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現
20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尚未結束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國際秩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軌跡。
抗擊疫情,成為全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選擇。當白衣天使奮戰在第一線治病救人時,內部審計人也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其中,保駕護航。不可否認,很多組織因為疫情的到來調整了2020年的內部審計計劃,改變了內部審計重點,防疫抗疫經濟責任審計、防疫抗疫政策落實情況審計、防疫抗疫資金(物資、資產)使用情況審計、大數據審計等應運而生;基于現代發達的科學技術構建起來的內部審計平臺將不同背景的實務工作者和學術專家集合起來,自發地開展防疫抗疫審計研討,許多重大命題進入研究者的視線,如重大公共事件審計、危機管理審計、政府治理審計等。內部審計實踐與內部審計理論研究攜手并進,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助力防疫抗疫的內部審計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帶有挑戰性和開拓性,一系列問題需要破解,如防疫抗疫相關業務審計目標如何確定?審計重點是什么?審計技術方法如何選擇?毫無疑問,同樣的審計業務在不同的環境下,內容應該有所不同,審計人員不能使用常規狀態下的審計思維開展非常規環境下的審計業務。同時,內部審計人員僅僅關注上述問題的解決顯然不足以體現現代內部審計的使命擔當,學術界與實務界至少還要在中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上深度思考如下兩類問題:如何開展類似的突發事件審計?這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在防疫抗疫審計中探索出一套具有普遍應用價值的規則、程序和方法;如何在組織治理層面開展審計?這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要科學理解現代內部審計理論內涵,將治理審計理念落到實處并使其更具價值。從這個視角看,防疫抗疫背景下的內部審計實踐活動,也是豐富內部審計理論的一次有益探索。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內部審計從遠古時代走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從組織內的一項職能成為當今受人尊敬的職業;從為組織高管層服務到如今面向組織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從財務審計延伸到組織活動的所有方面;內部控制審計、風險導向審計蓬勃興起,基于管理職能和業務流程雙維度視角開展的管理審計框架初現。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發布的《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IPPF)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都確認了內部審計的功能是“確認和咨詢”,咨詢業務的興起,使內部審計人員從“警察”變成了“警察和顧問”。21世紀,中國內部審計快速發展,成就斐然。如果說20年前我們和國際先進內部審計比較還有差距的話,那么現如今,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代表率先開展的政策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國有資本審計等卻已獨領風騷,成為特色,成為經驗,引發全球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體系更加完善。當下,我國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需要有高質量的審計監督作為保障。
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道理。內部審計的“道理”,蘊藏在現代內部審計理論之中,理解內部審計理論內涵,探尋內部審計理論研究之道,是發展內部審計實踐的根本。內部審計實踐發展豐富了內部審計功能,拓展了內部審計業務范圍,發展了內部審計技術和方法,但內部審計本質沒有改變。內部審計人員要關注內部審計的本質屬性和目標定位等基本問題,以審計理論為指引,把握內部審計內向服務性特征,守初心、敢擔當;關注組織發展戰略、組織變革和管理模式,科學制定內部審計發展戰略和規劃;遵循內部審計準則及相關規范要求,優化內部審計流程,深化內部審計業務,有作為、不越位;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創新審計組織方式和技術方法,堅守獨立性,確保客觀性,高質量地提升內部審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