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永輝 歐丹萍 王志劍 吳建國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ys-C)、視黃醇結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聯合檢測對糖尿病早期腎病(DN)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7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據臨床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為正常組(正常尿,33例)和微量組(微量蛋白尿,37例);另選取30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分別對三組研究對象Cys-C、RBP、β2-MG、Hey水平進行測定并比較,并比較單項檢測與聯合檢測陽性率。結果正常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分別為(0.98±0.27)mg/L、(38.96±7.62)ug/ml、(2.54±0.57)mg/L、(18.94±4.94)umol/L,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分別為(1.99±0.45)mg/L、(67.34±13.66)ug/ml、(4.14±1.00)mg/L、(39.82±9.16)umol/L,對照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分別為(0.40±0.23)mg/L、(25.35±6.31)4g/ml、(1.03±0.20)mg/L、(8.48±7.10)μmol/L;正常組和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組和微量組Cys-C、RBP.βz一MG、Hcy聯合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單一檢測陽性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單一檢測,Cys-C、RBP、β2-MG及Hey聯合檢測可較好的反映糖尿病早期腎病患者腎功能損傷程度,其對臨床診斷、防治及病情監測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胱抑素;視黃醇結合蛋白;β2微球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早期腎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23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癥狀的重視程度及對相關診療手段認知不足,容易導致各類并發癥的發生;其中最為常見的為糖尿病腎病,由于起病較為隱匿,缺乏特異性表現,因此容易延誤病情[1,2]。目前臨床對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診斷多依賴血清學指標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臨床預防、診斷治療此類疾病最為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選擇更高準確有效的檢測指標成為臨床糖尿病腎病診斷和預后.的重要參考指標[3,4]。為此本文依據不同UAER進行分組的患者血清中Cys-C、RBP、β2-MG及Hcy等指標進行測定并比較,為臨床糖尿病早期腎病的診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5],已排除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及合并心血管、高血壓、冠心病及其他類型腎病患者。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35~75歲。依據臨床UAER不同將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正常組(正常尿,33例)和微量組(微量蛋白尿,37例)。正常組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2±10.3)歲。微量組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齡.(57.1±10.2)歲。另選取同期來院進行體檢健康者30例作為對照組,患者均無肝腎功能、心臟功能及內分泌等疾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6.5±10.7)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檢查方法三組研究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標本,以3000轉/min速度進行離心7~8min分離血清,低溫(-20C)保存待用,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對肌酐(Ser)進行測定,采用鄰苯三酚紅鉬法對微量總蛋白進行測定,從而測算三組研究對象的UAER,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ys-C、RBP、β2-MG,采用循環酶法檢測Hey。上述試劑分別購自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試驗均由同一組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采用日本株式會社生產的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比較正常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分別為(0.98±0.27)mg/L、(38.96±7.62)ug/ml、(2.54±0.57)mg/L、(18.94±4.94)Jumol/L,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分別為(1.99±0.45)mg/L、(67.34±13.66)μg/ml、(4.14±1.00)mg/L、(39.82±9.16)umol/L,對照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分別為(0.40±0.23)mg/L、(25.35±6.31)ug/ml、(1.03±0.20)mg/L、(8.48±7.10)umol/L;正常組和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三組Cys-C、RBP、β2-MG、Hey單項檢測與聯合檢測陽性率比較三組Cys-C、RBP、β2-MG、Hey聯合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單一檢測陽性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以腎小球硬化為特征的一種腎臟疾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進行性損害。患者早期出現間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漸加重為持續性蛋白尿,由于長期的蛋白尿以及糖尿病本身蛋白質代謝失調,可以出現低蛋白血癥,形成腎病綜合征,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斷和對癥治療,則會導致病情持續發展并最終成為尿毒癥[6,7]。本研究中根據UAER將觀察組分為了正常組和微量組,并與正常健康人群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1顯示,正常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分別為(0.98±0.27)mg/L、(38.96±7.62)ug/ml、(2.54±0.57)mg/L、(18.94±4.94)umol/L,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分別為(1.99±0.45)mg/L、(67.34±13.66)ug/ml、(4.14±1.00)mg/L、(39.82±9.16)umol/L,對照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分別為(0.40±0.23)mg/L、(25.35±6.31)ug/ml、(1.03±0.20)mg/L、.(8.48±7.10)umol/L;正常組和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ey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微量組Cys-C、RBP、β2-MG.及Hcy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朱文芳等[8]在研究中專門對2型糖尿病進行早期腎病的診斷,將收治的患者依據UAER不同分為單純糖尿病組、早期糖尿病腎病組和糖尿病腎病組,并選擇同期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結果與健康人群比較,單純糖尿病組的肝腎功能指標未出現明顯異常;而早期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血清Ser、尿素(Urea)測定結果與單純糖尿病組及對照組均未見明顯差異,但早期糖尿病腎病組的Cys-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測定結果顯著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和對照組;由此可見,常規血清學指標無法有效鑒別早期糖尿病腎病和單純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早期腎功能損傷后,與常規Ser及Urea指標比較,Cys-C、hs-CRP.NGAL指標的敏感性更高。
本研究中表2結果顯示,三組Cys-C、RBP、β2-MG、Hey聯合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單一檢測陽性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Cys-C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早期腎損傷指標,正常情況下該物質能夠自由通過腎小球并在近曲小管被完全吸收和降解,且不會受到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以及炎癥反應的影響。朱文芳等[8]在研究中證實了早期糖尿病腎病組患者不僅血清NGAL、Cys-C及RBP指標與健康對照組差異明顯,而且早期糖尿病腎病組患者的血清NGAL、Cys-C、RBP陽性率分別為55.84%、59.74%、54.55%,均明顯高于單純糖尿病組的19.28%、16.87%、15.66%,說明該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RBP則是由肝臟分泌的,正常情況下同樣能自由穿過腎小球并被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因此臨床常用該指標來測定腎小球的濾過能力,可作為糖尿病腎病患者腎損傷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糖尿病早期腎病患者通過聯合Cys-C、RBP、β2-MG及Hey檢測,不僅能夠真實、敏感地反映腎功能損傷程度,而且對患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病情監測以及治療方案制訂都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蘇勝.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右江醫學,2016,44(2):218-220.
[2]宿建芳,康文娟.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生物學標志物研究進展.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10):1453-1455.
[3]田二軍,楊秋菊,劉騰飛。血清Hey、CysC、HbA1C及尿β2-MG水平的變化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價值.中國實用醫刊,.2017,44(8):38-40.
[4]劉小平,楊軍,何偉,等.脂代謝指標及血清CysC、Hey在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變化研究.中國醫學創新,2019,16(20):127-130.
[5]蘇杭,周健,賈偉平.2016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解讀.中國循環雜志,2016,10(s2):24-28.
[6]劉瓊,戴軍,李文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檢測在早期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價值.甘肅醫藥,2018,37(4):322-323,337.
[7]董春萍,張艷,喬媛,等.正常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腎小
球濾過率下降危險因素分析.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17(3):25-28.
[8]朱文芳,沈建軍,韓雙,等.血清NGAL、Cys-C、RBP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損傷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海南醫學,2017,,28(19):3169-3171.
[收稿日期: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