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芝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課題研究已經成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助推教師成長的重要渠道。近些年,小課題研究因其取題小、接地氣、靈活性等特點,備受一線教師歡迎。但現實中的小課題研究存在著諸多問題,選題出現偏差,方法不當,半途而廢等現象屢見不鮮。所以,應該繼續努力探索小課題研究的策略,讓小課題研究落地落細落實——課題選擇從教學實際出發;注意收集豐富的資料;設計科學的研究方案;加強研究過程管理——保證課題研究持續進行,實現最終目標。
關鍵詞:小課題研究 落地落細落實 策略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研究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一項重點工作。課題研究如火如荼,但官方課題申報數量卻十分有限,于是,“小課題研究”幸運誕生,并且“愈研愈烈”,大有枝繁葉茂之勢。
一、小課題研究漸成燎原
小課題又叫微型課題,是相對于教育主管部門主持申報的重點課題、規劃課題而言,是“研究者”以自身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切入點,運用教育科研方法,進行小范圍的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并直接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的教學科學研究。
重點課題、規劃課題等通常要經過逐層申報、層層審批,正裝起步,正襟危坐,因此而顯得神圣莊嚴,大有不可侵犯之勢,給一般老師造成一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心理壓力。小課題因為來源于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以解決實際困惑為目標,具有真實實在,切實需要,微小靈活,即時生成等特點,可以在學校范圍內迅速開花,因而成為一線教師所熱捧的偶像。教育教學研究的重心不斷下移,研究已不再成為專家的專利,每位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究者。
尤其需要指出,小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從原來的“要我研究”變成了“我要研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無形中增加了研究的動力和活力。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越來越優秀,從立足課堂走向關注學生,走向優秀教師,走向卓越的自己。小課題研究與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依托問題解決的經驗、方法,探索如何解決教育教學實踐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就會不斷地從研究中積累經驗,提升自我,促進專業化發展,逐漸走向研究型、學者型教師,實現從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所以小課題研究已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新的有效途徑。
二、小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
觀察現實,小課題研究尚處于一種起步和探索的階段。因為其研究者多為普通一線教師,有時候得不到專家的引領和學校管理的重視,就存在著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誤區。
(一)以現成經驗作為研究成果
有些教師教齡比較長,經歷比較豐富,在教學中也有了自己的管理學生的一些方法,形成了自己教育教學的某種風格,因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就一味沿用自己的這些所謂成功經驗和做法,憑經驗做事。把現實存在的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程序化,缺乏了創新意識,缺乏了真正研究的精神。
(二)選題出現較大偏差
作為一線教師,教學的經驗有可能會積累比較多,但是研究的經驗卻很匱乏。所以,即便明知是小課題研究,在選題方面也會出現假大空或者過于狹窄的現象,最終導致小課題的研究缺乏真正的價值和實際的意義。
(三)研究缺乏毅力
一方面,許多人還在受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地追求考試的成績,繼續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把本來應該通過研究變得鮮活有趣的教育教學實踐,變得程式化。另一方面,因為小課題研究大多來自基層,也就少有了專家的引領,當研究到一定程度遇到瓶頸時,一時之間難以突破,也就失去了信心,從而終止了有益的研究工作。
三、小課題研究落地落細落實的策略
(一)精心選擇課題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所以選題一定要準確,力求能反映出研究的對象和研究的內容究竟是什么。題目要簡潔,要規范,不能用口號、疑問句、結論等形式來表達。
1.選題要有價值
這里所說的價值,從大處來說,就是要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小處而言,就是要解決我們實際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有針對性的問題,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加順利,更加通暢,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2.選題宜小不宜大
小課題研究以“小”著稱,選題若極為寬泛,在研究時就會陷入“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窘境,如此,是不利于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的。所以,我們只要基于被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立足研究,切入點越小越好。只要注意學會“小題大做”,成果未必就是很“渺小”的。
3.選題步驟要清晰
從規律性來講,課題研究首先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然后再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最后結合實際確定研究的課題。也就是說,研究是始于問題的,而這一問題是源于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實際困惑和難以突破的瓶頸。所以作為一線教師來說,就應當以我們的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學為中心,找準教育教學實踐的問題困惑,在理論學習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經驗總結。
(二)靜心收集資料
所有的研究都不是從零開始的,我們的每一個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向上攀登。小課題研究也不例外。占有大量的可利用資料,可以讓我們的研究事半功倍。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收集書面材料,包括教育的書籍、網絡媒體等,還可以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一些直接性材料。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研究問題的發展歷史以及研究的現狀、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現有的研究水平,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已經有哪些初步得以解決,哪些是可以通過我們的研究來實現突破的。所以,了解和掌握文獻檢索的一般知識,非常有利于我們小課題研究的實施和順利完成。
這個過程,要沉下心來,不能急躁,急于求成。要充分“拿來”,為后面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三)耐心設計方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一件事情,方案都是我們的方向和抓手。我們的小課題研究也要設立一個合理的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研究的具體規劃,該收集資料的時候收集資料,該進行實踐的時候進行實踐,該反思的時候就寫反思,這樣才可以使課題的實施有條不紊。
1.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根據我們已經掌握的事實和擁有的資料,針對研究問題,想出一種或者幾種可能存在的結論。這種假設可以是描述性假設、解釋性假設、預測性假設。
2.制定研究方案
就是我們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規劃好課題研究的各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步驟。一般情況下,包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主要內容、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研究成果、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如果是幾人合作,還要把分工情況進行說明。另外,還要有主要研究階段、研究成果呈現形式,以及需要的經費預算等。有條件的,還可以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協助討論、論證。
(四)恒心強化管理
小課題研究誕生于民間,興旺于校園。所以不像大課題那樣受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即便如此,如果在校園中不能加強管理,也是會出現有始無終的現象。
1.制定相關制度
學校作為小課題管理的主體,一般來講,教科研中心要針對學校小課題研究的現狀,制定關于小課題管理的相關辦法。一方面明確選題的申請、過程的管理,以及結題評審各階段的時間節點,落實職責分工,督促課題組及時做好研究過程的各項工作,包括課題檔案資料的積累,管理課題組成員的分工任務,研究成果的提煉等等。另一方面還要對小課題研究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獎懲辦法。
2.逐層壓實責任
研究中,要充分利用學科教研組或者級部的力量。任何一個小課題研究的內容,要么涉及關于一個學科的問題,要么涉及班級管理的問題,那在這個課題組的上層,就應該是學科教研組或者是年級,從這個角度出發,學科教研組和年級級部就有相應的責任在身,幫助課題組進行研究的協調工作,實現其研究目標。
課題組作為小課題的基本活動單位,更是肩負主要的責任。所有課題的研究活動,如反思式研討、主題式研討、診斷式研討,都要具體在課題組內部來進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研究的目標,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3.發揮網絡效用
一方面,要通過網絡進行成果共享,實現小課題組之間的互通有無,彼此借鑒,共同進步。另一方面,依托平臺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引導課題組進行研討,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從實際情景來看,小課題研究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已經呈現:小課題研究已經成為一線教師成長自我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深入研究,走向成熟,讓小課題研究發揮其真正的輻射作用,實現教師自我成長的目標,追夢我們踏入教育的初心!
參考文獻
[1]劉良華.教育研究方法專題與案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費倫猛.發展路上——點擊小課題研究[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3]唐曉杰.課堂教學與學習成效評價[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