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摘 要] 本文就地域文化的起源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景觀設計、城市建設問題展開論述。通過對陜西省西安市相關的景點案例進行分析,從歷史文化、景觀特色和布局3個層面探討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如何將優秀的地域文化與現代化城市發展相結合,從而改善單調的城市景觀布局,創造出當地居民認可、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觀。
[關鍵詞] 地域特色;地域文化;城市景觀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80-3
1 地域文化景觀簡述
1.1 地域文化景觀概念闡述
“地域”一詞在《現代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面積相當大的一塊地方。在不同的地域空間中產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產生主要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地區文化的不斷更新發展所產生的。我們在分析一個城市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時候必須把自然和人文兩個因素相結合。
1.1.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會讓城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貌,也會對城市的空間延伸和發展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比如,在開闊的平原和一些丘陵地帶,大多數城市都是采用橫向布局,而在山地較多的地區,城市大多是以縱向發展為主,這樣可以結合山地形成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的城市布局[1]。
1.1.2 人文因素。人文因素是人類長期生活保留下的產物,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過程中逐漸傳承下來的文化,這些文化能為后人建設城市提供相關的幫助。這就是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現在的城市發展已經告訴我們,人文因素已成為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區分不同城市的重要因素。
1.2 地域文化景觀形成的相關因素
1.2.1 政治特色。對于君主制國家,國家幾乎就是君主的私有財產,皇室自然是城市中最富麗堂皇的標志性建筑。許多國家雖已由帝制走向共和,但以前的皇宮仍是首都的象征和標志。
1.2.2 經濟特色。“絲綢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國長安,“絲綢之路”的誕生打開了古中國對外交流的大門,“絲綢之路”也成為連接東方和西方交流的一條紐帶。其既加強了當時中央集權對各地的統治力,又極大地活躍了商業貿易領域,使得歐亞之間的經貿繁榮發達[2]。
1.2.3 文化特色。不同的民族及宗教在傳統文化、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穿著禮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例如,我們的傳統中餐和歐美的西餐之間的飲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城市發展的道路上,宗教建筑常常成為城市標志,體現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
2 營造具有地域特征城市景觀的表達方式
城市的發展不僅僅指經濟的發展,能體現濃郁的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觀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什么是傳統,傳統就是相傳誠統,我們必須將傳統的優秀的地域文化進行傳承,在傳承的過程中利用城市現有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作為基礎,在傳承中創新,創造具有城市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景觀。
2.1 地域文化觀在城市建設中的折中體現
2.1.1 “天人合一”樸素哲學觀的潛意識表達。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古人早在很多年前就給予了我們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基本理念,這一理念是從中國古典園林的建設和發展中提煉出來的。目前,園林城市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而目前的城市發展也朝著這個方向靠攏,這對目前的中國城市景觀設計又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中國的城市建設要有中國自身的元素。我們必須將中國城市建設成一個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的生態城市。
2.1.2 地域文化因素的深入挖掘和理解。景觀離不開特定的場所和區域。但是,在目前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的高速變化中,許多充滿意境和記憶的歷史場所缺失,城市景觀設計不僅僅是對功能問題的合理解決,還傳遞著當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實踐方式,延續傳統的景觀設計結構[3]。
2.1.3 城市建筑景觀與地域文化多元化理念的交融。不同的文化景觀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就像現在城市中的建筑、廣場、道路規劃及空間布局,都是過去與現在文化的綜合產物。就景觀中的建筑來說,如西方建筑、西方園林,在設計理念和建設上與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古城有著巨大的差別。不同城市的建筑風格不僅體現了其包容性,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魅力。
2.2 地域文化與當地自然資源的合理整合
2.2.1 地域文化與土地和水資源利用。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城市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土地;水是重要的景觀構成要素,支配并引導著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所以,土地和水的運用體現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對不同自然環境的反映。例如,哈尼族充分利用云南省南部亞熱帶山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長”的獨特自然地理條件,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人地和諧共處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江南水鄉使人具有柔、細、雅的氣質,“大漠孤煙直”的北國風光使人性情豪邁、粗獷[4]。
