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林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互講”的教學方式,會充分調動學生自覺參與、交流、探究的動機,并能促進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能有效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效率,培養解題能力;能極大地促進形成學生全面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組內;互講;獨立;解題;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7-0146-01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一般都是教師講解完,就讓學生動手獨立解答題,教師再巡視反饋的單一方式進行,很少甚至從未讓學生“互講”表達所思所想、解答過程等,收效不盡如人意。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視引導講解結束后,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講”口頭說出思考過程和解答的全過程,再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動手解答題,效果很好。現介紹給大家我的做法,以供交流、參考,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數學題的解答效率。
概括地講,“互講”就是由同組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把解題的整個思維過程、方法、步驟等講解給同桌學生聽,這樣組內學生之間可以及時展開討論,互相學習不同的解題思路方法,互鑒互進,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的解題思路方法,提高解題效率,培養解題能力。
“互講”一道題時,首先要用自己話講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其次講出已知數量與所求數量間的內在聯系;再講出解題策略,并且把形成于胸的整個解題全程詳細地講給同組學生。最關鍵的就是說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后求什么,最后求什么。只要能對一道題按以上要求面對同桌能全面、準確、完整地“互講”出來,就一定會自己獨立“動手”正確地解答這道題。
“互講”和獨立解題問題關系十分緊密,但也有區別。“互講”是把解題的整個思維過程口頭表達出來,而解答是把解題的全過程動手用算式逐一表達出來。同樣是表達解題的思維過程,但”互講”可以同組學生之間能及時地交流、互鑒,同組學生可以借鑒到更多、更好的解題的思路。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時效性等諸多優點。
一、“互講”可以充分調動同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及時交流思維信息
由一個學生在同組同學面前講解一道題的解題思維過程和步驟方法時,不僅學生自己必須積極思考,還可以很自然地提供給大家許多思考的話題,由此可以引發同學之間充分的討論、交流、探究,交流思維信息,從而可以直接地學習他人好的思考方法,取長補短。這樣更容易自然形成解答的最正確多樣的方式方法,還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開啟學生的智慧,交流思維信息,培養教學思維能力。
二、“互講”可以給學生提供大膽發言,表現自我的機會
新課程理論中這樣講:“作業不是教師指導下學生的獨立學習,而是師生、學生之間多種多樣的互動。作業不是懲罰、控制和鑒別學生的手段,而是學生自我表現、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講解完成教學內容,學生獨自完成課內外作業練習,缺少師生、學生之間互動交流探討的環節。這一作業方式比較封閉,從而限制了學生,無法在同學之間交流思考過程,思維的活躍,卻又必須完成作業,有些學生,就會簡單應付了事,作業中的問題很多,甚至是把解答錯了的作業也交給老師了事。只有在作業前,同組學生積極、踴躍“互講”,再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同學多種思維信息,肯定會得出更多更優的解題方法,能比較順利、正確地完成作業。
三、“互講”可以全面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效率,培養解題能力
在完成數學作業時要“互講”思路和獨立解答相輔相成。“知識轉化成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徑是精選練習、適量練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數學教學中要全面落實數學技能的培養,無須機械死板地做那么多不求甚解的習題,這不僅會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與給學生減負的目標背道而馳。在教學中應該多引導學生課堂內“互講”,讓學生從多角度、深層次地全面掌握類型題的基本框架,思考方法,解題策略。要通過“互講思路、獨立解答相結合”的有效解題方法,完全理解、全面掌握一類題的解法,才能說真正理解掌握了這類題的解法。因為不管題形怎樣變化,總的來說萬變不離其宗,讓每一個學生在“互講”中,都會用所學知識合理地解答出這一類題的。
我在教學中有意巧妙地運用“互講”理解與獨立解答相結合的方法,激勵學生解答數學時先在小組內學生“互講”,熱情很高、發言踴躍;自我表達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能自然地展開討論,學生在交流中互補,在探究中共進,真正做到了取長補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目的。
“互講”不僅適用于應用題,而且適用于所有的數學題。”互講”要把握適度,在每一堂課上用3分鐘左右的時間,詳細“互講”一兩道題就足夠了。
參考文獻:
[1]孫娉.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06)
[2]陳婉秋.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探析[J].數學教學通訊. 2017(04)
[3]華菁,彭思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驗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