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烈
銀西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包(銀)海通道的組成部分,是振興陜甘寧革命老少邊遠山區的第一條扶貧高鐵。項目建成后,銀川至西安列車運行時間由目前的14小時縮短至3小時。中鐵五局西銀一標承建了西銀客專26.56公里的施工任務,管段控性工程渭河特大橋四線橋,工程體量大,橋梁結構復雜,技術工藝工法新,施工組織難,安全風險高,備受各級領導高度關注。2019年10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臨渭河四線橋施工現場視察,要求“安全優質高效建設四線橋”,在鐵路建設領域引起了強烈反響。
中鐵五局西銀一標經理部(以下簡稱“經理部”)黨工委針對四線橋工程難點,圍繞“保工期、保安全、保質量目標,建精品工程、建黨建品牌”開展黨內立功競賽活動,較好地彰顯了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為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制定活動方案
經理部制定了《“三保兩建”黨內立功勞動競賽活動實施方案》,按照“有名稱、有標識、有定位、有理念、有管理、有推廣”的“六有”標準,抓好黨內品牌建設,著力打造內容實、效果好、有創新的黨內品牌。
一是領導小組職責明確。黨工委書記和項目經理任競賽活動組長,其余16個領導班子成員分別負責8個架子隊黨員責任區工作,根據區段任務劃分,按照分散集中的原則,準確劃分55個“黨員責任崗”和8個“黨員責任區”,強化黨員領導干部的擔當意識和作用發揮。
二是宣傳發動深入人心。黨工委充分利用黨員大會、黨工委會、黨支部大會做好活動宣傳引導,提高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
三是活動方式多種多樣。黨工委將競賽活動與“五比五創”“大干100天勞動競賽”以及“勇擔當、強作為、當先鋒”黨建專題活動有機結合,分別在質量、安全、進度、成本、技術方面進行考核評比,評選先進個人和勞動競賽先進集體,以此帶動項目施工生產。
細化活動內容
項目黨工委緊扣“三保兩建”目標,細化活動內容。
一是圍繞工期目標細化。活動強化節點工期兌現,統籌謀劃安排,以征地拆遷為主線,強化施工組織,不斷優化施工方案,細化施工節點,倒排工期計劃,加大節點工期考核力度,確保按期兌現節點。
二是圍繞安全生產細化。活動強化“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強過程管控。經理部領導班子現場蹲點,靠前指揮,施工員和技術員旁站監督,抓重難點風險部位卡控。嚴格落實“管”“監”責任,積極開展“大反思、大整治、大排查”專項檢查,樹牢黨員領導干部安全質量紅線管理規定意識,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確保安全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三是圍繞工程質量細化。活動要求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全面落實工藝工法標準,堅持開展黨員技術科技攻關,以四線橋60米國內首創加勁鋼斜撐桿現澆簡支梁和136米大跨度連續梁首件驗收達標為重點,加強源頭控制,從細節著手到整體把關,落實質量卡控要點,確保質量全過程受控,保證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
深化活動措施
在“三保兩建”活動中,黨工委將“三亮三比三評”作為深化活動的重要措施,推進黨建與施工生產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一是“三亮”強標準。結合黨員崗位承諾和履職標準,在施工現場“亮明身份、亮明承諾、亮明標準”,增強廣大黨員的身份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讓廣大黨員干部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永葆黨員政治本色。
二是“三比”轉作風。黨工委組織開展崗位技能練兵大比武,通過開展“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活動,強化技術指導和現場交底,以此轉變作風,增強黨員干部征戰四線橋的信心和決心,保證“技術攻堅、施工組織攻堅、創優創效攻堅”穩步向好。
三是“三評”見實效。黨工委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分析問題,通過月度開展“黨員互評、群眾測評、領導點評”,增強了黨支部和黨員先進性意識,提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活動自2019年開展以來,項目部共評選出“黨員示范崗”36個、“黨員示范責任區”24個,增強了黨員的使命感和榮譽感,發揮了黨員“站排頭、扛紅旗、爭第一”的先鋒模范作用。四線橋施工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工程質量零缺陷、下部結構節點目標兌現”的全部目標。截至2019年末,歷時8個月的渭河特大橋四線橋下部結構全面完成,完成產值達9億多元,占四線橋總投資任務的86%,為2020年5月30日實現工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