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華 梁積杰 繆連校 胡彩瓊


[摘要]目的觀察丹參破璧飲片及傳統飲片對血液粘稠度及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150例健康受試者,隨機分為破壁組、傳統組和對照組,各50例。三組受試者均空腹采集前臂靜脈血5ml,破壁組于血液中加入丹參破璧飲片混懸液2ml,傳統組于血液中加入丹參傳統飲片水煎液2ml,對照組不做處理。比較三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血小板計數(PL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水平。結果傳統組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水平分別為(5.04±1.21)、(10.14±2.65)、(1.06±0.32)mPa·s,破壁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水平分別為(4.49+1.35)、(7.63±2.31)、(0.75±0.24)mPa.s,均低于對照組的(5.73±1.52)、(12.61±3.54)、(1.74±0.56)mPa.s,破壁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水平均低于傳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組的PLT、Fib、D-二聚體水平分別為(178.45±52.37)x10%/L、(3.21±1.26)g/L、(125.67±30.21)ug/L,破壁組PLT、Fib、D-二聚體水平分別為(147.86±41.62)x10/L、(2.14±1.02)g/L、(98.69±27.56)ug/L,均低于對照組的(205.75±62.53)x10/L、(4.63±2.15)g/L、(152.85±48.43)!g/L,破壁組PLT、Fib、D-二聚體水平均低于傳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丹參可改善血液流變學及凝血指標,降低血液粘稠度,丹參破壁飲片改善血液粘稠度的效果優于傳統飲片。
[關鍵詞]丹參;破壁飲片;傳統飲片;血液粘稠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48
丹參是我國的傳統中藥,藥用部位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及根莖,臨床上已有悠久的用藥歷史[1]。《中國醫藥大辭典》記載,丹參性苦,微寒,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功效,主治癥瘕積聚、胸痹心痛、痛經閉經、心煩不眠、瘡瘍腫痛等病癥。現代藥理研究提示丹參的化學成分復雜,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二二萜類成分(丹參酮、異丹參酮等)和水溶性的酚酸類(丹酚酸等)[2],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微循環及血液流變學、降低血脂等作用[3],因而臨床應用廣泛。丹參傳統飲片是丹參的藥用根莖部位經洗凈、去除雜質、潤透、切厚片、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4]。丹參破壁飲片是采用超微粉碎技術破壁藥材細胞壁,加工至微粒子狀態的干燥顆粒狀飲片,這種結構易溶解,且保留了藥材的原有活性,有利于人體對丹參活性成分的吸收利用[5]研究提示[6]丹參破壁飲片中的丹參活性成分隱丹參酮、丹參酮IA的生物利用度明顯優于傳統飲片。本研究以健康受試者為研究對象,觀察丹參破壁飲片及其傳統飲片對血液粘稠度、凝血功能的影響,比較2種中藥結構對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藥效差異。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體檢健康者150例,均男女各半,年齡23~57歲。隨機分為破壁飲片組、傳統飲片組和對照組,各50例。所有受試者均排除凝血系統、血液系統疾病,試驗前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采血前1周內未使用任何藥物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飲片制備丹參破壁飲片混懸液:取丹參破壁飲片(揚子江藥業集團四川海蓉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9012B02)20g,研磨成細粉,用100ml60°C純凈水溶解攪拌。丹參傳統飲片水煎液:取丹參傳統飲片260g,加人1000ml純凈水,放入藥煲中煎煮1h。
1.3測定方法三組受試者均于空腹采集前臂靜脈血5ml,破壁飲片組于血液中加入丹參破壁飲片混懸液2ml,傳統飲片組于血液中加入丹參傳統飲片水煎液2ml,對照組不做處理,混勻后靜置1h,采用血液流變儀測定各組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凝血指標:PLT、Fib、D-二聚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血液粘稠度水平比較傳統組和破壁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破壁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血漿比粘度水平均低于傳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三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傳統組和破壁組PLT、Fib、D-二聚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破壁組PLT、Fib、D-二聚體水平均低于傳統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丹參作為我國傳統中藥,已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以丹參為主要成分的復方制劑如復方丹參滴丸、復方丹參片、冠心丹參片、丹參注射液等的應用更是為丹參的臨床應用開辟了廣闊前景[7]。尤其因其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因而在臨床治療中,丹參主要應用于血管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等[8]。此外,研究表明丹參在糖尿病等代謝紊亂性疾病、抗菌消炎、抗腫瘤等方面亦顯示出良好的療效[1]。
血液流變學是反應血液的流動性、粘滯性和凝固性的指標之一,可提示機體微循環狀態,若血液粘稠度升高,微血管的阻力則會加大,導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嚴重者可引起心肌梗死、腦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相關不良事件[9]。血小板的聚集、纖維蛋白原和D-二聚體的升高均亦可使血液處于高凝、高粘狀態,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在健康受試者中體外給予丹參傳統飲片和丹參破壁飲片均能使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及凝血相關指標明顯下降,提示丹參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丹參破壁飲片是由傳統飲片經超微粉碎制備而成的新型飲片,由于將植物細胞壁破碎,可使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釋放,同時提高藥物在胃腸道的分散度和溶出度,使藥物的藥效增強[10]。且服用丹參破壁飲片相比傳統飲片更加簡便、快捷、靈活。
綜上所述,丹參破壁飲片對血液流變學及凝血相關指標的下調優于丹參傳統飲片,可能與丹參破壁飲片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傳統飲片有關,但鑒于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小,且以
體外溶解的方式給藥,丹參破壁飲片與傳統飲片的藥代動力學、藥理藥效差異仍有待進一步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高兵.丹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196-197.
[2]姜雪,史磊.丹參活性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藥學研究,2017,36(3):166-169.
[3]王樂琪,謝志茹,李莎莎,等.丹黲及其復方制劑用于與微循環障礙有關疾病的研究進展.中國藥房,2018,29(23):3297-3302.
[4]劉春梅,石琪,李佩,等.丹參飲片分級與質量評價指標的現狀分析.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2):66-68.
[5]李玲,唐玉嬌,孟玲,等.丹參超微粉碎前后粉體學及顯微特征的研究.新疆中醫藥,2013,31(1):43-44.
[6]鄭玲杰,鄧雯,邢露,等.丹參傳統飲片水煎液與破壁飲片混懸液中隱丹參酮及其代謝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7,225):545-550.
[7]周國軍,郭從友,溫利民,等.臨床常用丹參制劑活性成分比較分析.安徽醫藥,2016,20(2):259-262.
[8]郭龍,薛紫鯨,張丹,等.丹參酮類成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藥理活性研究進展.亞太傳統醫藥,2019(2):190-192.
[9]王亞博,劉欣欣,寇啟星,等.注射用丹參多酚酸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凝血功能以及血清指標的影響研究.藥物評價研究,2019,42(2):262-267.
[10]黃良永,張幼林,鄭江萍.丹參飲片及其配方顆粒中丹參酮IIA與丹酚酸B的含量比較.醫藥導報,2011,30(3):369-371.
[收稿日期: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