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娟 朱惠清 廖金蘭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雌二醇(E)及鐵蛋白(FER)水平與女性絕經后骨密度(BMD)的相關性。方法113例絕對后健康女性,根據年齡不同分為1組(年齡≤60歲,35例)、2組(年齡61~70歲,40例)、3組(年齡≥71歲,38例)。測量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及體質量指數(BMI);E2、FER、轉鐵蛋白(TRF)、總鐵結合力(TIBC)、I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PINP)、I型膠原C端肽β降解產物(β-CTX)及N端骨鈣素(N-MID)水平及腰椎(L14)骨密度。結果三組BMI和絕經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組年齡(55.43+4.35)歲,絕經時間(6.85±5.32)年;2組年齡(65.23±7.24)歲,絕經時間(13.35+6.32)年;3組年齡(75.18+6.37)歲,絕經時間(27.73+5.96)年;三組年齡和絕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血清E2、FER、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E2、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隨年齡增長而降低,FER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三組腰椎(L4_4)骨密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腰椎(L1_4)骨密度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關(r=0.265,P<0.05),與FER含量呈負相關(r=-0.205,P<0.05)。結論骨密度與E2水平呈正相關,與FER含量呈負相關。
[關鍵詞]骨密度;血清雌二醇;鐵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10
近年來,臨床發現絕經后女性是骨質疏松高發人群。針對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的原因目前得到證實的如下:①E2是影響女性機體代謝的重要激素,絕經可導致E,的含量減少,而E2對女性骨量起到重要作用。E,含量的下降可以顯著提高破骨細胞的活躍度,加速骨量的丟失。②另外,鐵蓄積也是導致女性骨質疏松發生的另一影響因素,絕經后女性可產生鐵蓄積,鐵蓄積可導致骨形成下降。相關研究表明,鐵代謝和E2水平對絕經后女性骨代謝影響密切,本次研究將通過討論血清E2及FER水平與女性絕經后骨密度的相關性,來明確影響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的高危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9月本院體檢中心113例絕對后健康女性,根據其年齡不同分為1組(年齡≤60歲,35例)、2組(年齡61~70歲,40例)、3組(年齡≥71歲38例)。本研究內容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監督執行。納入標準:①所有人選者均為絕經后女性;②人選對象均為在本院體檢中心體檢確認身體健康的女性。排除標準:①長期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以及接受其他影響代謝藥物治療的患者;②代謝性疾病合并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卵巢摘除者;④精神類疾病及腫瘤患者。
1.2方法
1.2.1調查問卷對三組研究對象進行當面問卷調查,保證問卷內容真實有效。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與婚育史。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月經史、絕經年齡,根據其結果計算絕經時間。
1.2.2實驗室檢查①生化指標:E2、FER、TRF、TIBC、PINP、β-CTX及N-MID。通過電化學發光法(CobasE601)
檢測血清FER和TRF;通過酶動力學方法(AU5400,OLYMPUS,Japan)檢測血液生化電解質;運用標準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β-CTX、PINP及N-MID水平。②骨密度:腰椎(L1-4)骨密度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MEDILINKMEDIX90),,自動生成T值。T≥-1為正常,-2.5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女性絕經后骨密度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一般資料比較三組BMI和絕經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組年齡(55.43+4.35)歲,絕經時間(6.85+5.32)年;2組年齡(65.23±7.24)歲,絕經時間(13.35+6.32)年;3組年齡(75.18+6.37)歲,絕經時間(27.73+5.96)年;三組年齡和絕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三組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三組血清E2、FER、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E2.TRF、TIBC、PINP、β-CTX及N-MID水平隨年齡增長而降低,FER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升高。見表2。 