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盛華 丁嚴


[摘 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是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村全面脫貧和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徑。河南省電商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存在人員經營理念落后、專業技能缺失,政府評估不足、電商平臺質量標準不完善,物流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通過研究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現狀,提出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整合物流資源完善物流體系等建議,對改善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營商環境,促進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724.6;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41-4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治國安邦的重大決策,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在實現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促使我國大部分農村甚至偏遠貧困山區的對外交流和農產品貿易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得到了廣大農民尤其是青年學子的廣泛青睞。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發展方向,不僅為農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也為農產品“走出鄉村,走進城市,走向世界”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快捷的途徑。但是,由于受地域、基礎設施、專業人才數量和技術等因素的限制,農村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積極探索新時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路徑,已成為當前我國的重要課題之一。
1 河南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統計分析《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年度監測報告》中的數據得出,近幾年中國電子商務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數量也在逐年增長。在全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各級政府與時俱進,搶抓機遇,紛紛出臺了支持河南省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政策。從河南省發展現狀來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日益擴大,電商平臺建設日益完善,支付渠道越來越多,服務質量逐步提高。2016年,河南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萬億元,總金額達到10 033億元,增長了30.00%;2017年,河南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萬億元,電商銷售金額全國占比2.86%,排名全國第八;2018年,河南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5 048億元,增長20.00%(見圖1)。其中,河南省網絡零售額3 203億元,同比增長28.40%。電子商務正在深刻影響著傳統的交易模式,成為河南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1]。
2 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農村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在網上銷售農產品的商務活動。電商銷售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渠道,不僅方便快捷,而且省時高效,釋放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對于提振鄉村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截至2019年2月19日,河南省已確立42個電商進村省級示范縣,其中有40個縣(市)先后入圍國家級示范縣。截至目前,河南省電商進村省級示范縣共有95個,覆蓋53個貧困縣,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4個百分點;已撥付示范資金9.75億元,其中支持貧困縣6.46億元,占資金總額的66.3%(見圖2和圖3)。2018年9月,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出臺了《河南省電商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其總體發展目標為:在3年內,實現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對所有貧困縣全覆蓋。這一戰略目標必將對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摸清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課題組選取了河南省農村電子商發展具有代表性的唐河縣、西峽縣、臺前縣、盧氏縣和襄城縣為調查對象,采用網上問卷、電話咨詢、實地走訪等方式對上述縣市進行深度調研。從電商的政策幫扶、從業人員的構成、交易規模、農產品銷售情況和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著手,了解各地農村電子商務在政策支持、人才素質、交易金額、資金投入、物流成本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的發展態勢,分析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找到應對上述問題的對策。
2.1 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好
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是伴隨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2012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提出了“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農村電商發展”的戰略決策,有力地推動了農村升級、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截至2018年,河南省臺前縣已有電子商務企業300余家、網上店鋪4 800余家。2018年,臺前縣網絡零售額1.99億元,主要網銷產品為汽車配件,占81.0%,其次為服裝戶外和食品保健,占比分別為11.4%和7.0%,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南陽市唐河縣新增網絡經營主體3 000余戶,開辦網站和網店478家,電子商務促進當地產品外銷增長11%,拉動消費增長7%以上。盧氏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把連翹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3年來,僅盧氏縣就有萬畝基地5個、千畝基地40余個。盧氏縣連翹生產專業村有50余個,其中人工栽植2.667萬hm2,撫育野生連翹資源2.667萬hm2,專業合作社有80余家。通過種植連翹,盧氏縣有6 000余戶農民、約2.3萬名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截至2019年5月,盧氏縣電商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帶動4 196余人走上了就業創業的道路。
