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湘君
春江花月夜,雨打蕉窗時,焚一縷清香,操一曲瑤琴,世間萬事,不過輕塵。那瑤琴的弦歌,在指尖、在七弦、在心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高山峨峨,流水洋洋,知音難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俞伯牙和鐘子期的相遇讓人無限感慨。岳飛“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憂愁嘆息中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悲劇。
人生而有情,途路漫漫,聚散不可免,憂愁何以釋?唯有瑤琴弦歌,訴盡心中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陽關三疊》于回環往復中,悵嘆有情。是送也難舍,別也難舍,羈旅漂泊中,“一曲危弦斷客腸……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幽蘭獨芳,付與空谷。然而,“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幽蘭操》里是孔子及志士仁人們惜瑤草之徒芳悲時光之易逝的獨善之操。
故鄉迢遞,國事飄零,坐看風起云涌,郭楚望一腔憂時忠憤,寄于《瀟湘水云》。
“八音廣博,琴德最優。”瑤琴從五弦到七弦,在禮儀之邦的傳統中國,居于樂器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
歡喜有琴。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打動卓文君,留下才子佳人千古佳話。
悲苦有琴。《胡笳十八拍》如泣如訴,是文姬歸漢卻永別稚子的哀怨凄楚。
慷慨有琴。嵇康臨刑前一曲《廣陵散》,三千太學生為之流涕。
閑適有琴。櫓歌欸乃,伐木丁丁,千載興廢,都在漁樵問答中。或醉漁唱晚,在青山綠水間,又“誰能惹得閑煩惱?”
瑤琴以中和雅正的清音,含蘊著士人淡泊寧靜的情懷。秋日云程萬里,長空雁鳴陣陣。“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平沙落雁》借鴻鵠之遠志,抒逸士之襟懷。在文人歸隱園田的美好向往里,瑤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伴侶。仲長統《樂志論》云:“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人生至樂里不能不有瑤琴之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有句:“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蘇軾《行香子》詞:“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二者何等灑落!高情逸興令人心向往之。更有陶淵明,“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無他,“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琴者,心也。”文人雅士為之沉醉而解脫釋懷。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在瑤琴沉靜曠遠的音聲里物我兩忘。阮籍佯狂,但“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還是流露了他的憂傷。
“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塵世多喧囂,瑤琴靜以安。陽春白雪,自是曲高和寡。梅花傲骨凌寒,方有撲鼻芬芳。“衡門之下,有琴有書”。人生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