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計結果運用是內部審計實現價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審計部通過開展對歷史遺留問題的專項審計,實現了一審多果、一審多效。
[關鍵詞]內部審計??? 結果運用??? 遺留問題??? 專項審計
焦核心主業,推進結構調整,是當前國有企
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調結構、促轉型,加快優化存量,通過“關、停、并、轉、退”等有效手段,對集團系統內“小、散、弱、虧(長期虧損)、非(非主業)”企業進行清理退出,壓縮管理層級,全面提質增效。集團審計部緊緊圍繞集團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管理提升的中心任務,將集團旗下Y公司大型醫療設備項目列入2018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對該項目自2004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間整體業務運營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在審計中,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過審計共享中心平臺組建聯合審計組,開展“融合式”審計,將審人、審單位、審資金、審項目有機融合,實現一審多果、一審多效,推動困擾集團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并通過審計結果的有效運用,實現價值增值,收到良好審計成效。
一、審計過程
Y公司大型醫療設備項目整體時間跨度長,從設備引進到項目結束前后歷時14年,期間歷經代理進口、被動盤活、合作運營和提前終止退出四個階段,過程困難復雜,曲折艱辛。本次審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嚴,整體工作量巨大。特別是由于部分關鍵項目資料缺失、被訪談人心存顧慮等原因,審計核實工作困難重重。聯合審計組通過疑點疑問串起梳理、思考和探究,盡最大努力還原事實。
審計從人、財、物三個維度,圍繞內控線、業務線、財務線、資產線四個方面,通過訪談相關當事人、審閱項目檔案資料、分析復核財務數據等必要程序,對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客觀評價。審計重點關注項目前期決策審批、重大決策實施效果、項目運營管理績效、資產盤活轉讓處置、既成損失的確認與潛在風險的識別等內容。現場審計查證時間長達77天;前期收集梳理相關項目資料111份;現場階段累計審閱項目資料214盒,訪談相關人員11人;報告撰寫階段反復推敲修改40余次,最終形成3.2萬字的《Y公司大型醫療設備項目專項審計報告》,并向集團做了專題匯報。集團領導班子對聯合審計組的最終工作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對審計報告的質量表示認可和肯定,評價審計報告是審計新思維、新方法的突出體現,點上的工作最終形成面上的成果。
二、審計結果
(一)查明基本事實
聯合審計組按照時間脈絡和邏輯關聯,對項目各階段的重要事件進行總結歸納,整理出2004-2018年項目大事記和項目前期有關重大合同統計表等重要文書資料,為集團了解和掌握項目整體業務運營情況,特別是前期決策階段的關鍵環節,提供了真實且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審計查明:自2004年6月起, Y公司(代理方)與Z公司(委托方)簽署一系列代理進口協議,從國外代理進口10臺新型放射外科腫瘤治療設備投放國內醫院,設備總價4500萬美元。隨后,Y公司按委托方要求,將項目合同分拆為硬件合同和軟件合同,硬件從其指定的香港Q公司(設備賣方)采購,每臺300萬美元,合計3000萬美元,以信用證方式支付;軟件從其指定的國內X公司(設備賣方)采購,每臺150萬美元,合計12,450萬元人民幣,以銀行承兌匯票方式支付。Y公司在沒有收到Z公司保證金及代理費、未獲得實質性擔保的前提下,就開具了銀行承兌匯票和信用證,并先行墊付信用證項下30%的定金。2005年8月,Z公司違約,拒絕履行付款義務,Y公司被迫接盤進口設備,代理變成了自營,自此開始了長達10余年的資產盤活及轉讓歷程。由于Y公司違反集團“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未經上級同意擅自決定開展此項業務,并且過程中不按規定辦事,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成為拖累集團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
(二)發現存在問題
1. 交易對手設套欺騙。經查證,Z公司、Q公司與X公司高度關聯,實為同一控制人所有,均沒有履約能力,所謂的代理進口業務其實是Z公司利用其控制的關聯企業精心策劃的高價自買自賣騙局。通過設計交易條款,要求Y公司先行墊付信用證項下30%的定金,同時將軟硬件合同分拆,虛構設備技術軟件買賣合同,誘騙Y公司作為進口代理商簽訂和履行不符合市場價格和市場需求的代理進口合同,以此騙取資金,空手套白狼。