2.2 政策到位,發展環境良好
2015年,在唐河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河縣成立了唐河電商運營中心、一扇門電商學院、大數據中心、唐河特色館等,來全力配合服務商的工作;注冊了品牌“南陽禮物”來統一所有農產品的包裝、銷售和服務。盧氏縣政府大力支持鄉鎮電商的發展,在5個鄉鎮建立了鄉鎮電商扶貧公共服務中心,建成村級服務站311個。在147個扶貧開發重點村中,設有村級服務站119個,電商覆蓋率在80%以上。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營商氛圍,為河南省電商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3 產業特色突出,發展形式多樣
唐河縣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棉、油基地,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已使唐河縣成為豫西南最大的糧倉。西峽縣電子商務發展特色鮮明,以獼猴桃為主的林果、以香菇為主的菌類、以山茱萸為主的中藥材(西峽“三寶”),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為電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基礎。西峽縣的草帽兄弟公司依托西峽香菇、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整合推廣西峽生鮮水果、有機雜糧、山珍干貨等特色資源,借助京東平臺推動農產品線上銷售。盧氏縣素有“一步三藥”之稱,是全國十大優質藥材基地縣。盧氏連翹瓣大、殼厚、色正、藥用價值高,備受全國各地醫藥廠商的青睞。優質的農產品和藥材為鄉村電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 人才基礎缺失,培養力度不斷提升
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大多是農民和待業青年,大部分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和正規的專業培訓。近幾年,省政府和縣政府專門為農民、下崗職工和待業青年舉辦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得到了廣大農民、失業和待業青年的廣泛歡迎。截至2018年,臺前縣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約4 500人,直接帶動就業600余人,間接拉動7 000余萬元的市場需求。唐河縣一扇門電商學院與南陽理工合作,培養了大量農村電商人才。盧氏縣通過實地調查,摸清貧困戶的應培數量和現有電商人員的技術水平,開展有針對性的提升培訓。截至目前,盧氏縣共舉辦各類電商培訓188期,培訓人員達16 293人次,其中貧困人員4 984人。
2.5 與知名電商合作,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16年,襄城縣與阿里巴巴簽署了“農村淘寶”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在襄城縣正式落地。項目啟動后,阿里巴巴集團計劃在2016年完成50個村級服務站的設立,2017年年底襄城縣計劃完成150個村級服務站的設立,2018年達200個,服務范圍覆蓋全縣所有的行政村,打通從縣到村T+1的物流通關,方便百姓生活。唐河縣委、縣政府與杭州一扇門電商集團、南陽理工學院合作,形成了縣域電商新模式——“政府+高校+服務商”,助力電商發展。西峽縣的草帽兄弟公司依托西峽香菇、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整合推廣西峽生鮮水果、有機雜糧、山珍干貨等特色資源,借助京東平臺,推動農產品線上銷售。
2.6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流服務水平日漸提升
截至目前,唐河縣已發展大型物流公司30多家、快遞公司200多個,遍布全縣22個鄉鎮(街道)。同時,依托“電子商務一條街”和京東、蘇寧、大宗農產品、樂分商城等知名電商企業,不斷建設完善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綜合服務網絡,積極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臺前縣和西峽縣不斷加強物流園區的建設,在進行產品銷售時,主要依托淘寶、阿里巴巴、京東等具有完善物流服務體系的平臺進行銷售,以提高當地的物流服務水平。
3 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管理理念落后,專業技能缺失
農村電商從業者中雖有回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但數量較少,影響力有限,電子商務經營的主力軍依舊是當地農民。作為一種新型的銷售模式,電子商務發展要求運營商要有良好的計算機技術,還應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營銷服務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然而,大多數農村電商運營者相關能力薄弱,并不具備獲取新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和能力,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在農村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中還需要有專業的網站建設、維護人員以及能進行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的人才,而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會因為地理位置、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等原因更愿意留在大城市[3]。農村地區缺乏引進電子商務人才的有效機制,在資金和政策支持上有所欠缺,吸引大量電商人才的實力不夠。因此,河南省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
3.2 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的評估不足
政策的前期評估可以有效優化政策,明確政策的應用對象。政策的后期評估調研,能及時對政策進行局部調整,使其更加符合當地的現實情況。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評估工作正處于起步階段,各項政策和制度在逐步落實。地方政府在農村電子商務評估中若未能及時參與,在制定好政策后沒有進行相關的后續調查,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村電商的發展。襄城縣制定了詳細的目標,期望實現村級服務站全覆蓋,但實際情況是截至2018年,襄城縣僅建立了貧困村服務站12個,2019年縣內只有唯一的一個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襄城襄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3.3 未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不能只解決工業品下鄉問題,更要做大農產品上行。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農戶缺乏品牌培育意識,未打造基于特色農產品的當地品牌。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無法形成規模化、批量化、標準化,生產出了大量的“大路貨”,未能形成極具競爭力的特色品牌。在生產農產品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套嚴格的質檢標準,經營時就很難規避因大批量退換貨物而帶來的問題。為了使農村電商能形成規模,未來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因此,建立規模化的生產流程、制定嚴格的產品質量檢測標準、創立獨具特色的專業品牌是實現農村電商擺脫低水平的同質化價格競爭、提高產品競爭力、實現以質取勝的最佳途徑。
