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教育局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位于齊齊哈爾西部,嫩江之畔,300多年前,勇敢的達斡爾人由黑龍江流域遷到嫩江流域,開啟了齊齊哈爾城的建設史。梅里斯,達斡爾語意為“有冰的地方”,而齊齊哈爾,達斡爾族語意為“邊疆牧場”。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是1988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的全國唯一的市轄達斡爾族區,是一個以達斡爾族為主體民族,又有漢、滿、鮮、回等多民族聚居區。
全區共有中小學校20所,其中小學6所、初中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另有20個教學點。全區有教職工1259人,學生總數為9172人,少數民族學生1992人,占學生總數的21.72%。有22所學前教育機構,其中公辦幼兒園10所,民辦幼兒園 12所,在園幼兒1968人。
長期以來,梅里斯區高度重視教育的發展,把教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三個優先”,即在制訂發展計劃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在制訂年度經費計劃時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的需要,在研究具體工作時優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切實把教育作為關系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工程。幾年來,梅里斯區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對全區所有學校進行了建設:新建校舍21000平方米,維修校舍81910平方米,新建各類功能室300多個,購置了2000多臺學生用機、307臺班班通電子白板設備;采購了音體美器材近2000萬元;建設了7個一流的錄播教室;各中小學校都開展了“創客教育”;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級普及率達91.92%,互聯網入網率達100%;共招聘教師100名,充實到各個義務教育學校。經過努力,徹底改變了梅里斯教育陳舊落后的面貌,城鄉的學校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基本均衡。
隨著教師隊伍的加強,促進了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同時民族文化教育形成了體系,民族語言、民族歌舞、民族體育、民族服飾、民族手工制作在民族學校蓬勃開展,成為民族區教育體系中的一大亮點,特別是民族體育項目——曲棍球更為突出,組建的全區U系列U10、U12女子曲棍球隊,三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在江蘇省、甘肅省、四川省舉行的全國比賽,取得了業余組亞軍、專業組季軍的好成績,為國家曲棍球后備人才基地輸送了五名隊員,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充分認可。條件的改善,育人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的全面提升,在接受國家、省、市督導評估的過程中,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2017年10月,我區高標準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評估驗收,提前兩年實現目標,這是梅里斯教育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梅里斯教育的快速發展受到了群眾的認可,條件的改善、質量的提高也吸引了一批學生的回流,一些外地務工人員相繼回來或把孩子送回來就學,每年回流學生約150人左右,老百姓的認可讓我們感到了一種成就感,更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2019年4月以來,我區制定出臺了《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關于深化教育機制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并根據《實施意見》又制定了12個相關文件,在深化改革中,“縣管校聘”是核心所在,它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關鍵一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此,梅里斯區委區政府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積極的探索,本著平穩、有序、科學、觸動、增效的原則,真正實現“學校人”變成“系統人”,既要著眼未來,又要尊重歷史,在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等各方意見后,完善出臺了“區管校聘”實施方案。“縣管校聘”的目的就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讓教師隊伍活起來、動起來,治庸、治懶、治散,最終提高教育質量,回歸教育本色。同時讓廣大教職工明白,改革并不是要砸了誰的飯碗,但不愛崗敬業也不一定永遠端著教師這一鐵飯碗。
在實施過程中,我區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解決好如何聘任問題。本著校長組閣、全員聘任、因需因人的原則,每個中小學校都要重新洗牌,要科學、合理、切合實際地設置好崗位。每個學校都要制訂好符合本校校情的“縣管校聘實施方案”“崗位設置方案”“教師工作考核細則”三個方案。教師在本校直聘和聘任后方可參與全區范圍內空余崗位的聘任。目前,我區共和鎮民族學校已經順利實施,下一步將在全區范圍內推開。
第二,解決好轉崗和退出機制問題。一是在縣管校聘實施過程中,并不強迫所有教師只局限教師崗位,一些不再愿意從事教師職業的人員,區委區政府經過充分考慮,如本人同意,允許他們到政府機關相應的事業單位工作,但要一次性解決其調轉問題,徹底從教師隊伍中脫離出來,成為普通的機關事業干部;二是要依法依規實行退出機制,教師受到開除處分或符合有關條款的,要解除聘用合同,嚴重違紀、違法的要予以辭退或開除。嚴重違反師德師風規定的,要從教師隊伍中清除。
第三,實現“三個統籌管理”?!翱h管校聘,局管校用”就是讓教育部門具有充分自主權力,辦好自己的事。一是要編制統籌管理。按照總量控制,統籌城鄉、結構調整、有增有減的原則,建立區域內中小學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整”機制,區編辦會同教育局根據生源變化和教育改革要求,定期核定中小學編制,核定后,根據教育事業發展需要適時調整。在編制的使用上,教育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統籌提出各學校教職工的分配方案及調整意見,報編辦后備案實施。在補充教師方面,教育部門利用自然減員定編和臨時編制庫編制,做好編制臨時分配,會同編辦和人社局做好教師招聘工作,以補充全區中小學校專業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確保區域內所有中小學校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二是要崗位統籌管理。區教育部門會同人社部門,根據國家、省制定的中小學校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控制標準和全區中小學編制總量,對區域內中小學專業技術高、中、初級崗位分別核定并設置總量,實行總量控制,并根據學校編制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崗位數量。區教育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各學校崗位設置情況,要從核定的中、高級崗位數中劃出一定數量,用于靈活調整(優先滿足為教育工作做出貢獻的學校和個人);三是要資金統籌管理。區教育部門會同區財政部門按照國家對學生教育經費的補助標準核定全區學生總數,確定教育經費總量,實行總量控制。教育部門按照每校的學生數核定好各校的經費數。要從核定的經費總量中劃出5%資金作為全區教師培訓資金,資金要按照先審核后支出的方式管理,確保合法、合規地花好每一分錢。對節約下來的資金,經研究后可用到相對薄弱學校的建設或其他教育方面的投入。另外,每個學校要將教職工第13個月工資活化,作為日常的考勤績效工資。
第四,促進教師交流。按照規定執行好校長定期交流制度。各學校要根據需要設定交流崗位,教育部門要確定交流教師的范圍。在支教交流方面,教育部門要確定需要支教的學校范圍。設定支教交流崗位,通過各種方式的交流輪崗,滿足各學校的課程開足開齊,達到師資配備均衡。
第五,做好組織保障。為抓好改革,區委適時調整工作思路,決定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分管教育,統籌領導全區教育工作。增加教育局干部指數,增設教育部門主管的事業單位,配齊配強教育干部管理隊伍。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教育工作的情況,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編制部門負責按照國家、省、市、區規定,依據全區教育發展、學生數量和結構變化情況,核定全區中小學教師編制數量,實行總量控制。人社部門負責對教育事業專業崗位設置方案審核,按中小學編制總量核定崗位設置總量,實行總量控制,并根據教師需求計劃,指導區教育局做好區域內教師的補充招聘工作。教育部門負責按照核定的編制和崗位實施教師均衡配置、交流和管理,組織競聘上崗。財政部門負責教育資金總量控制,指導好教育部門的管理使用,保障每年獎勵、改革資金及時到位。
改革既要嚴格管理監督,又要激勵關懷?!吨泄仓醒搿鴦赵宏P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破解發展瓶頸,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為此,區委區政府決定每年拿出300萬元資金用于教學質量獎勵、校長職級制改革獎勵。通過這種方式,讓奮戰在教育一線崗位的廣大教師獲得成就感、獲得感、尊重感,更是一種激勵。
新時代就需要有新作為,梅里斯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定,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積極抓好改革,為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目標而不懈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