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燦 陳嵐

[摘 要]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現代農業總園區的示范、輻射和推廣引領的核心區,是一個綜合的人工生態環境系統,基于生態系統分析基礎上的園區規劃對園區未來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這一集農業生態環境資源子系統、農業生態產業經濟子系統、農業高科技支撐和管理決策子系統、人類住區生態子系統組成的復合生態系統角度出發,以四川省自貢市農業科技園區規劃為例,對其規劃運用復合的生態系統分析方法,提出園區規劃生態系統分析的目標、步驟、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生態系統分析;農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32-2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現代農業園區的示范、輻射和推廣引領的核心區,是一種集現代生物技術、種養殖技術、現代農業工程設施技術以及現代高新和經營管理技術于一體的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組織形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展示窗口,是集生產、生活、生態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產品[1,2]。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對鄉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具有示范帶動作用。本文將四川省自貢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作為一個復合生態系統,從園區規劃設計原則、生態發展措施、項目布局和發展目標等方面復合應用生態系統設計方法,體現出了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的先進性、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1 農業科技示范園規劃設計原則
1.1 保護生態原則
農業科技示范園的規劃設計應注意保護生態和自然資源。利用當地地形、植物和水系,實現自然生態保護,不僅可以促進景觀可持續發展,而且可以降低土地整理建設成本。
1.2 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保護農業園區生態環境的基礎,如果生態系統中某一鏈條出現問題或不能發揮作用,其他的生物就會取代,從而繼續保持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因此,生物種群越多樣化,生態系統穩定性就越強[3]。
1.3 因地制宜原則
由于農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征,因此,在規劃設計時需要樹立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改造灌溉水系、地形或耕地,防止對農業土地的地質結構和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1.4 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原則
農業作為一種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的產業,自然環境支撐著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旅游發展。因此,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應嚴格把握循環、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建立良性發展的生態農業經濟模式。比如,禁止毀林行為,盡量減少生活垃圾、化學用品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等。
2 復合生態系統設計方法在自貢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規劃中的應用
農業園區是一個復雜的人工生態系統[4]。園區可持續發展取決于在建立一個和諧、高效的人地關系的過程中,實現生產綠色的有機農產品、打造優美舒適的住區環境、示范推廣現代農業科技和農業轉型升級四大功能。因此,把農業園區建設成為一個集經濟、社會、生態的穩定、高效、和諧、可持續的復合人工生態系統是農業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為此,自貢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按照以下4個生態子系統進行園區的復合生態系統設計,具體見圖1和圖2。
2.1 自貢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概況
自貢市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位于自貢主城區西南,涉及自貢市自流井區、貢井區、榮縣7個鄉鎮、52個行政村,總人口81 548人,總面積142 km2,其中耕地面積0.787萬hm2。園區范圍東至榮邊鎮伍富路,西至樂德鎮南華村,南至尖山風景區,北至建設鎮大田村和白廟鎮斑竹村。
2.2 農業生態環境資源子系統
生態環境系統是園區復合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基礎系統。農業生態系統不僅可以為人們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種原料或產品,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調節氣候、凈化污染、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輕災害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發展理念,充分運用循環農業理念,推進農業節本增效,保護生態環境。自貢市現代農業園區的規劃編制不僅僅就農業而論農業,而是從全市大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出發,注重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塑造了良好的鄉村風貌,提高了農村自然環境質量和農民的生活質量。重點對農業園區進行生態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土地整理和環境整治,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園區生態環境系統[5]。
農業生態環境資源子系統的發展目標是安全、可持續,即環境質量安全可靠與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
2.3 農業生態產業經濟子系統
園區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全力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推行“畜沼菜、畜沼果”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見圖2)。以種定養,按果蔬+畜牧產業基地規模及消納能力,分片區布局養殖業,配套畜禽糞污干濕分離、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及沼氣工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全覆蓋,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實現農業清潔生產。推廣節水灌溉農業,開展肥料、農藥零增長行動,綠色防控面積3.733萬hm2以上;專業化病蟲統防統治面積達0.567萬hm2,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5%,減少農藥用量37 t。推行秸稈、畜禽糞污、農膜綜合利用,推廣應用配套技術,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均在90%以上,農膜回收利用率提升2%以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5%,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農業生態產業經濟子系統發發展目標為綠色、低碳、循環,即生產過程清潔、低碳以及經濟系統可持續循環鏈接。
2.4 人類住區生態子系統
園區規劃鄉村景觀風貌區(展示綠色農產品、田園綜合體、綠色鄉村等)。依托七一水庫,借助農居,重新整合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建設鄉村旅游農家樂集群,打造特色民宿和綠道,把鄉村打造成一個“島式圈層”結構的田園綜合體,滿足政府、企業、居民、鄉村旅游者等多方需求[6]。
人類住區生態子系統的發展目標為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即棲居生態自然環境、人地關系和諧友好發展。
2.5 農業高科技支撐和管理決策子系統
園區現代農業科技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包括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和農業品牌體系建設、農業經營體系建設(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大戶,大力培育新型農民)以及農業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農業高科技支撐和管理決策子系統的發展目標為現代、高效,即科學技術支持先進實用、管理高度信息化、決策高效務實。
2.6 4個子系統之間產生的關系
人類住區生態子系統與農業生態產業經濟子系統之間的雙向流動是資本和勞動力,人類住區子系統與農業生態環境資源子系統之間的雙向流動是資源和廢物,農業高科技支撐和管理決策子系統與其他子系統之間主要是信息流。整個復合人工生態系統與外部環境間則通過子系統完成能源、產品、資金和資源等流動。
3 結語
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規劃設計過程中,通過前期調研和收集各種資料對生態系統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園區的生態環境承載容量,分析影響園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限制因子等,為園區規劃設計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自貢市按照農業生態環境資源子系統、農業生態產業經濟子系統、人類住區生態子系統、農業高科技支撐和管理決策子系統4個生態子系統進行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的復合生態系統設計,有助于實現農業園區在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和諧共生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再生,朱鳳杰,連東軍,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設計初探[J].規劃師,2005(10):33-35.
[2]Luo P. Eco-security Evaluation of Wuhan Urban Agriculture[J].Forum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10(4):126-131.
[3]費雷德里克·斯坦納著.生命的景觀:景觀規劃的生態學途徑[J].周年興,李小凌,俞孔堅,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武衡.探討觀光旅游農業園區景觀生態設計的方式[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4):40.
[5]徐建國,吳聲怡,謝向英.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業科技園建設[J].農業與技術,2002(4):1-8.
[6]Yu K,Li D,Li N. The evolution of green ways in 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1-4):22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