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枝 徐文松

[摘 要] 本文通過對2018年安徽省蕪湖市農業生產形勢進行調查,分析2018年蕪湖市農業生產現狀、特點以及所面臨的困難,并提出加快蕪湖市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以期進一步推進蕪湖市農業快速、高效發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 農業;生產形勢;蕪湖市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45-2
2018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安徽省蕪湖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安徽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蕪湖市農業經濟保持了平穩發展勢頭。
1 2018年蕪湖市農業生產現狀
2018年,蕪湖市農業綜合實力穩步增長。2018年,蕪湖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6.6億元,增長3.1%(按可比價計算),增速比2017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農業增加值65.8億元,增長2.7%;林業增加值10.3億元,增長7.1%;牧業增加值23.8億元,增長1.0%;漁業增加值33.2億元,增長4.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4.9%。
分區域來看,大部分縣區農業經濟發展速度低于蕪湖市平均水平,其中市轄區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呈下滑態勢,具體情況見表1。
2 2018年蕪湖市農業生產的主要特點
2.1 糧食生產喜獲豐收
2018年,蕪湖市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充分維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強化農業科技服務,加之天公作美,從而生產喜獲豐收。2018年,蕪湖市糧食播種面積22.173萬hm2,減少0.207萬hm2,下降0.9%;總產量139.7萬t,增產4.9萬t,增長3.7%;667 m2產量420 kg,比2017年增長18 kg。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467萬hm2,增長3.1%;產量20.8萬t,增長7.7%;水稻種植面積16.200萬hm2,下降2.3%;產量114.1萬t,增長3.0%。
2.2 油菜籽生產持續下滑
近年來,由于受制生產工序相對復雜以及比較效益較低等因素的影響,蕪湖市油菜籽生產呈逐年下滑態勢。2018年,蕪湖市油菜籽播種面積3.007萬hm2,減少0.140萬hm2,下降4.4%;總產8.4萬t,下降5.1%;667 m2產量186.5 kg,減產1.3 kg,下降0.7%。
2.3 蔬菜生產能力整體提升
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改善,市場對蔬菜的需求不斷提高,加之種植技術日益完善,各類蔬菜生產勢頭良好。2018年,蕪湖市蔬菜種植面積5.593萬hm2,增長4.2%;蔬菜總產量148.6萬t,增長5.2%,其主要品種白菜類和茄果菜類播種面積分別為1.067萬hm2和1.527萬hm2,產量分別為29.5萬t和45.1萬t,有效地保證了市場供應。
2.4 養殖業生產保持平穩
2018年上半年,蕪湖市生豬生產經歷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和飼料成本持續上漲;下半年,蕪湖市生豬生產又遭受了嚴重的非洲豬瘟病毒侵襲,生豬生產雪上加霜,但依靠家禽等畜產品的強勢拉動,蕪湖市畜牧業生產仍保持平穩態勢。2018年,蕪湖市肉類總產量17.6萬t,下降0.6%。其中,豬肉7.0萬t,下降15.2%;牛肉0.1萬t,增長49.2%;羊肉537 t,增長5.1%;禽肉10.4萬t,增長10.9%。生豬累計出欄79.1萬頭,下降15.3%;年末存欄30.6萬頭,下降34.7%。家禽累計出欄5 646萬只,增長12.8%;年末存欄1 201萬只,增長1.5%;禽蛋產量8.0萬t,下降5.9%。期末大牲畜存欄量0.6萬頭(皆為肉牛),增長50.9%。
據漁政部門統計,2018年蕪湖市漁業生產保持穩定發展,水產品總產量16.5萬t,增長2.8%。其中,養殖產量14.8萬t,增長3.3%;捕撈產量1.6萬t,下降1.7%。
3 2018年蕪湖市農業生產面臨的困難
3.1 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加大
近年來,蕪湖市極端氣候頻發,種植業生產經常面臨旱、澇和病蟲害風險,前幾年畜牧生產遭受禽流感威脅,2018年又遭遇豬瘟病,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加大。
3.2 養殖業生產面臨成本不斷提高的壓力
隨著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價格的提高,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的難度加大。同時,隨著環境整治向縱深推進,養殖戶治污成本增加,畜禽生產困難重重。
4 加快蕪湖市農業發展的建議
4.1 提高抵御風險能力,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繼續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努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從基礎條件上保證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不斷強化抗災、免災等各項措施,簡化涉農貸款手續,切實保障農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提高賠付標準,擴大農業經營主體的投保率,增強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抵御災害風險的能力。
4.2 繼續毫不松懈地抓好非洲豬瘟防控
要嚴格落實現行防控措施,重點做好疫情監測與排查工作;嚴格實施疫情報告制度,科學防控,防止疫情擴散;完善疫情應急處理機制,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機制,加強部門協作、措施聯動,規范疫情處置程序,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形成防控合力。
4.3 改善種植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進一步探求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即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由過度擴種糧食作物向適度種植糧食作物以及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方向轉變。通過重點扶持特色蔬菜、花卉苗木、草食畜禽、特種水產和旅游農業5大主導產業發展,切實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1]。
4.4 全面提升農民素質
一是要增加農村教育投資,在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切實抓好農村職業教育和科技培訓。二是要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對農民進行農技培訓,建立完善的農業培訓系統。三是加大對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農林專業學生的助學力度。
4.5 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現代農業,不僅要解決當前農業科技發展面臨的重大“瓶頸”制約,還應在部分領域進行戰略布局,構筑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高地。一方面,要繼續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加大對動植物育種、信息技術等戰略性領域的投入力度,著力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農業重大領域、前沿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大農技推廣投入力度,不斷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特別是強化市場化農技推廣組織的培育,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
4.6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各級財政要大幅增加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繼續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培育。要逐步建立龍頭企業監督約束機制,進一步創新利益聯結方式,積極引導農民以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通過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形成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關系,使農民分享產業化經營帶來的收益。
參考文獻
[1]陳明星,肖然.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形勢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