3.4 物流運輸不便
國家統計局數值統計表明,50%以上的鄉鎮電子商務運營商認為,農作物商品配送的可達性差、時間長,而且運輸成本高,嚴重影響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4]。通過實地調查發現,一些企業出于對農村收派件利潤低、倉儲成本高、交通不利等因素的考慮,不愿意經營鄉鎮業務。因此,各大物流商大都群聚于配送方便的縣域城區,鄉鎮偏遠地區相對較少。
4 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4.1 加大政府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村鎮電商的迅猛發展與各地政府的支持息息相關。相關職能部門不僅要出臺與電商有關的扶持政策,還要給予農村電子商務更多的資金支持,使其能做大做強。職能部門需要與配送商商討有關貨品配送的相關問題,通過整合村中物流配送資源,降低貨物運輸費用,完善配送體系等,實現貨物運輸鏈的高速運轉。一方面,政府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職能部門可以根據配送的業務量對從事農村物流配送的企業進行定額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要整合現有的物流資源。例如,封丘縣為解決鄉村配送“開始和最后一公里”問題,與云書網的“新華快的”進行協作,創建了完善的分揀生產線以及基于云書網的配送班車,將處于封丘縣內的45家配送商家聚集在一處,有效地處理了鄉鎮配送網點“散、低、亂”的問題。
4.2 強化村鎮電商人才的培訓和引進,滿足農村電商的發展需求
對于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可以根據各個電商的不同需要安排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對初次涉足電商領域的從業者來說,可以安排專門的學習培訓,內容涵蓋網頁設計、產品推廣、廣告設計和報盤、發盤等基礎知識。對于從業多年的電商經營者,可以安排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解答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其電子商務管理水平。各地政府應了解和分析本地電商從業人員結構情況,采取形式多樣的評估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使每位從業者都具備熟練的電商運營能力。同時,政府需制定優惠政策,提高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積極從大中專院校及企業中招攬優秀的專業人才,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人才進行合理的資金和政策幫扶[5]。
4.3 增強政府部門對農村電商政策的評估及調研能力
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政府對相關政策進行評估和調研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評估和調研有助于了解和把握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制定更加符合電商用戶實際需求的政策。將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納入政策支持范圍,可以有效調動農民參與電商發展的積極性,實現農民共同富裕[6]。政府可以根據農村電商企業的實際需要,深入調查研究,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建立合理的第三方評估平臺,制定符合農村電商發展需要的政策。通過對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電商發展策略。
4.4 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建設并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真正帶領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實現鄉村振興。根據特色產品打造地方知名品牌,不斷提高農民收入。首先,應建立并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鏈,完善農產品收儲、加工包裝、物流運輸、后期配送和售后服務。其次,要擴大地方特色農產品種植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當地政府和有關機構應鼓勵經營者通過對農產品進行質量認證,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農產品。經營者還可以通過聯合申請建立自己的商標,不斷提高品牌意識,真正實現電子商務服務農村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
5 結語
在實施農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農村信息化建設與“三農”政策的結合,逐步釋放了農村經濟的巨大潛力。發展農村電商,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發展農村電商不僅能減少農產品售賣成本,拓寬農產品的營銷渠道,而且將會在未來幾年里發揮其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本次調研由于受時間、人力和區域的限制,課題組未能對河南省農村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僅選取了5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區,調查結果難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反映出的問題未必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在之后的調研中,課題組將進一步擴大調研范圍,深入探究制約當前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使研究結果更能準確地反映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提出可行性措施,以期對河南省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海波.淺析電子商務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消費導刊,2016(1):82.
[2]王昱燚,李巨銀.淺談“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模式與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24):212.
[3]陳偉.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出路[J].商場現代化,2015(29):42.
[4]張炳達.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與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8(11):139-140.
[5]王杰芳,王丁陽.促進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策略研究[J].北方經濟,2017(6):60-62.
[6]劉其強,丁斌.農村電子商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J].中國國情國力,2016(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