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樹成
[摘 要] 油松是一種生長力頑強、抗旱抗寒效果好、耐受性好的樹種,在植樹造林工程中是首選樹種之一。基于此,本文簡要介紹油松造林技術,并總結油松病蟲害防治措施,為林農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以提高油松林培育效果。
[關鍵詞] 油松;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91.2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65-2
為了提高我國森林覆蓋面積、推動林業工程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在造林工作開展過程中,選擇油松樹種、搭配對應的造林技術進行使用,有助于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及造林效果。
1 油松造林技術
1.1 優選種子
通常可以在種子園、母樹林中挑選優質樹種使用,同時,在堅持以無病蟲害、抗性好、耐性好、長勢好的樹種為首選。通常,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采集種子的最佳時間段。
1.2 科學處理種子
處理種子時,可采取溫水浸泡法、冷凍雪藏法,以上方法均能達到快速催芽的目的。播種前,可以提前10~20 min對種子實施催芽處理。操作中,應預先配置0.5%福爾馬林溶液或高錳酸鉀溶液,然后將種子倒入溶液中浸泡2 min左右后撈出,接著用清水沖洗干凈,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晾干。當種子有半數出現裂口后,可以進行播種。鑒于油松樹種品質較硬的特征,為了保證種子栽種成活率,應在裂口數達到90%后再進行播種[1]。
1.3 種子采集與幼苗培育
每年9月油松球開始成熟,其顏色由綠轉黃褐色,果實深褐色越發濃郁,達到飽滿后會逐漸裂開。因此,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最佳的種子采集時間,通常采集的種子發芽率高達90%。
通常,可采用山地育苗或容器育苗法培育幼苗。但是,當前人們常用容器育苗法,因為容器育苗成活率高,可以有效保護幼苗根系不受傷害。
1.4 造林地選取
選擇坡度在30°左右的陰坡栽種油松,有助于油松生長。如果造林區土壤十分貧瘠,而且土層深厚,則應選擇陽坡栽種油松樹苗。另外,應選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壤透氣性好的林地進行造林,如果條件不允許,應盡量選擇優質地段配合造林技術進行造林。
1.5 造林方法
1.5.1 幼苗移植造林法。造林時優選根系健壯、頂芽飽滿、無病蟲害的一年生左右幼苗進行栽種。春季植苗造林時,應在3月上旬土壤解凍后、地表回溫時進行栽種。如果選擇雨季植苗造林,雨季到來前或大雨澆透土壤后的陰天進行栽植為宜,此時栽種有助于幼苗根系生長、存活。如果選擇雨季晴天進行造林,要選擇早晨、傍晚等時間段栽植樹苗。在秋季造林中,應選擇樹葉落葉后至土壤上凍前栽植樹苗;冬至到來前7 d,還要在油松栽植穴上覆蓋防凍土,避免樹苗越冬時被凍傷,次年開春后移除防凍土即可。
1.5.2 播種造林法。播種造林要配合穴播法實施,具體操作中應先對林地進行整地處理,然后在地表挖深度、寬度均為20 cm的坑穴,每個坑內撒種20~25粒即可。由于油松苗頭大、芽軟、拱土能力差,所以采用集中播撒的方式有助于種子發芽破土。種子播撒后,應在坑穴上方覆土2 cm厚左右,過厚則不利于種子發芽破土。如果條件允許,可在坑穴上覆蓋藤條,以防止鳥類啄食樹種。春季播種時,可適當提前播種。雨季播種時,應結合降水狀況,在降水前播種[2]。
1.6 栽植技術
栽植期間可安排兩人協助工作,如一人扶苗、一人填土,扶苗者應通過抖動將幼苗根系自然散開,待填土徹底掩蓋幼苗根須后踏實、覆土、澆水即可。
1.7 撫育管理
油松栽植成功后,3 a內均要組織開展苗木撫育工作。撫育管理人員應按時對林地進行中耕除草、施肥、澆水。同時,要加大巡視力度,做好油松枝葉修剪工作。油松林長至20 a左右后,應將林木密度控制在1.5萬~1.8萬株,這樣有助于避免發生林分生長衰退現象。
2 油松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油松毛蟲防治措施
油松毛蟲幼蟲會啃食油松林針葉,阻礙樹木健康生長,嚴重時會導致樹木致死。為有效防治油松毛蟲,首先于幼蟲越冬前在樹干胸高位置利用束草誘殺方式滅蟲。其次,在樹干底部噴灑1%六六六濕性劑,在幼蟲下樹越冬前后將幼蟲毒殺致死;或選擇春季害蟲上樹前噴灑藥劑,也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
2.2 油松球果螟防治措施
油松球果螟會在4月上旬啃食油松球,5月中旬會開始啃食嫩梢,6月中旬在油松球里進行化蛹,7月上旬進入羽化期,7月中旬則開始生產幼蟲。
為有效防治油松球果螟,選擇40%樂果乳劑400倍液在幼蟲上樹前噴灑。發現成蟲后使用25%滴涕乳劑200倍液,每隔7 d噴灑一次,直至成蟲徹底消失即可。
3 結語
利用油松樹種進行植樹造林時,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土質狀況等,合理運用油松造林技術,以利于提高油松栽植成活率及造林效果,實現水土保持及荒山綠化等目標。
參考文獻
[1]宋宏娥.淺談油松在濕地造林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15):73.
[2]馬紅梅.油松育苗與造林技術[J].內蒙古林業,2016(2):30.
[3]劉培剛.油松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探究[J].農家參謀,2019(1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