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林
《語文課程標準》對說明文的閱讀要求是了解說明這種表達方式,獲取文章主要信息。閱讀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語文考試說明》要求得更具體,能把握文章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要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品味說明語言的特點,領會文章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閱讀說明文,首先抓住說明對象,理解分析主要內容,理清思路,再看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等。2019年中考說明文《古琴音韻》是一篇優美典雅的文章,使考生讀過之后不僅獲得古琴的知識,還能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并且產生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古琴音韻》共五段,第一段,點出說明對象,有悠久歷史的珍貴古琴;第二至四段,介紹古琴琴音特點;第五段總結古琴音韻給人帶來的美好感受。
試題設置指向清晰明確,如果細心審題就能在文中相應層次提煉出信息。如,第11題:“古琴在演奏中為什么會出現獨有的‘走手音?”可以直接用原文來答,但要關注3分分值,要回答完整,“古琴的有效弦長特別長,振幅大,振動時間久”三點必須答齊。
第12題“‘走手音的特點是什么?”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借助標志性、提示性詞語,“特點之一”“另外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分析提取關鍵詞句,“線狀音能讓聲音產生游動感”;“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產生逐漸弱化的聽覺效果”。仔細讀文,避免把第三段第一句話當成答案,“‘走手音的另外一個特點也能使琴音顯得綿延而深遠”,這只是“走手音”的特點決定的琴音效果,而非“走手音特點”本身。
學會借助標志性提示性詞語,這在2018年中考說明文《百合》的第14題答題中也有體現,原題是這樣的:“與中國百合相比,金百合有什么特色?(答案連標點在內不超過20個字)”,一部分同學就答“不但花色多樣,而且還蘊含香味。”他們忽略了此句開頭有一個詞“另外”,“另外”解釋為“在說過或寫出的之外”,說明前面已寫出一條了,所以完整答案應為“一莖多朵,花色多樣,有些還蘊含香味。”
第13題考查對說明方法的辨析。學生要明晰說明文的說明方法有哪些,明白語句使用了哪種方法,還要書寫準確規范,錯字別字是要扣分的。尤其是“舉例子”的“例”,“列數字”的“列”,“作比較”的“作”,都是錯誤頻率較高的字。有時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只要能感覺到學生是明白了這種說明方法,就有可能讓他得分,但要換成別字了,意義講不通,一定不給分。如,作比叫、作比斬。
第14題答題時,學生務必要準確理解題意與要求。這道題就用原文回答,沒想到批卷反饋學生答得五花八門。
“有人聽了古琴演奏,會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受。請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貼切地解釋這種感受的語句并抄寫下來”。此題也考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先分析出“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琴音引起的人的情感的一種持續感受。再去找“最能合理貼切地解釋這種感受的語句”。是“解釋這種感受的語句”,而不是“產生這種感受的原因”。所以,答案是“人們在欣賞古琴演奏時,會感覺琴音綿長不絕。深邃悠遠,會情隨音動,覺得幽深的情思縈繞心底,經久不散”。
老師閱卷雖然考慮人文關懷,但更要從選拔人才角度出發,重復點、冗雜點是要扣分的。平時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準確分析的能力。
語文要教什么?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試題命制很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要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1.理解作者要表達什么,明確作者思路,可借助思維導圖。
2.圈點勾畫有概括性提示性作用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幫助提煉文章主要信息。
3.分析文章內容,融進說明方法的講解及科學精神的傳遞。
學會傾聽學生在課堂上的聲音,并在傾聽之后給出恰當的評價和引導。曾聽過一節很棒的賽課,老師講的是《被壓扁的沙子》一文,他依據科普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帶著學生篩選信息、分析推理,品讀科普文的語言特點,并引導學生質疑文中的矛盾之處,學習課文中體現的科學精神,師生交流特別融洽。例如,學生在回答斯石英的特點時,找到了“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的沙子”一句,老師點評道:“你注意了嗎?在這個句子里用了兩個數字。850℃一度不多,30分鐘一秒不少,看來這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說明文是要言之有據的。”老師語言精練,訓練列數字這種說明方法的同時,還傳遞了做事嚴謹的科學精神。
復習說明文時,可以先引領學生理清說明文的文體知識。說明文分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深入分析近年來的中考題和區模擬試題,探討答題規律,以求答準、答全要點。教給學生科學的答題步驟:認真審題,準確理解題意,明確要求。根據題意,在文中找到相關內容。用文中原話或分析思考的結果推斷結論。
同時細化考點,可以用兩三篇文章來訓練一道題。選擇的訓練文章要典型,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不能出現過多的專業術語,要傳遞正能量、弘揚傳統文化等。針對此文章的命題,語言文字要規范,避免出現表述錯誤和歧義。在這樣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做到及時批改,以期在講題時更有針對性。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