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珍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國際化的持續發展,語言的交際運用能力也顯得極為重要。教育部《新課標》強調語言的實際應用。人教版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是以單元設計為知識模塊,以話題為語言線索,五步八環節教學方法適應初中教材實際內容,滿足新課改理念和要求。
【關鍵詞】“五步八環節”教學法? 英語聽說課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09-01
一、“五步八環節”教學法產生的背景。
1.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政治地位在國際上的不斷提高,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文化自信理論的產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顯得極為重要。而教育部《新課標》的推行,它倡導以《新課標》為指導,以任務型教學為模式,以活動為載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語言的實際應用,最終實現語言教學的目標。而聽說課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對英語語言教學的實際應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基本要求,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發展。傳統教育多重視學生的讀和寫,忽視了聽和說的技能培養,這對語言交際能力的應用,無疑是紙上談兵。教師的觀念陳舊,缺乏專業素養,教學方法死板,缺乏技巧,使得教學內容變得非常的枯燥,禁錮了學生的思維,聽說技能的訓練難以有機結合并落到實處。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缺乏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們機械性的模仿重復,強行記憶,缺乏知識的實際靈活應用和拓展提高,使得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喪失學習信心與動力。另外學生心理素質差,羞于開口。這些都成為影響英語聽說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原因。
3.人教版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總的來說是以單元教學設計為中心,以語言知識應運為模塊,以語言情景為交際內容,以現實真實生活為背景。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教學內容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思維訓練也是設定一定周期式,反復,循環,從而達到逐層深入的目的,最終使學生系統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并在實際生活中熟練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英語新目標Go for It!》每個單元Section A(1a—2d)和Section B(1a—1d)設置通常都是聽說課類型。通過聽說,學習詞匯、句型、語言結構,理解教學內容,為進一步展開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二、“五步八環節”教學方法的實施內容。
具體實施的過程是,首先,導入新課。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首要環節,它在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入使學生在新課教學中學會溫故而知新,使新課教學內容過渡自然,水到渠成,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新課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形式多樣,因地制宜的教學導入,是課堂成功的必要條件。其次,呈現新課。呈現教學內容,明確目標,學習目標語言,完成教材安排的一系列聽說任務,教學過程要扎實有效。接下來,鞏固練習,培養學生對相關學習主題的口頭表達能力。繼續根據已經學過的語言技巧,兼顧語音、語調、句型結構,通過聽力話題內容,積極創設符合所學習語言的主題的不同情景,實際應用所學語言知識,可以以不同角色的形式拓展性應運語言。接下來是總結提升環節。是指在新課內容授完之后,對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概括總結,起到梳理知識點,理清結構線索,概括總結一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育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資源,生活背景,社會環境,采取多種辦法積極提升內容主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有序、有機滲透社會美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習慣教育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特別是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的培養中潛移默化地喚醒學生責任意識,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文化意識,提升主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三、“五步八環節”教學法的實施注意事項。
1.用多種形式有效導入。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積極有效的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采取各種有效的導入方式,借助生活中具體實物、圖片,簡單有效的簡筆畫、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的音頻以及視頻和CAI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還可以借助游戲、故事、對話演講、頭腦風暴、匯報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來幫助導入教學。這些活動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激活學生已儲備的相關文化知識,補充學習背景信息,有效的學習目標單詞,目標句型,并借助brainstorm拓展詞匯、句型的具體應用,提前預測聽力材料的內容和語言結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順利完成各項聽說任務掃清障礙,從而有利于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2.新課呈現,抓住重點,靈活應用。
新課教學要有明確教學目標,抓住語言學習的關鍵詞,關鍵句。要讓學準確迅速直觀的明白本節課所授的重難點,讓學生明白課堂活動的最終語言目標和知識目標。在具體的聽說活動中,教師必須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相結合,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把握聽說活動的深度和難度,結合恰當的方法和實際教學的情況,靈活應運語言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整合教材資源,調節教學難度,刪減或添加新的學習任務。
3.關注語言輸出,創造性的完成語言實踐。
語言的有效輸出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再完美的語言輸入,離開語言的輸出,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通過語言的輸入,讓學生們利用已有的語言知識,積極在實踐中去使用,在互動的語言環境中去完善,改進,在深入的思維活動中去熟悉,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合理的語言模式。同時,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創造不同的場景進行語言的實際應用,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言的實踐環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不同的活動形式,讓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讓課堂成為學生們語言訓練,思維發展的主陣地。通過每一節課的反復訓練,最終培養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地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聯系我們的實際生活和日?;顒?,有效的融入世界觀,價值觀教育,誠信教育,理想教育為學生的終身教育奠定基礎,實現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
5.注意教學整體的有機結合。
教學任務在設計上要呈現梯度原則,要分清主次,理清線索,任務的設計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實現語言知識的逐層遞進性,還要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性和鏈接性,創造出有效的聽說教學活動。此外,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使得語言知識的輸入、吸收、輸出過程,環環相扣,循環往復,從而形成語言應運平衡發展,最終形成語言知識的有機整體。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
[3]湯琳琳.《五步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