2.3三組腰椎(L1_4)骨密度水平比較三組腰椎(L14)骨密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腰椎(L1-4)骨密度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見表3。 2.4女性絕經后骨密度相關性分析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關(r=0.265,P<0.05),與FER含量呈負相關(r=-0.205,P<0.05)。 3討論 E2是影響女性內分泌代謝的重要激素之一,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會逐漸老化衰退,而女性體內E2水平也會逐漸下降[2]。在骨骼的形成與破壞中,成骨細胞與骨骼的形成密切相關,破骨細胞則影響著骨吸收。有研究指出,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性和E2息息相關。E2減少,成骨細胞活性降低,破骨細胞活性增加。從而導致女性骨量減少[3,4]研究認為絕經后女性骨密度值隨著絕經時間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尤其以腰椎為主的松質骨最為明顯,所以本次試驗采取測量腰椎T值的方法來反映骨密度。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女性血清E2、β-CTX和PINP及N-MID含量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而腰椎骨密度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關(r=0.265,P<0.05),與FER含量呈負相關(r=-0.205,P<0.05)。
I型膠原蛋白是成骨細胞分泌的細胞外基質中最普遍的膠原蛋白,占所有蛋白質的30%[5]。通過測量PINP和羧基末端交聯的端肽(CTX),可以將I型膠原評估為合成骨基質的生物標志物,直接反映了著成骨細胞的活性[6]。而β-CTX和PINP是I型膠原的降解產物,通過測量血清中的β-CTX和PINP含量可以直接看出機體內的成骨細胞活性及骨代謝情況。
絕經女性血清PINP及β-CTX降低,提示成骨細胞活性降低[7]。有研究已表明金屬離子確實促進或抑制膠原蛋白的降解[8],鐵作為機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對各種代謝起到重要作用。而女性絕經后,鐵不再像之前一樣每月可以規律性隨月經部分排出體外,會導致女性體內鐵含量越來越多,形成鐵蓄積。絕經后的骨質疏松癥除了與E,含量的減少相關,也與鐵含量的過剩密切相關[9]。本文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結果顯示,三組研究對象血清FER水平逐漸遞增,而TRF及TIBC水平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結果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絕經時間的增加,女性機體內鐵含量逐漸增加。血清FER水平升高可能是腰椎骨密度逐漸降低的獨立危險因素。其機制可能為FER水平上升導致鐵氧化酶和FER水平增加,這會導致成骨細胞活性被抑制,出現骨重建失去平衡,導致骨質疏松癥[10,11]。
綜上所述,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體內E逐漸水平越低。隨著E2含量的減少,FER含量逐漸增加,骨密度減少。骨密度和E,水平呈正相關,與FER含量呈負相關。
參考文獻
[1]陸耀宇,李溥,李瑛,等.絕經女性血清雌激素及鐵蛋白含量與骨密度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1):2295-2298.
[2]費蓓蓓.雌激素對“鐵蓄積導致骨代謝異常”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的研究.蘇州大學,2017.
[3]Weinberg ED. First trimester curtailment of iron absorption: innate suppression of a teratogen? Medical hypotheses, 2010, 74(2):246-247.
[4]費安興,肖新立,游愛平,等.圍絕經期婦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中國婦幼保健,2003,18(7):406-407.
[5]李凝旭,黃鶯,涂艷,等.絕經后女性骨密度與雌激素水平、免疫細胞因子和骨代謝指標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33(8):1201-1204.
[6]徐曉穎.絕經女性并發骨質疏松癥同雌激素水平的相關性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74.
[7]王卿,陶俊良,徐國昌,等.河南地區回族圍絕經期女性骨密度與體成分的關系.解剖學雜志,2017,40(1):77-81.
[8]向慧蓉.婦女圍絕經期雌激素水平與骨質疏松發生的臨床分析.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4(5):60-61.
[9]王小華,殷±良,王彩云,等.絕經后2型糖尿病女性雌激素水平與骨質疏松的相關性研究.醫學臨床研究,2014,(8):1561-1563.
[10]何銀鋒,徐又佳,趙國陽,等.不同濃度鐵離子對成骨細胞鐵離子通道蛋白的影響.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8):700-703.
[11]Stegen S, Van Gastel N, Carmeliet G. Bringing new life to ?damaged bone: The importance of angiogenesis in bon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Bone, 2015(70):19-27.
[收稿日期: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