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三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顛茄合劑與微生態制劑兩藥聯用應用于月齡[關鍵詞]排便困難嬰幼兒;顛茄合劑;微生態制劑;排便異常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68嬰幼兒由于身體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排便困難的發生頻率較高,臨床上又將其細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種類型,在便秘患兒中大約90%屬于功能性便秘[1]。排便困難在整個嬰幼兒時"/>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摘要]目的討論在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中給予顛茄合劑與微生態制劑的效果差異。方法56例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18例)、B組(18例)、C組(20例)。A組給子微生態制劑治療,B組給子顛茄合劑治療,C組給予顛茄合劑與微生態制劑聯合治療。對比三組患兒治療后排便指標變化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臨床效果。結果治療后,三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均低于A組和B組,B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均低于A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兩兩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高于A組的50.0%和B組的66.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顛茄合劑與微生態制劑兩藥聯用應用于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中能夠明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緩解排便困難癥狀,對比微生態制劑及顛茄合劑單用效果更好,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排便困難嬰幼兒;顛茄合劑;微生態制劑;排便異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68
嬰幼兒由于身體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排便困難的發生頻率較高,臨床上又將其細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種類型,在便秘患兒中大約90%屬于功能性便秘[1]。排便困難在整個嬰幼兒時期都屬于常見問題,主要表現為排便時間延遲、排便費力[2]等。目前臨床對于排便困難患兒主要采用飲食療法、按摩治療、藥物治療以及行為療法等,但對于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來說并不適用,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月齡<6個月的嬰幼兒出現排便困難的原因,作者認為與肛門內括約肌失遲緩有關,排便時肛門內括約肌呈收縮狀態,從而阻礙了大便的排出。所以本文將綜合分析顛茄合劑與微生態制劑應用于嬰幼兒便秘治療中的效果,為嬰幼兒排便困難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改善臨床預后,減輕患兒痛苦,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6例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確診為排便困難,且符合年齡<6個月、排便次數≤2次/周、并大便潴留史、排便費力等標準,并排除了合并其他肝腎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失調、家長不配合治療等情況。所有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18例)、B組(18例)、C組(20例)。其中,A組男8例,女10例;月齡1~5個月,平均月齡(2.4+0.9)個月。B組男9例,女9例;月齡2~5個月,平均月齡(2.5+0.9)個月。C組男9例,女11例;月齡1~5個月,平均月齡(2.3+1.0)個月。三組患兒的性別、月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兒用藥前均實施飲食、按摩、行為等方法進行基礎治療。A組患兒在不改變現有飲食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微生態制劑治療,選用藥物為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37,規格:1g/袋),1袋/次,2次1d,使用熱水或溫牛奶沖化口服,連續用藥15d[3]。B組患兒在不改變現有飲食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顛茄合劑[顛茄酊6ml(福州海王金象中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5020334),蘇打6g,陳皮糖12ml,蒸餾水90ml],0.2~0.3ml/次,3次/d,連續治療15d,根據患兒癥狀變化情況增減用量。C組患兒治療方式為兩藥聯用,藥物用法與A組和B組一致[4]。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①比較三組患兒治療后排便改善情況,分為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3項指標,每項指標滿分3分,得分越低表明排便情況越好。②比較三組患兒的腹痛、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計算發生率。③比較三組患兒治療后的效果,分為無效、有效、痊愈3個等級,無效標準為治療后患兒排便相關指標無明顯改善,排便依然困難甚至癥狀更加嚴重;有效標準為治療后患兒排便相關指標明顯好轉,排便較為順暢;痊愈標準為治療后患兒排便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排便完全順暢。