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 本文對新形勢下農村發展對新農村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進行分析,并闡明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的要求,以及對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 農村;生態環境;新農村建設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114-2
1 我國農村現存問題
1.1 外部因素
2017年10月,習近平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的是加強農業、農村、農民建設,解決我國在發展中遇到的阻力[1]。就目前而言,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征程中,城市發展突飛猛進,而農村依舊落后。為此,黨中央把農村問題提上日程,不斷為農村注入新動能,扎實推動農村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村作為優先發展的對象,堅持農村全面振興,為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三農”問題作為農村發展的重中之重,被給予了極大關注。然而,目前農村發展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各種問題參差交疊。例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未落到實處,農村基本醫療衛生問題未得到解決,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未普及,農村人民的生活娛樂方式未得到豐富,農村人們的文化水平未得到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狀況仍不容樂觀等。
農村發展問題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突出、最為重要的當屬農村生態環境問題。黨中央和各級領導干部也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爭取為農村、為農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與發展環境。
1.2 內部因素
我國正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指導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目的是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發展、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在農村發展中,環境污染問題形勢嚴峻,威脅著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發展。針對生態環境方面的污染,大致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①農村村民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隨手丟棄垃圾、隨地吐痰的現象到處可見;②農村路邊垃圾成堆,生活垃圾隨意傾倒;③房前屋后河水均被污染,發黑發臭;④公共廁所管理不到位,老式廁所散發異味;⑤樹木花草數量銳減等。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整個中國的發展歷程中我們要謹記這個教誨,農村發展中當然也不例外。新農村建設要求對農村的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進行改善與提升。當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點與難點都在農村,農村有著最深厚與廣泛的群眾基礎與勞動力基礎。農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加緊新型鄉村建設任務艱巨。而生態環境污染與惡化問題持續影響著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村生態、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關系著美麗新中國的建設。因此,采取措施治理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人民生活環境,讓天更藍、地更綠、水風清,這一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民心工程任務的開展迫在眉睫。
2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2.1 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
目前,我國農村村民的文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加之受常年生活習慣的影響,村民的環保意識不強,對環境污染的認知不夠,缺乏對環境污染危害的深入了解。所以,各鄉村委員會可以通過宣傳口號、廣播播報、鄉村集會等形式向村民宣傳環境保護相關知識,讓村民對生態環境污染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認識,從而號召村民行動起來,為生態環境治理共同發力。
2.2 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全面保障
要想大家行動起來愛護環境,就必須為村民提供可行的方法。例如,農民隨地傾倒生活垃圾的重要原因是農村垃圾回收系統不完善,垃圾回收站、回收桶缺乏,村民生活垃圾無處排放,只能倒在房前屋后近乎干枯的水溝里,讓垃圾自行分解。這種行為不僅污染土壤,農村水資源也不能幸免于難。垃圾不僅影響農村的村容村貌,還污染水資源、污染大氣,間接傷害村民的身體健康。由此看來,為農民配備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統,解決的是多方面問題,有非常多的積極作用。
2.3 貫徹落實黨中央“廁所革命”決定,推動農村廁所改革
“廁所革命”本就是針對農村廁所問題展開的一項運動,農村的老式廁所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狀態,排泄物會污染水源、土壤和食物,誘發各種疾病。因此,必須加強農村“廁所改革”,為村民提供更加衛生的生活環境。
2.4 加強植樹種草與樹林保護
隨著農村的發展與人口的增加,住房問題越來越嚴峻。為了騰出空地蓋屋造房,砍掉樹木、占用耕地成了一些村民的首選。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嚴重破壞了農村生態環境。樹木對于生態的重要性人人都了解,目前國家集中力量在一些沙漠地區植樹造林,農村也必須保證樹木不被破壞。如果為了發展而砍掉樹木,破壞生態,這不是發展,而是倒退。
2.5 建立嚴重污染問責制度,號召村民相互監督、共同保護生態
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監督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對于造成嚴重生態環境污染的行為加以舉報、批評,使人人都能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6 優化畜禽養殖方式
一直以來,農村家禽家畜飼養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困擾著大家。如何使農村的家禽飼養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此,需引進相關技術人才,向村民傳授科學的養殖方法與管理方法,科學規劃養殖區、禁養區,推廣先進的養殖污染處理方法,讓村民在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
3 結語
習近平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嚴格遵循該理念,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建設環境友好型新農村,讓村民在碧水藍天下生活,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發展。這不僅需要黨中央精準決策,部署相關戰略步驟,還需要各級委員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到基層,更需要廣大村民從自身做起,為建設美麗鄉村、改善村風村貌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全社會齊心協力,為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而奮斗不止。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2018-02-04)[2019-11-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04/c_1122366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