成開展精益化生產管理的共識。
(2)導入精益生產理念。為使全體員工掌握精益生產理念和方法,三環集團聘請外部生產運營管理專家進行授課培訓,全員一起學精益、講精益,使得精益理念和知識深入人心,并運用于生產的各個環節,在單位內部全面導入精益生產理念,并利用精益生產工具解決生產過程中的系列問題,實現精益生產示范區建設的總體目標。
(3)消除浪費,盡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制造企業中普遍存在著過量生產、等待時間、運輸、庫存、工序、動作、產品缺陷以及忽視員工創造力等浪費現象,因此應采取措施控制浪費,從而最終為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4)加強執行力,細化目標,量化考核,強化分析。廣西三環集團嚴格各項制度管理,集團高層形成強大有力的執行力,人和事通過嚴格的制度來進行管理,規則清楚、職責分明、任務明確、制度落實到位。按工藝流程細化管理目標,量化對各崗位員工的考核,強化分析,對全體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加強企業行政管理和產品質量管理,同時降低產品成本,使三環陶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3.主動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
廣西三環集團自成立以來,通過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產品質量有口皆碑,耐用、不易刮花、色彩豐富,深得消費者好評,但“養在深閨人未識”,為了讓海內外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并了解三環集團的產品,主動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集團每年積極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不少客商見識到了廣西三環陶瓷的風采,紛紛與三環集團達成購買合作,其中不少是國外買家,例如2011年,英國威廉王子大婚,三環陶瓷甚至走進了皇家喜宴,被選為答謝賓客的回禮物。
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國際商品交流會,廣西三環集團憑借其物美質優的產品,占領東南亞日用陶瓷和工藝陶瓷市場,多次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準備國禮和貴賓禮品,增強了品牌影響力,同時在交流中學習到了陶瓷工藝先進技術,為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提供保障。三環集團在走向世界的時候,積極融入國外文化環境,例如三環集團與美國陶瓷高端品牌MAKASA、英國四大頂級品牌之一的PORTMEIRION、意大利最大的陶瓷品牌TONGNANA和始建于1879年的德國第一名瓷ROSENTHAL等世界頂級品牌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生產出更適合當地需求的日用陶瓷產品。同時,三環集團在中東、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嶄露頭角,闖出一番新天地。
2017年4月23日,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上,赴會的廣西三環集團帶去新骨瓷、釉中浮雕+浮雕金、高溫花瓷、炻瓷系列、兒童系列6大系列產品,開幕兩天就取得驕人的成績,迪拜等中東客商對三環集團生產的浮雕金、浮雕釉中彩產品非常感興趣,首日成交1400萬元,截至4月24日下午16時已趕超首日的成交量,其成交客商來自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日本、美國及北歐部分國家。交易會上取得的訂單只是參會成果之一,數量更大的意向訂單將在參會結束后敲定,三環陶瓷海外市場銷售收入取得驕人成績。
參考文獻:
[1]黃輝,林毅.基于人才培養視角論日用陶瓷的設計與創新[J].陶瓷,2017,(8):61~64.
[2]劉琳琳.“一帶一路”背景下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研究[J].世紀橋,2019,(2):81~82.
[3]馮偉建.精益生產及其在W陶瓷公司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3).
[4]趙敏.ZM陶瓷機械制造企業應用物質流成本會計的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7,(6).
[5]葉逢明.淺析精益生產方式下的陶瓷機械設備管理與技術措施[J].佛山陶瓷,2015,(8).
作者簡介:
溫志桃,北海職業學院講師,碩士,會計師,經濟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和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