2.2.2 地域文化與鄉土植物的結合。我國許多城市和地域以植物命名或以其為別名,如河南洛陽被稱為“牡丹之都”,表明相關植物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標識含義,其實質便是可識別性的植物景觀對地域的景觀代表性。透過植物反映地區的價值觀念、哲學意識、審美情趣、精神文化等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氣候自然因素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鄉土植物,城市景觀中鄉土樹種的運用能強烈地反映特色的地域文化。
3 地域文化及其在城市景觀中的意義
地域文化能傳承歷史并且融合歷史和現代文明,當地人文和自然特征的地域文化在每個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地域景觀的營造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3.1 提高城市景觀辨識度,增強城市居民歸屬感
每個特定的地理環境都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這也造成了本土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讓本土文化有著較強的地域特色。中國國土資源遼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每個城市的發展注定了要遵循該城市的歷史問題。城市的發展必須契合當地的文化,這樣的城市才會增強當地人民對于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2 城市景觀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載體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需要一個重要的載體,本土文化同樣需要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城市景觀。文化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但是需要將其表現出來才能供后人所認知、所傳承。而城市景觀為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土壤,豐富了文化和景觀系統的多樣性。文化能推動城市的發展,反之也能阻礙城市的進步。
4 西安市本土文化在城市景觀中的應用
陜西省西安市是一個具有3 000年歷史的古都,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這里建都。西安市在中國的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秦始皇在這里建造了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在唐漢時期,西安市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西安市取得了經濟上的又一次騰飛。
4.1 城市建筑
4.1.1 城市建筑風貌。建筑是一個城市最基礎的建設,建筑風貌對這個城市的風貌有著很明顯的導向作用。西安市古建筑除了鐘樓和鼓樓外,還保留著很多傳統的歷史民居,這里的民居依然保留著隋唐時期的城市空間格局和城市風貌。西安城的建設不是一味地推動現代化建設,而是將現代化的發展和傳統的歷史古建相結合,將歷史和現代串聯在一起,所以整個城市給人以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
4.1.2 城市建筑色彩。城市色彩表達著城市精神,傳達著城市情感,展現著城市歷史文化的脈絡,其也是一個城市中歷史沉淀積累的載體和標志[5]。而城市色彩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在城市建筑的建設中,西安市的城市色彩以灰色、土黃色和赭石色為主。灰色在中國古代是秦磚漢瓦的典型色彩;西安市地處黃土高原地區,所以土黃色是當地最基本的一個顏色;赭石色在漢唐時期是一個城市建設的主要色彩。所以,西安市現在以這三種顏色為基礎色,充分體現了城市的歷史感。
4.2 城市廣場
大雁塔景觀規劃是在西安城東南以唐大雁塔為核心,集文物古跡保護、現代旅游設施開發和新城建設融于一體的傳統風貌濃郁的現代城市文化類景觀。這片區域的發展是從大雁塔為中心保護區向周邊拓展而成。在景觀設計的同時控制建筑的高度、色彩、風格方面保持唐代大氣莊重樣式,重塑長安大雁塔文化與形象。其中,文化休閑景區中的大雁塔北廣場擁有亞洲最大的矩陣音樂噴泉廣場,由此契合出唐代建筑文化的雄偉氣勢,并將水元素帶入古樸大氣的大雁塔景觀,既改善了大雁塔景觀的空氣質量,增加了空氣的濕度,又賦予廣場景觀靈動、纖巧,并巧妙地將水景與古建融為一體,使整個景區富有靈氣[6]。同時,將歷史典故、文人軼事、詩詞歌賦、歷史名人等以群雕、浮雕等形式展現唐文化的大氣瑰麗。
5 結語
目前城市經濟高速發展,而傳統的地域文化和傳統的景觀塑造對城市的發展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沖擊。受到當地文化、民俗、歷史等因素的影響,特色城市地域文化景觀在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城市的特色,成了一個城市的名片。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于城市景觀的要求不僅僅是模仿過去,而是在新技術的運用下將本土的文化要素和現代化的城市景觀設計相結合。通過解構、簡化、重構等手法重新塑造成一個設計符號,從而打造出一個適應自然環境和現在生活而又突出城市地域特征的文化景觀,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促進城市景觀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孔堅,王志芳,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J].華中建筑,2005(4):139-142.
[2]李嵐.文化的表達與發掘:當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人文傾向性分析[J].規劃師,2001(6):58-60.
[3]伊利爾·沙里寧.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M].顧啟源,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4]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5]曾湉.西安“新唐風”建筑創作評析:基于特定歷史地段文化要求的創作方法[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6]俞扎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