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強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鄧小平思想生平研究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舉辦本次“鄧小平與新中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緬懷和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新中國建立和建設所作出的歷史貢獻,鼓舞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一、新中國70年的偉大成就必將載人人類史冊
70年如歷史長河的滄海一粟,幾代中國人卻實實在在感受到滄桑巨變。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7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①我們親身感受中國的巨變。中國的成就可以用大了、富了、多了,三個“了”來表達。
“大了”是指經濟。鴉片戰爭讓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戰亂之苦,中國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70年的艱苦奮斗,中國實現了從積貧積弱到經濟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速9.4%,遠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1 994年,中國GDP總量國際排名第七位,2002年超過法國居第五位,2006年超過英國居第四位,2007年超過德國居第三位,2010年超過日本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2017年GDP突破80萬億人民幣大關,是日本的近三倍。2018年,中國經濟規模達到90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①
“富了”是指人民。新中國成立初期,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都很低。1956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元,人均消費支出88元。1978年這兩個指標也只有1 71元、1 5 1元。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人均消費支出1 9853元。最值得一提的是減貧成績。按照2010。年的標準,1 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7.7億人,貧困發生率97.5%。201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66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7%,實現了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滅絕對貧困。②
“多了”是指朋友。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受外部封鎖等影響,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交往較少。2()世紀5()年代,我們主要與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交往;70年代,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80年代,我國先后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目前,我們已同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和開放格局。
70年來,中國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光輝歷程。中國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正如習近平所說:“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雹坌轮袊?0年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人類史冊。
一、鄧小平為新中國的創立和發展立下不朽功勛
新中國70年的成就,是無數革命先輩和仁人志士用鮮血、汗水和淚水寫成的。四川這塊革命熱土孕育了朱德、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羅瑞卿等杰出的革命家,尤其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鄧小平同志,他在改革開放時期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鄧小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勛。1920年,1 6歲的鄧小平到法國勤工儉學,并在那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 926年,22歲的鄧小平在入學莫斯科中山大學撰寫的自傳中寫道:“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愿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雹龠@是他的初心和使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領導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創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征,親歷標志著黨的歷史偉大轉折的遵義會議;全面抗戰時期,他和劉伯承率領一二九師轉戰太行山,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歷經大小戰斗數千次,開創的根據地成為擁有18萬平方公里、2400余萬人口、30萬軍隊的七大解放區之一;解放戰爭時期,他指揮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領導淮海戰役、指揮渡江戰役,繼續解放大西南。新中國成立后,他主政大西南,領導西南地區各項社會改革,參加領導和平解放西藏,為西南地區的完全解放作出巨大貢獻。除此之外,他在革命時期還擔任過中共瑞金、會昌縣委書記,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和中原局、華東局、西南局第一書記。
歷史證明,民主革命時期的鄧小平是毛澤東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堅定擁護者和出色執行者,并在關鍵時刻勇挑重任,為革命事業的發展開創新局面。新中國成立后他更是孜孜不倦地為社會主義建設、為克服經濟困難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開創者和堅定的領航者,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作出了突出貢獻。反思“文化大革命”,面對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堅定地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②,“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③。為了讓國家走出“瀕臨崩潰的邊緣”,他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沖破長期以來“左”的思想的嚴重束縛,科學評價毛澤東思想,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成為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的又一里程碑。
鄧小平稱自己是“實事求是派”,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一個成果——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不懈追求。為解決長期以來現代化標準過高、要求過急的問題,鄧小平實事求是地調整現代化的目標和步驟,作出了“三步走”的戰略規劃,提出了“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等新的目標,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為了保證現代化的穩步推進,他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經過多年思考求索,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88歲的鄧小平科學概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①
鄧小平說過: “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雹诮裉欤覀円部梢赃@樣說:沒有鄧小平,中國人民還要在貧窮落后中掙扎更長的時間。
二、在新時代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
70年的人間正道滄桑路,千辛萬苦,來之不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承先啟后、繼往開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更加生機勃勃,不斷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旗幟日益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極大豐富和發展。
在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今天,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斗,這就是對偉人最好的紀念、最大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