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奉嬌
摘 要:本文以5G在當下時代的推進發展為線索,從基礎性能力、場景化需要、對媒體融合及新聞傳播的影響為角度出發,分析了5G的現實應用,最后得出了5G技術是當下傳播時代推進的必然條件這一結論。
關鍵詞:5G;場景化;現實應用;媒體融合;新聞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2-00-02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和根本就是技術的問題。現今,我國在5G技術方面的突破發展完美解決了這一難題,不但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且在新聞傳播領域激發了新媒介應運而生,從而使傳播新聞更加立體化。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曾指出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那么,在這個新時代,推進5G有哪些必然性,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二、5G的延伸及場景化需要
硬件的發展是外在保障,而軟件的發展則是最為關鍵的內在動力。在當下建立通信技術標準對一個國家而言,重要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而5G則是人類第七次信息革命,也就是說據現有數據顯示人類已經歷經了六次信息革命:語言的發明促使猿進化成人類;文字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出現的標志;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使人們遠距離傳輸信息;無線電的發明讓信息遠距離實時傳輸;電視的發明使信息有了溫度和感情;互聯網的發明實現了信息的雙向交互傳輸,開啟了人類傳播信息媒介方式的新紀元。
那么能稱得上人類第七次信息革命的5G到底是什么?結合場景我們來理解,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給5G定義了三大場景: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增強移動寬帶業務;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規模物聯網業務;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鏈接的業務。簡單來說就是以低成本來構建高效率的社會運作體系。試想,在5G普及的物聯網時代,突下暴雨,遠在外地出差的你打開手機一番簡單操作之后,家里的窗子收到指令后自動關閉。當然不僅只是在日常瑣碎的小問題上呈現5G的力量,我認為在傳播領域5G也能發揮它強大的爆發力。
三、5G為媒體融合保駕護航
習總書記在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提出建設“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其中全息媒體意在當今傳播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圖文、視頻、AR、VR滿足了用戶的所需,“中央廚房”無疑是對此最合適不過的實例,秉持“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天滾動、全球覆蓋”的理念,以低傳播成本,高傳播效果實現新聞傳播。因此新聞利用媒介也變得越來越立體化,在人人皆是傳播者的當今,5G的出現無疑給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也能加速高質量融合,推進“四全媒體”建設。
5G將對傳播體系進行一番大改革,傳播不再受時間空間的場景限制。5G+媒體時代,數據智能化收集、智能化儲存、智能化分析、智能化展示,針對新聞事件升級式多維度分析,垂直化針對性分發,最終達到高傳播效果。
當前,傳統媒體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如何轉型才能達到最優效果?從宏觀層面來看,要打造融合媒體技術體系、內容趨向適應化垂直化、組織重建融合體制機制。從微觀層面來看則包含兩方面,首先,內容層面定是要弘揚主旋律,立足品牌優勢充分發揮引導力量。其次在技術層面,定要緊跟時代技術前沿,充分利用5G這個技術發展“風口”,打造適于發展的組合套路。積極探索有效方式與5G技術相融合,有機結合大數據保證客戶端的垂直化演進,同時消除VR穿戴設備帶來的眩暈感,為媒體轉型融合發展保駕護航。
四、5G為新聞傳播消除壁壘
當下新聞傳播領域正經歷著和諧的傳播形式改革,如出現了數據新聞、傳感器新聞、沉浸式新聞等,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主流媒體所發揮的作用。搭上5G這艘快艇,主流媒體所引導的主流價值觀以及議程設置功能、輿論引導功能大大提升,不僅如此,在當下我國正積極推進對外構建話語體系,加大傳播渠道力度,用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傳播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可利用可視化形式讓受眾更愿意了解、接受、理解傳播內容。這得益于5G的推進完善和加強了媒介的運用。
當今傳播時代最主要的本質特征就是數字化,由此有了大數據,其中包括了用戶的個人特征以及環境特征等相關內容,在基于用戶的興趣之下,算法推薦會篩選、過濾出符合用戶特征及當下環境的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分發新聞,大家熟知的今日頭條就是通過算法推薦來滿足用戶捕捉新聞的體驗。除此之外,VR也是當下傳播領域中的火爆話題,VR(Virtaul Reality)即虛擬現實的縮寫,簡單說就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有效結合,它提供多元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維動態實景,利用用戶視覺、聽覺甚至是觸覺在三維環境中體驗真實的臨場感。利用起這些特性再結合上新聞便成為新聞報道的一種新方式,VR這一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新聞的距離和空間上的局限,使用戶真正身臨其境地感受新聞。雖然這是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但是其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為VR技術所帶來的移情效果是具有兩面性的,有些新聞不適用于此報道模式,而且就目前來看投入太大,盈利模式不清晰,可持續性還有待考量。伯明翰學派代表人物威廉斯曾強調社會意向對于媒介技術的影響,不同的媒介特征與特定的歷史意向相聯系,我們應用哲學的觀念看待問題,否則孤立地看待問題有失偏頗。
五、媒介更迭還需5G支撐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提升思想觀念的同時,5G技術的推進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技術支撐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完善媒介更迭所帶來的問題,例如VR技術,在5G完善的網絡傳播時代下將信息歸納,不能用VR技術呈現的信息將自動規避,到時VR技術在低成本高功率的社會體系中發展也就解決了成本模糊這一問題,推進了VR技術的可持續性。而且在5G整個完善的體系下,可能每個路燈都能成為信息檢測點,縣級融媒體中心也將在5G強大爆發力下將會更加完善,有些信息將從即時信息跨越到實時信息。
媒介形態的迭代對于社會影響作用是不可否認的,但同樣不可忽視的5G技術的發展是媒介形態演變背后根本的推動力量,所以說5G技術的在當下傳播時代具有著核心力量,是推動媒體時代更迭的必要條件。
六、總結
5G技術將帶來社會傳播活動的變革,其成功的關鍵在于正確把握5G發展趨勢,利用好時代前沿的新技術,以此在新的發展階段上融合發展,展現出新時代傳播特有的作用力。在時代不斷更新變化的進程中,技術態勢的更迭也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在通信技術方面推進5G領域占領了制高點。不可否認的一點是,5G技術的推進不僅能夠在商業領域開花結果,而且在新聞傳播領域必將引起一番轟動。5G技術的發展定是當下傳播時代發展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項立剛.5G時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2]喻國明.5G時代傳媒發展的機遇和要義[J].新聞與寫作,2019(3).
[3]彭蘭.網絡傳播概論[M].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4]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6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5]彭蘭.未來媒體發展趨勢是“萬物皆媒”[J].新聞論壇,2015(6).
[6]郭玉林.5G給新聞傳播業帶來的影響與思考[J].傳媒論壇,2019 (20).
[7]趙瑜,張羽帆.5G時代的試聽傳播[J]中國編輯,2019(6).
[8]付玉輝.5G時代的信息傳播變革[J]中國傳媒科技,2017(4).
[9]于全,張平.5G時代的物聯網變局、短視頻紅利與只能傳播滲透[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8(6).
[10]趙子忠.5G對傳播的影響[J]新聞論壇,2018(4).
[11]陳蕙茹.創新傳播互聯網正能量 5G迎來沉浸體驗新世界[N].成都日報,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