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春


[摘要]目的探究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114例乳腺結節(125個實性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進行常規超聲、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技術鑒別診斷結節的良惡性。以手術病理活檢結果為金標準,計算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并比較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對乳腺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價值。結果手術病理活檢結果顯示:94例良性結節患者共有100個結節,其中64個乳腺纖維腺瘤,16個乳腺腺病,6個乳腺炎,8個導管內乳頭狀瘤,6個脂肪瘤;20例惡性結節患者共25個結節,其中21個浸潤性導管癌,2個導管內乳頭狀癌,1個導管內癌,1個小葉原位癌。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診斷敏感度分別為60.0%、64.0%、92.0%,特異度分別為77.0%、81.0%、92.0%,準確率分別為73.6%、77.6%、92.0%;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均高于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能夠準確鑒別診斷乳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可為臨床診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常規超聲;乳腺結節;鑒別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28
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乳腺結節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乳腺結節多見于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乳腺導管擴張、乳腺癌等,具有良惡性之分。其中,乳腺惡性結節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種惡性腫瘤,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等.特點。因此,需及時鑒別診斷乳腺結節的良惡性,盡早采取臨床干預措施。目前在臨床,超聲是乳腺疾病的常規檢查手段,可從多層次、多切面對乳腺進行掃查以明確其病變情況。但臨床實際發現,受掃描深度、圖像清晰率等因素影響,常規超聲辨別乳腺結節良惡性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漏診、誤診率較高[1]。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一種新型的超聲檢查技術,可觀察到常規超聲無法掃查到的腫瘤及其擴散疾病圖像,逐漸應用于乳腺、甲狀腺、前列腺疾病診斷中[2]。本研究選擇到本院就診的114例乳腺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析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具體過程和結果論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到本院就診的114例乳腺結節(125個實性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46.94+9.09)歲;結節直徑最小5.7mm,最大43.2mm,平均結節直徑(19.15±8.02)mm。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人標準:①所有結節均通過超聲檢查確實為實性結節;②均進行乳腺結節切除術,術前未曾進行放化療等其他療法,術中切除結節進行病理活檢;③超聲資料、病理檢查資料等病歷齊全。排除標準:①伴有乳腺囊腫結節或有囊性成分的混合型結節;②有乳腺疾病史且經治療后復發;③伴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肝腎心腦等臟器疾病;④伴有精神類疾病或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存有乳腺結節切除術禁忌證。
1.3檢查方法采用采用美國GE-LOGIQ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114例患者進行診斷,使用線陣高頻探頭,設定頻率10~15MHz,彩色多普勒脈沖重復頻率1000Hz。
1.3.1常規超聲檢查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雙側手臂抱頭,以使雙側乳房充分暴露,先對雙側乳房實施常規超聲檢查,對乳腺進行橫切、斜切、縱切等多切面掃查,選擇適當的圖像觀察記錄結節大小、位置、形態結構、數量、實質回聲、薄膜、有無鈣化、邊緣光滑度、縱橫比等情況,并觀察乳腺周圍及腋窩淋巴結有無腫大及血供異常的淋巴結,同時以多普勒模式描述乳腺實質、乳腺結節的血流分布情況。1.3.2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醫師在常規超聲模式下選擇結節病灶顯示較好的切面,固定探頭,轉換為彈性成像模式,要求檢查感興趣區域大于2倍病灶病變范圍,圖像后方包含有胸大肌,前方含有皮下脂肪,且圖像兩側超過病灶5mm,調整探頭垂直于病灶進行輕壓、解壓動作,按壓力度以壓力指數3~4級為宜,同時在用探頭加壓時屏幕上可顯示二維灰階、彈性成像圖像,察看圖像顯示情況,截取穩定的、滿意的彈性成像圖并進行保存,對比分析二維圖、彈性成像圖上顏色分布情況,根據診斷標準鑒別結節的良惡性。
1.4診斷標準
1.4.1常規超聲診斷[3]①良性結節:結節病灶形態規則,邊緣清楚,病灶內部回聲均勻分布,無鈣化或表現為粗大鈣化征,結節內無異常血流信號。②惡性結節: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緣模糊,無包膜、聲暈顯示,結節內回聲不均勻,有鈣化灶,縱橫比>1,而且結節病灶處見有豐富的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數>0.7。