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兒治療后排便指標評分對比治療后,三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均低于A組和B組,B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均低于A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三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三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兩兩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三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三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高于A組的50.0%和B組的66.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臨床兒科中排便困難是出現幾率較高的癥狀,該疾病發病機制復雜,例如胃腸道菌群失衡、飲食改變、胃腸道動力失調、平滑肌異常等情況都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5]。而且治療后復發率較高,如不及時有效治療,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發育造成阻礙,同時對家長形成較大的心理負擔,影響生活質量。現階段臨床上針對該疾病主要采用飲食干預、內服藥物、按摩等方式,在飲食干預中大量飲水能夠對大便起到軟化效果,促進大便的排出,而調整飲食結構,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后,胃腸道功能得到增強,強化蠕動功能,提高腸道對食物的傳輸效率[6]。目前針對年齡較小的嬰幼兒排便困難常用治療藥物分為口服、灌腸、肛栓3部分,灌腸和肛栓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對排便困難癥狀能夠緩解,但無法從源頭根治,始終達不到預期治療目標,過多使用還會致使嬰幼兒出現水電解質失調等副作用[7]。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屬.于口服類藥物,服用后對胃腸道的滲透負荷顯著增加,pH值明顯降低,腸道蠕動增強、大便硬化現象改善,從而促進患兒排便通暢。但是對于醫療設施不完善的地區,在無法判定患兒屬于功能性便秘還是器質性便秘的情況下服用后,會存在腸道扭轉、腸道穿孔等情況[8]。
微生態制劑雖然具有高維生素含量、調節腸道菌群失衡狀態等特點,但患兒服用微生態制劑后出現同樣腹痛、惡心等較多不良反應,治療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在臨床治療中不是首選藥物[9]。隨著研究的深入,相關學者發現功能性便秘與肛門內括約肌失遲緩具有密切聯系,一定程度導致嬰幼兒發生排便困難。當肛門內括約肌出現失遲緩情況時,此時肌肉慢慢痙攣收縮,管腔迅速變小,大便排出通道變窄后阻礙了大便的順利排出,同時肛門肌肉神經反射失調以及直腸括約肌的病變都有可能導致排便困難癥狀[10]。目前針對肛門內括約肌失遲緩引發的排便困難普遍采用使用粗纖維食品、緩瀉劑、益生菌等方法治療,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癥狀,但是持續時間較短,極有可能復發。研究發現抗膽堿類、鈣離子拮抗劑、一氧化氮等藥物對于肛門內括約肌失遲緩具有較好的效果,其中顛茄合劑屬于抗膽堿類藥物,對于平滑肌痙攣情況能夠有效解除,肛門內括約肌是直腸環肌的延續,屬于平滑肌,能夠抑制腺體分泌,解除肛門內括約肌的收縮狀態,明顯改善肛門內括約肌失遲緩癥狀。
本次研究中,A組給予微生態制劑治療,B組給予顛茄合劑治療,C組為兩藥聯用。通過研究結果看出,治療后,三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均低于A組和B組,B組患兒的排便費力、大便性狀、排便頻率評分均低于A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同時服用顛茄合劑和微生態制劑后,排便時間恢復正常、大便狀態良好。同時排便頻率更加規律,患兒排便的不適感基本消失。同時三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組間兩兩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采用兩藥聯用后可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加快胃腸功能恢復,促進大便的順利排出。此外三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高于A組的50.0%和B組的66.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了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采用兩藥聯用的方式能夠緩解排便困難癥狀,相較于單獨使用微生態制劑和顛茄合劑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月齡<6個月的排便困難嬰幼兒需要及時有效地給予藥物治療,雖然微生態制劑和顛茄合劑對相關癥狀均有一定的緩解,但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而兩藥聯用能夠明顯改善排便困難癥狀以及減少不良反應,促進排便功能的恢復,同時具備較高的安全性,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彭蕾.四磨湯、小麥纖維素顆粒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療效.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8):4448-4450.
[2]陳發明,陳玲妹,杜毓城,等.顛茄合劑治療6個月內嬰兒排便困難的臨床效果研究.當代醫學,2019,25(2):116-117.
[3]劉薇,何首杰,楊銀梅,等.出生因素和早期喂養方式對6~23月.齡嬰幼兒超重肥胖的影響.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26(2):215-217.
[4]周陽,沈江山,尹金鳳.微生態制劑治療透析性便秘52例臨床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7,24(4):33-36.
[5]段勝穩,皮貴榮,蔣雅麗,等.多種微生態制劑在兒童腹瀉急診中的作用研究.青島醫藥衛生,2018,50(5):47-49.
[6]李會玲.微生態制劑在兒科消化性疾病治療的應用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4):79-80.
[7]孫曉.微生態制劑聯合腸內營養治療肝性腦病患者營養學及血清指標的變化.實用肝臟病雜志,2017,20(6);777-778.
[8]洪瑞真,鄭曉瑩,蘇少云.推拿加耳穴撳針治療嬰幼兒便秘36例.中國民間療法,2018,26(1):38.
[9]袁迎麗.中醫護理干預對肛腸術后排便困難的影響分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3):188-190.
[10]胡小清,宋芳.在社區隨訪中運用中醫推拿治療嬰幼兒便秘療效觀察.基層醫學論壇,2017,21(8):972.
[收稿日期: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