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玲
【中圖分類號】R87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54-01
我們先來說一說,什么是腦膜瘤?它是顱內腫瘤的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多發,女性和男性的發病比例約占2:1左右,年齡段在45歲左右的群體為高發病人群,兒童當中很少見。但凡是顱內多有蛛網膜顆粒和蛛網膜絨毛的,都是多發腦膜瘤的位置。針對腦膜瘤的治療,醫院都會建議采取腦膜瘤切除術的手術治療方式。
雖然手術切除的方法能給患者帶來很好的治療效果,但畢竟是腦部手術,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而且還有一些患者認為該病是不可以治愈的。所以,即使接受了成功的手術治療,在康復過程當中,患者仍然會伴隨有焦慮、緊張、擔憂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的產生,也會帶來對應的生理變化,甚至有可能會對正常的治療、護理措施落實產生阻礙,影響到手術效果。
患者之所以會有消極情緒產生,主要是因為其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癥后,由恐懼心理發展而來。再加上患者沒有能和疾病做抗爭的強大心理,對疾病的發生有著聽天由命的心態。針對這一點,便需要臨床做出積極引導了。
心理干預方法的采取,便是針對患者不良情緒加以糾正、疏導,通過對患者心理情緒的評估,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重拾生活信心,積極消除悲觀情緒,保證康復治療效果。
所以,為了改善預后,在腦膜瘤切除術后的康復護理當中,有哪些心理干預方法的應用要點呢?下面我們為您一一說來:
要點一:注意心理上的慰藉
患者在結束手術治療后,成功治療這一訊息應第一時間通知家屬,并在患者術后麻醉轉醒后再第一時間告知給患者,并就治療結果、進展、預期獲得的恢復效果一并告知,讓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手術成功,緩解心理負擔。另外再就術后康復護理當中的注意事項叮囑患者知曉,使其盡量提高護理配合度。強調護理配合對其疾病恢復的重要意義,并認真、耐心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康復時間,消除他們因為康復時間太長而對手術效果的懷疑,與此同時,堅定他們進行康復治療的決心。
要點二:有關知識的宣教
之所以會有很多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根本原因是對疾病不了解,因為錯誤的認知而導致自己胡思亂想,雖然接受了手術治療,但是仍然會對術后生存和一些后遺癥有著擔憂、懼怕的心理。針對于此,在落實心理干預上,應從下面幾點著手: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流程、手術治療的優點,有關于腦膜瘤疾病的特點,并強調是可以治愈的,只要能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完全可以獲得很好的預后。
要點三:鼓勵支持
通過鼓勵、支持性的語言,幫助患者調節心態,使其能夠盡量一直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狀態,因為術后康復時間比較長,而長時間被拘束在醫院這個較為密閉的環境當中,再加上對經濟方面的考量,很容易讓患者產生壓抑等情緒,再者,術后當身體有異樣、不適表現,更是會讓患者開始疑神疑鬼,擔心是不是疾病復發、治療效果不好……這些均不利于患者術后心態的改善,甚至會因此直接中斷康復治療。所以在康復階段,護士應通過與患者的積極溝通、交流,耐心為患者答疑解惑,告知其術后身體不適屬于是康復階段的正常現象,不必因此擔憂、緊張,在交流過程中多使用鼓勵、激勵性質的詞語,使患者有充足的信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另外也要盡量爭取讓患者得到其家屬的關懷,在親情、友情的共同關懷下,幫助其自身樹立健康心態。
要點四:家屬的幫助功不可沒
針對患者在康復過程當中較大的情緒波動,需引導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對患者心理支持的工作當中來,以語言、肢體語言等對患者進行關懷、撫慰,幫助患者緩解其不良情緒,從而通過有效的溝通,燃氣患者對生活的希望,這對于促進術后快速康復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在對腦膜瘤切除患者術后的康復護理中,強調心理干預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本著同情、關心患者的基本原則,真誠的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幫助,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狀態,從而以良好的心理狀態來面對疾病,加速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