1.4.2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診斷依據結節病灶區域顯示的不同顏色采用改良五分法4.進行評價,1分:超聲彈性圖像的全部病灶或大多數病灶及其周圍組織均顯示綠色;2分:超聲彈性圖像見病灶的核心區域為藍色,其余組織為綠色;3分:超聲彈性圖像上見病灶及其周圍組織顯示的藍色、綠色占比基本相當;4分:超聲彈性圖像的大部分均為藍色,只有結節病灶內有少量綠色顯示;5分:超聲彈性圖見結節病灶及其周圍組織顯示藍色。以3分為界限,≤3分為良性病變,>3分為惡性病變。
1.5觀察指標以手術病理活檢結果為金標準,計算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并比較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對乳腺結節良惡性的診斷價值。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病理活檢結果顯示:94例良性結節患者共有100個結節,其中64個乳腺纖維腺瘤,16個乳腺腺病,6個乳腺炎,8個導管內乳頭狀瘤,6個脂肪瘤;20例惡性結節患者共25個結節,其中21個浸潤性導管癌,2個導管內乳頭狀癌,1個導管內癌,1個小葉原位癌。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診斷敏感度分別為60.0%、64.0%、92.0%,特異度分別為77.0%、81.0%、92.0%,準確率分別為73.6%、77.6%、92.0%;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及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均高于常規超聲檢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討論
乳腺結節為臨床較常見的乳腺疾病,部分患者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極易忽略病情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尤其是惡性乳腺結節,若不及時就診治療,有可能導致腋窩淋巴結腫大或出現遠處癌灶轉移,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選擇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早期鑒別診斷乳腺結節的性質至關重要。
臨床對于乳腺結節術前診斷的方法有超聲檢查、CT、鉬靶、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學手段以及細針穿刺活檢等,其中鉬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損害,而MRI、CT檢查費用高、操作較為復雜,可重復性不強。細針穿刺活檢屬于有創性操作,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因此,相對而言,術前進行超聲檢查鑒別診斷的適應性較好,具有無創、無放射性、可重復性強等特點。
以往臨床常用常規二維超聲檢查,能夠對乳腺結節的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微小鈣化及血流分布等特征進行觀察,初步辨別乳腺結節的性質。但有研究報道[5],二維超聲受分辨率、清晰度影響有可能出現圖像重疊情況,尤其是對于≤10mm的乳腺小結節,難以單純地根據上述超聲特征準確判斷結節的良惡性。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一種新型診斷技術,其主要根據組織間彈性系數的差異,通過外力受壓發生不同程度的形態改變,并將加壓前后的信號改變轉變為彩色的聲像圖,從而將.結節硬度間接反映,以達到鑒別診斷的目的。乳腺結節的彈性與其組織結構、鄰近組織存在密切的聯系。乳腺惡性結節的硬度是良性結節的2~3倍,主要原因在于惡性結節組織間隙小、組織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而且惡性結節通常侵及周圍正常組織,降低其彈性和活動度,使硬度進一步增加。
在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診斷下,彈性較小的組織受壓后形變不明顯,會顯示出藍色圖像,而彈性較大的組織受壓后顯示綠色,故通過不同硬度組織顯示的顏色變化差異可有效鑒別診斷乳腺結節。相關研究發現[6],將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與常規超聲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互補作用,彌補單一檢查的不足之處,全面提高診斷效能,減少誤診、漏診情況。本研究中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的診斷準確率、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單一檢查顯著升高,印證了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采用常規超聲聯合超聲彈性成像技術能夠準確鑒別診斷乳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可為臨床診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張謳.乳腺癌超聲診斷漏診及誤診分析.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2):189-190.
[2]趙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進展.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3(2):68-70,73.
[3]鐘海燕,邱海江,盛燕紅,等.乳腺結節的超聲聲像圖表現與病理結果的對比分析.浙江創傷外科,2018,23(6):1194-1196.
[4]梁曉冰,賀玉梅,石波.超聲彈性成像應變率比值法與改良5分法鑒別診斷乳腺病灶良惡性的臨床價值.臨床醫學工程,2017,24(3):317-318.
[5]魏鳳英,梁杰.常規超聲與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對比.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23-24.
[6]常婉英,賈宛儒,史俊妮,等.超聲彈性成像聯合常規超聲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價值.腫瘤影像學,2019,28(1):8-12.
[收稿日期: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