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芬 谷文慶 郎東梅



【摘要】成果導向教育是“以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和“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課程和組織教學活動,行動學習、學生主角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本文基于成果導向的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設計,以“監盤庫存現金”單元為例,引入“翻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從教學分析、教學流程、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四個方面進行重構和具體細節設計。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翻轉課堂;教學單元設計
【基金項目】廣東高職教育財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8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CJ201803);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校級課題(JC201705)。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255-02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從2014年以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基于DQP體系的高職學分制教學》為契機,引入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 OBE)理念,根據我國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各專業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已開發了一套基于DQP學歷框架的成果導向型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目標的離不開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單元教學設計是成果導向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現以會計專業成果導向課程《審計基礎與實務》中的單元8監盤庫存現金的教學設計為范例詳細闡述課堂教學如何應用“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和引入“翻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導向”的教與學的設計過程。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單元基本信息
單元基本信息包含課程名稱、單元名稱、授課類型、班級、人數、授課時間等內容[1]。《審計基礎與實務》“單元8監盤庫存現金”單元基本信息一覽表見表1所示。
(二)學生學情分析
單元教學設計的學生學情分析的目的在于“以學定教” [1],學習重點和難點都必須以分析學生的先備能力即原有概念為確定學習目標的起點和要達成的終點。首先,學生的先備能力分析,從學生原有概念出發,內容包括學習本單元學習目標前已有的先備知識、技能和素養,如表2所示。然后,分析學習重點,找到學生原有概念與本單元知識結構有沖突的中心內容,并把它作為教學設計過程的主要線索。最后,分析學習難點,以學生主動學習的視角出發,找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并把它作為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
(三)教學策略選擇
成果導向教育為有效的達成預期學習成果,以人人都能學會為前提,選擇教學策略應更加注重差異化教學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學習方式,能夠實現“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教學組織就需要教師能夠準確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進程和學習訴求,有針對性地發布不同的教學內容,提供不同的學習途徑,讓學生循序漸進有效達成不同層次學習成果,從而得到成功感,且都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單元8監盤庫存現金”教學組織形式運用“基于成果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成果驅動—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成果創作—成果展示—成果評價”等教學步驟。課前成果驅動,課中采用情景教學法,結合多種信息化資源,通過自主學習、角色扮演、小組合作探究、教師精講、遠程指導,幫助學生體驗庫存現金監盤程序,完成成果作品的生成,突破重難點,系統優化“學習產出”過程,提升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四)單元教學目標確定
單元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即其對應的專業畢業能力指標,以知識、技能、素養目標三維度層次,同時考慮學生已具備的能力和本單元要達成的預期學習成果。單元教學目標要可測性、簡單敘述、條目式表述,如表3所示。
(五)教學資源準備
本次單元教學設計中的教學資源準備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學硬件設備、信息化教學軟件設備和信息化教學資源包等。
信息化教學硬件設備即圓桌實訓教室有利于課堂教學開展小組活動,學生合作探究,師生互動頻繁;信息化教學軟件設備即審計仿真軟件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直觀掌握技能操作。
信息化教學資源分三類:一是知識講解類資源即微課件、微視頻、軟件操作視頻;二是測試題和作業類資源即云課程平臺自學檢測題庫;三是相關參考知識和前沿知識類資源即審計通微課視頻、會計網校視頻。教學資源分三類,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用平臺“測試題和作業”大數據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需求,設計“達成級”和“提高級”個性化學習路徑,如表4所示。
二、教學流程
為有效的達成預期學習成果,成果導向教育的教學方法設計要更加突出個性化教學而不是批發式教學,教師就必須準確地把握每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程和訴求,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讓學生有機會證明自己所學,展示學習成果。因此,《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借助信息化技術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 讓學生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興趣,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見表5所示。
三、教學評價
本次單元教學評價結合“翻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特性,以學習成果達成度作為教學評價設計的核心,實現由“以知識內容為本”向“以能力素質為本”的根本轉變,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采用多元主體評價方式,主要包含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種。具體見下表6所示。
四、教學反思
通過實踐和調查,數據顯示近95%學生掌握了庫存現金監盤工作流程,86%學生能夠獨立編制庫存現金監盤表,這充分表明基于成果導向學習對學生學習技術技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本次單元教學運用了成果導向教學模式,以成果為驅動和業績,課堂和云課程平臺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輸入促成了學生成果的產出。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通過云課程平臺自主習得和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和效能都有所提高。但,成果的質量,尤其是以視頻形式存在的作品,需要一定的編輯技術,因此,應當拓展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增加學生職業通用能力的訓練,保證成果質量。
五、結語
通過《審計基礎與實務》課程兩年教學實踐,采用成果導向教學模式實施效果比較理想,以成果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少教多學,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不斷內化知識,并在成果中展示所學,使內化顯性化,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金忠偉,朱麗華,裴偉,田文君.基于成果導向的《高級交換型互聯網技術》教學單元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8(6):233-235.
[2]馮博楷,楊桂林.基于翻轉課堂的微單元教學設計實踐探討——以“二元共晶合金相圖分析”微教學單元為例[J].課程教學,2018(6):129-130.
[3]李志義.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5(3):32-39.
[4]楊定泉.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路徑[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30-134.
[5]潘婕.“以成果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教學思考——以經貿英語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5):20-21.
作者簡介:
黃淑芬(1979-),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審計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