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滿 于春洋 孟令俐 王琳


[摘要]在內部審計監督指導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審計通過多維度、智能化數據分析,創新人力資源審計方法,完善數字化審計工作機制,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常態機制和持續審計監督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電網公司??? 大數據分析??? 人力資源??? 審計體系
年來,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
術創新成果,正深度融入電網公司各領域,推動電網公司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邁向現代化。隨著審計方式轉變及科技強審要求的不斷深化,人力資源審計監督方式也面臨深度轉型,構建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人力資源審計體系,可有效解決專業人員較少、審計深度廣度不夠、審計方法手段單一、常態監督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對促進電網公司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目標和企業戰略形成有力支撐。
電網公司人力資源審計要求圍繞公司黨組重大決策部署,針對人力資源管理環節橫向覆蓋與縱向貫通,揭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完善管控流程,推進內控建設,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優化配置。目前,電網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已建立干部、員工、績效等8個專業信息系統,但人力資源基礎數據龐大且散布于各業務系統中,暫無多維度分析和全口徑數據對比,難以實現全范圍人力資源審計。為此,有必要開展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人力資源審計研究,將審計理念、審計程序、審計重點等研究成果與大數據分析手段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不斷拓展審計廣度和深度,統籌兼顧推進人力資源審計監督全覆蓋,逐步形成適合電網公司人力資源審計的持續化監督體系,如圖1所示,促進人力資源管理提質增效。
一、人力資源審計體系的構建
(一)適應需求,完善方式
1.組建人力資源審計人才庫。依托數字化審計平臺,選拔干部管理、勞動組織、員工管理、薪酬福利、人才培訓、績效管理等方面的專家,組建專兼職人力資源審計人才庫。根據業務專長,通過審計平臺對人員進行統籌協調,拓寬人員參與渠道,并根據項目的參與度和貢獻度進行統一評價。組建的柔性審計團隊,人員涵蓋生產、財務、社保、后勤等相關專業,通過專業人員融入審計團隊,打造不斷壯大的一體化審計力量,為審計體系構建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2.搭建數字化協同監督機制。以“橫向協同、縱向貫通、末端融合”為中心,在數字化審計平臺中組建協同監督項目組,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在審計過程中,通過“協同監督任務單”對發現問題進行共享;在審計整改時,通過“審計問題整改結果鑒定意見單”與專業部門聯合確認審計問題整改。通過構建協同監督體制,完成征求專業部門意見、問題佐證資料、審計整改確認等環節審計任務,對問題性質類別、發生時間、形成原因、整改成效進行匯總分析,促進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
(二)技術支持,數據保障
1. 盤活信息系統,歸集人力資源數據。充分利用薪酬管理、干部管理、績效管理等人力資源業務信息系統,將全部基礎數據及表格歸集至人力資源審計數據庫中,按時間軸整合關鍵數據,以人員標識關聯有效信息,挖掘隱藏在數據背后的信息,拓展人力資源數據分析的廣度和深度。
2. 利用全業務數據中心,打通數據壁壘。通過全域數據綜合應用,形成公司級全域核心業務數據模型及管控機制,實現數據全量匯聚和安全共享,抽取財務、后勤等相關數據,實現數據跨部門貫通、跨專業共享;通過最大限度挖掘數據價值,解決缺少跨專業數據、外部數據及非結構化數據綜合應用難題,推進人力資源數據創新應用。
3. 多種渠道融合,拓展數據采集方式。依托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天眼查等信息系統,高效采集、整合散落在各系統的“多維度、精細化”基礎數據。根據業務需求,以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線上數據進行精準采集和實時分析,構建扎實的數據倉庫。
(三)集中分析,分散核實
1. 開展數據分析,構建審計模型。(1)全面進行數據分析。將各渠道獲取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整合,按照最終需求篩選分析清洗后的數據,通過聚類分析、關聯分析等方法進行數據歸集,充分利用信息系統和大數據手段實施在線審計,精準查找異常、疑點和風險,建立線上線下溝通機制,提升數字化審計工作效率。(2)構建審計模型。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人力資源決策部署、審計關注重點以及以前年度審計發現問題情況,初步確定審計模型。根據采集數據的邏輯關系設計審計模型,將人力資源關注的風險點轉化為計算機高級語句及算法,固化到審計模型中,完成數據篩查、中間表設定、疑點問題確認等環節,如圖2所示。通過審計模型對各單位數據進行篩查,實現全樣本數據篩查分析,結合部分問題的核實情況,確定模型適用范圍。
2. 遠程審計與現場審計相結合,精準驗證審計模型。(1)針對篩查數據,進行遠程工單核實。針對審計模型篩查得到的數據,審計組通過遠程下發疑點工單形式進行核實,被審計單位通過提供相關資料附表予以佐證,雙方核實確認問題,審計組根據問題具體情況提出整改要求,有效提升人力資源審計工作效率,節省審計成本。(2)結合審計重點,進行現場核實。針對審計模型篩查的重大審計風險,審計組以重大風險為導向進行現場核實。現場核實以現場資料核實、面對面訪談、實地考察等方法為主,除確認核實重大風險點以外,可進一步檢測審計模型的有效性。(3)可利用外部資源,進行精準核實。對疑點進行分類分析,對需要調取外部資料的,進行外網資源取證,通過電話、電信信息、計算機IP、郵件等方式確認疑點問題。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使問題確認更為精準、依據更為充分,提高了審計效率。
(四)持續監督,拓展范圍
將審計監督貫穿每個環節,包括內部人力資源市場運作、員工培訓業務、績效考核業務、薪酬福利發放、機構崗位設置等各個方面,持續開展審計監督。聯合相關部門深化監督拓展,運用審計理論及方法對異動數據進行分析,對同類問題開展實時動態監督監測。如在規范員工管理方面,優化員工入口;針對老齡化、用工短缺的單位和專業,科學開展用工需求分析,在招聘高校畢業生計劃編制上予以重點傾斜;在規范員工流動中,督導各單位嚴格落實崗位競聘、人員調動、人員借用等工作程序。
二、人力資源審計體系的成效
(一)創新審計模式
通過大數據集中分析,深入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現狀,開啟“集中分析,分散核實”審計模式,對審計關注重點開展立體式審計分析,多角度洞察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及成因,完成疑點篩查及風險提示。通過對發現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核,創新審計模式,實現精準審計,在審計深入和廣度上不斷突破。
(二)智能篩查問題
通過數據的轉換、清理和驗證,建立審計中間表,構建審計信息系統等方式,將審計方法、步驟、審計理論依據固化至審計模型中,并運用審計模型篩查問題、發現疑點及核實確認。
(三)提高預警能力
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推動跨專業數據共享,構建持續審計監督體系。開展綜合分析與監督,提高預警能力,做到從個別到一般、從局部到全局、從苗頭到趨勢、從表面到里層,深度揭示和反映問題風險。通過建立審計體系,各級單位依法治企、規范管理、機制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般合規性問題、違規決策和集體“闖紅燈”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解決了一批重大歷史遺留問題。
(四)實現審計全覆蓋
通過審計監督體系,規避現場審計的各項制約因素,對被審計單位業務數據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快速鎖定審計方向、把握審計重點,對同類問題展開地毯式排查,實現了審計數據的全樣本篩查及審計監督的全面覆蓋。
(作者單位: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郵政編碼:110006,電子郵箱:1196925716@qq.com)
主要參考文獻
王建莉,肖宏磊.人力資源審計體系的構建及完善措施優化研究[J].中國商論, 2018
王莉娟.關于企業人力資源審計的問題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 2014
王琳.構建國企人力資源數字化審計體系[J].智富時代,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