2. 內控存在重大缺陷。審計發現,Y公司在代理進口階段內部控制措施存在重大缺陷。一是違反集團“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沒有進行集體討論擅自決策;二是內部控制失效,項目前期沒有進行可行性分析,盡職調查嚴重缺失,沒有對合同條款內容進行審核,部分重要合同審批單簽字也是事后補簽,流于形式,缺少監督,致使項目從一開始簽約就埋下重大風險隱患。
3. 國有資產損失巨大。審計確認,該大型醫療設備項目整體運營績效差,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經測算,項目前期支出4.3億元,后期經營運轉實現收益1.4億元,整體虧損2.9億元。若考慮資金成本和潛在支出,則項目整體虧損5.9億元。
(三)剖析問題根源
Y公司在該項目中為賺取代理費,付出了極大代價,教訓極其深刻。雖然種種跡象表明,對方有欺詐的主觀故意,但問題根源還是出在自身,從一開始就陷入被動局面有其必然性。首先,公司不重視對國家政策法規的學習和掌握,在不具備大型醫療設備代理進口經驗的情況下,沒有全面分析該業務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盲目追求業績;其次,公司內部控制措施不力,有制度不執行,導致業務操作過程中出現重大工作錯誤和違反相關政策法規的行為;最后,本質原因是公司部分管理層和項目參與人員業務素質不佳、底線意識不強、規矩意識不足、風險意識淡薄、法規意識弱化。
(四)進行責任認定
經審計認定,Y公司大型醫療設備項目屬于重大決策失誤和重大投資失敗,給集團造成重大經營損失。Y公司在代理進口該大型醫療設備階段存在工作失誤和違規行為,相關人員應當承擔直接責任。
三、結果運用
(一)助推項目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專項審計報告作為集團領導對該項目后續處理的決策依據之一,推動困擾集團多年的項目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在專項審計的基礎上,集團結合國家政策和自身實際科學決策,要求Y公司逐步退出該大型醫療設備與相關醫院的經營合作項目,妥善協商并陸續簽署終止協議。截至2018年底,Y公司與五家醫院的項目合作均已平穩終止,累計收回合作期間分成收入2.85億元,收到合作醫院設備補償款1910萬元。對于Y公司庫存的2臺大型醫療設備,集團董事會要求按照國有資產轉讓相關規定辦理公開掛牌轉讓手續,經評估并掛牌轉讓,收回設備款664.76萬元。此外,Y公司有關人員安置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對可能產生的設備維保糾紛和訴訟也提前做了預案,設備后續處理期間未發生安全事故。
(二)樹立重大歷史遺留問題清理標桿
Y公司大型醫療設備項目作為集團公司多年來始終重點關注的被動投資項目和重大歷史遺留項目,既有典型性,也有普遍性。聯合審計組在項目結束后及時歸納總結,將項目開展過程中前期組織策劃、審計實施方案制定、審計組成員選調配備、審計共享中心協同聯動、項目進度推進和審計質量把控、訪談溝通技巧、關鍵線索分析挖掘、報告撰寫方法創新等方面的經驗加以總結提煉,形成審計案例材料,為集團以后清理重大歷史遺留問題樹立了標桿,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實戰經驗。此外,聯合審計組針對該項目的重大決策失誤、重大投資失敗及重大經營損失進行深層次原因剖析,以點帶面,為集團今后進行同類型項目投資建立預防性的糾錯機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三)移送有關問題線索
本次專項審計注重發揮審計監督在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與紀檢監察部門的協同聯動,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溝通和討論研究,并將問題線索及時移送集團紀檢監察室。移送后,集團黨委高度重視,紀檢監察部門成立工作組,對該項目前、中、后期集體決策過程進行分析,對決策過程中的責任進行認定,并將有關材料移送上級紀檢部門。審計、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等內部監督力量的協作配合,形成集團大監督體系的閉環管理,建立起審計信息共享、審計結果共用,問題整改共同落實的工作機制。審計項目實施前,集團審計部征詢紀檢監察室意見,看有無信訪舉報和須調查核實的事項,按要求對有關問題給予重點關注和檢查;項目實施過程中,彼此之間加強溝通聯系;審計結束后,及時向紀委反饋結果,報告有關問題線索,并加大后續整改力度,強化追責問責。
(四)啟動全層級內控體系建設
Y公司大型醫療設備項目是一個內部控制失敗的典型案例,集中表現為:公司內部控制措施不力,項目前期決策階段沒有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程序,有制度不執行,導致業務操作過程中出現重大工作錯誤和違反相關政策法規的行為。聯合審計組通過對審計結果的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集團內部普遍存在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不一致,內部控制評價與經營活動結合不緊密的“兩張皮”等問題。為此,2018年10月,集團審計部在全集團系統內開展了線上問卷調查活動,對集團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執行現狀進行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收回有效答卷482份,形成《集團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執行有效性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報告》,為董事會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措施提供了建議和意見。