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晏

【摘 要】目的:探討積極心理學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并對其應用價值進行評價。方法: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利用隨機法將其分成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以常規方式對患者施以護理,研究組在參照組方法的基礎上以積極心理學方式對患者施以護理,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通過對兩組患者施以不同護理干預可知,可知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SAS評分為(25.46±3.04),SDS評分為(27.01±2.69),明顯優于參照組的(47.28±3.16)和(48.12±2.97),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焦慮與抑郁情況,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與療效,值得研究推廣。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焦慮;抑郁;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036-02
積極心理學是現代社會新興的一門有關生命的學科,是一種心理學思潮,探討生命從開始到結束的不同階段,它提倡挖掘人類本身具備但未被發現的潛在力量,構筑生命的美好,以及提高幸福感[1]。此外,積極心理學對促進疾病康復與心理健康具有積極意義[2]。本研究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針對積極心理學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并對其應用價值進行評價,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利用隨機法將其分成參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參照組患者共計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37.93±2.05)歲;研究組患者共計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36.14±2.5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的數據經比較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對患者施以常規護理,具體為:在患者入院后對其一般資料進行記錄,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住院事項,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與生理指標的變化,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定期清掃和消毒病房,為患者提供舒適干凈的治療環境。
研究組在參照組方法的基礎上以積極心理學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具體為:①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以性格力量與美德的分類目錄度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詳細掌握患者的基礎資料與病情發展程度,深刻理解患者心理障礙背后所存在的心理過程,以非特異性的技巧和策略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適當調節并緩解患者因病情所產生的緊張、焦慮、抑郁或者恐懼等情緒,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使得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護理與治療。②預防不良心理障礙。充分發揮人類力量抵抗或者減輕精神疾病的緩沖器,定期開展知識講座,將患者患病的原因、特點以及相應的治療方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解決方式進行詳細的介紹,使患者可以對自身疾病具有正確的認知,了解病情的可控程度,以未來意識、工作倫理、人際交往、希望、信仰等方式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③提高家庭參與度。組織患者及其家屬觀看與親情相關的書籍、電影或者電視劇,增進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感情,使其獲得滿意、愉快和快樂的感覺;且家屬將積極正面的信息傳輸給患者,與患者一同暢想未來美好的生活,構建充滿力量與意義的生活。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其焦慮與抑郁情緒的變化,以SAS量表評分與SDS量表評分對其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焦慮與抑郁的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 ”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并進行卡方檢驗,當統計結果P<0.05時,表示此研究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施以不同方式的護理,可知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方面的數據,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慢性胃炎主要在不同病因的影響下所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具有頑固性,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不會立即見效,而患者通常在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其慢性胃炎臨床癥狀仍會存在,引發患者對治療效果和病癥的懷疑,加重心理負擔,且因其治療藥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會對身體器官的正常指標產生影響,加劇了患者對于慢性胃炎的恐懼心理,同時極易引起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其情緒又會對治療產生不良影響,最終進入惡性循環,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威脅。有關積極心理學的探討,最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研究人類美德與力學的學科,主要就是針對人類主觀體驗和個體特征進行科學討論[3]。有關學者認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主觀體驗,主要包括人類幸福感、快樂感以及滿足感;二是個體成長,包括個人的心理活動,特別是積極的內在美德與工作能力、審美體驗等;三是群里組織,包括積極的組織系統,例如社會和家庭[4-5]。積極的情緒干預對和諧的護患關系有極大幫助,護患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患者情緒變化,近些年,尤其是一些大型醫院已經越來越重視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心理護理作為護理程序的一環,是臨床護理人員使用各種方式影響患者心理的一個過程,是一種情緒影響。積極心理學在臨床的應用還可以促進個體逐漸形成積極的品質,循序漸進為患者提高心理支持,增強其對生活的積極心態,獲得幸福感,從而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積極心理學還提高了護理團隊的整體素質與專業水平,還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大大提升,進而使患者獲得積極情緒,增強自身抗擊疾病的能力。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施以不同方式的護理干預,可知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SAS評分為(25.46±3.04),SDS評分為(27.01±2.69),明顯優于參照組的(47.28±3.16)和(48.12±2.97),由此表明積極心理學能夠調控患者的負性情緒,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進而對臨床治療的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焦慮與抑郁情況,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與療效,值得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林明婧.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2):197.
[2]浦粉梅.積極心理學指導在產后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3):157.
[3]黃春,劉滔滔,楊玉芳, 等.積極心理學引入臨床藥學本科生實習教學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9):118-120.
[4]張永芬.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1):246.
[5]胡瑞,徐久云,桂韋韋.積極心理學臨床護理應用現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z1):95,封3.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7.z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