在此基礎上,集團組織召開內部控制建設與評價管理研討會,聚集內部控制深層次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明確任務目標,要求全員共同努力,實現從合規內控、管理內控到價值內控的轉變。2019年3月,集團正式啟動全層級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在各二級企業提交全層級內控建設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發布《集團全層級內控體系建設指導意見》,涵蓋集團620家下屬企業,按四類建設標準分別推進,力爭到2020年底完成集團系統全層級內控體系建設及升級優化,內控體系覆蓋率達到97%,進一步筑牢末端風險管控的“防火墻”,為集團實現控制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五)促進項目檔案管理工作
審計組在整理項目大事記的過程中發現,Y公司項目檔案保管工作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檔案管理較為混亂,存在職能交叉、多頭管理現象,檔案資料散落在不同的當事人、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手中,不便于查找;二是部分關鍵資料缺失,如項目前期代理進口階段的很多關鍵合同原件遺失、重要決策文件沒有歸檔記錄等。集團審計部結合以往審計發現的同類問題,針對集團項目檔案管理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向集團檔案管理主管部門提出管理建議。集團檔案管理主管部門及時采納管理建議,改進項目資料收集、整理和歸檔保管流程,進一步規范集團檔案管理工作。
(六)分享審計方法和經驗
審計結束后,審計組成員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就如何進行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核查的技術方法,在審計共享中心內部交流會上進行分享,為今后開展同類審計項目提供借鑒和參考模板。該審計項目被評為集團2018年度優秀審計項目,同時因在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重要影響力,受到集團表彰,獲得年度重大項目獎。2019年3月,集團舉辦首屆“IA增值特訓營”內審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班,將該項目作為典型審計案例進行專題宣講,以此開展警示教育,受到廣泛好評。
四、經驗和啟示
(一)圍繞中心,主動作為
一要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準立項,這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成效的前提和關鍵。該大型醫療設備審計立項,圍繞集團深化結構調整的大方向,著眼于解決長期困擾集團發展的歷史遺留問題,直面難題、直擊痛點,分析原因、尋找出路。二要主動作為,爭取領導對內部審計結果的支持和重視。在該項目中,集團領導班子多次對聯合審計組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對審計報告表示認可和肯定,這對于后續的審計結果運用是一劑很好的“催化劑”。
(二)創新思路,提質增效
審計質量是審計結果運用的保障,沒有高質量的審計成果,審計結果運用就成為空中樓閣。重大項目專項審計和歷史遺留問題核查工作因其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質增效。一是開展聯合審計,由集團審計共享中心組成聯合審計組,在人員安排、項目實施、成果運用等方面統一組織和集中管理,形成整體合力,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保證項目審計質量;二是對審計結果進行深度挖掘和再加工,從審計事項表層深入到體制和機制層面揭示和剖析問題根源,找出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形成對領導決策有參考價值、對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
(三)綜合運用,成果輸出
經綜合分析和提煉的審計結果,必須通過恰當的渠道及時輸出,促其早日發揮應有價值。集團審計部充分利用審計共享中心這一平臺,實現審計結果的轉化輸出。一是加強與紀檢監察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報送審計結果,為嚴格實施問責追責提供情況和依據;二是推動制度完善和流程優化,促進集團開展全層級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加強風險防范;三是總結提煉審計案例,在系統內部進行學習交流和宣講,為審計人員提供實務指南。
(執筆:李章? 胡佩?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