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傳統音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民族音樂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相互融合成為一種趨勢,民族音樂與中小學音樂之間進行融合不僅可以使得音樂教學摒棄技藝性的缺點,還可以對中小學音樂知識內容進行拓展,以此更好地提升音樂教學效果。本文闡述了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意義,并提出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措施,旨在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學;民族樂器;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140-02
【本文著錄格式】丁麗.關于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探討[J].北方音樂,2020,01(02):140-14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相互融合。當前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樂器教學因為本身處于較為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教學中成為重要的內容,其中民族樂器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相互融合是最大的趨勢,為了更好地體現音樂教學的價值,學校在教育教學中要對樂器給予一定的重視,對教學設備進行完善,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放松自己,在對審美能力進行提升的同時,也能夠促進民族樂器的發展。
一、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融合的意義
(一)時代與民族的需求
在當前信息時代,人們對知識的追求往往傾向于快餐文化,這是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與文化之間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另外,加之世界文化處于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使得民族文化在發展中會具有一定的危機感。如果沒有認識到自身文化的特色,僅僅是一味的其他國家的文化思想進行吸收,有可能在這種文化沖擊下失去自身的特色,最終不能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掙得一席之地。于是,民族文化的弘揚發展并不是進行繼承和發展,這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精神問題,還會與自身優秀的文化有關。對民族文化和精神進行弘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是一場持久戰,在這場文化戰爭中,要能夠守好學校這塊陣地,才能夠更好的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以此更好地保護自身民族文化。民族樂器在課堂中進行學習,是當前民族文化的發展趨勢,為了更好地推進民族樂器在中小學課堂中進行融入,首先要能夠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興趣,鼓勵學生對民族樂器進行學習,以此更好地發揮民族樂器的教育作用。例如在民族樂器中,柳琴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將柳琴作為民族樂器的代表融入到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實踐性和文化性結合起來。
(二)強化課堂教學氣氛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對民族樂器進行融合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對教學規律進行體現,以此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音樂課堂教學中將樂器納入到演奏環節中,不僅可以形成較為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還要注重課堂教學對形式來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在教學實踐中,很多音樂教師將民族樂器融入其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面對當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應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開始創設多樣化、創意性的教學方式。在民族樂器的輔助下,教師和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的學習氛圍逐漸形成。此外,民族樂器教學中要注重將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的提升結合起來。利用音樂的方式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氛圍,播放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民族樂器,將身心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
二、民族樂器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措施
(一)完善教學機制
要注重教學機制的完善,政府和學校要能夠意識到民族樂器教學的意義,通過發揮政府和學校的作用,對明確樂器教學工作進行推進。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的方式對樂器資源、教師資源及課時等進行補充。還要注重在客觀環境滿足的情況下,開展樂器課堂,對課堂做好監督,以此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學生的興趣進行調動時,音樂教師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對學生了解的情況下對學生給予一定的關懷,使學生在樂器的學習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例如在進行葫蘆絲教學中,可以利用《月光下的鳳尾竹》與《竹林深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聯想云南傣族的潑水節,讓學生的情緒能夠緊隨樂器的演奏而改變,調動學生學習葫蘆絲的興趣。
(三)強化教師素質的提升
為了促進中小學音樂形象生動的教學,要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輕松的學習。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讓教師能夠認識到民族樂器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民族樂器的學習,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此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進行課堂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師之間進行思考。在對民族樂器進行學習時,為學生歸納民族樂器所能夠表達的意境,例如葫蘆絲一般表達的時間相對悠長,笛子主要是表達婉轉,二胡是表達凄涼等。為此,教師要能夠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民族樂器進行完整的理解,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實踐中進行總結,以此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音樂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學習一小段內容,以此降低教學的難度。在進行樂器教學時具有一定的進展之后,教師要能夠盡量避免權威式的教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演奏教學中,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在樂器最后一個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表演,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提升。通過這些方式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樂器的豐富性,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強化審美能力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是不斷深入、創造以及反思的過程,學生在審美中是其主體。例如在進行樂器學習時教師要注重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開展教學,在教學時給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在設置這個問題時不告訴學生是哪首歌曲,聽完歌曲之后,讓學生思考歌曲中能夠聽出是哪種樂器?每種樂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進行分配的?通過設置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興趣,教師要對音樂課堂進行合理的應用,強化民族樂器的學習。鼓勵學生對民族樂器進行學習,幫助學生緩解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結語
民族文化的弘揚發展并不是進行繼承和發展,這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精神問題,還與自身優秀的文化有關。對民族文化和精神進行弘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是一場持久戰,在這場文化戰爭中,要能夠守好學校這塊陣地,才能夠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以此更好地保衛自身民族文化。要注重教學機制的完善,政府和學校要能夠意識到民族樂器教學的意義,通過發揮政府和學校的作用,對樂器教學工作進行推進。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讓教師能夠認識到民族樂器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進行民族樂器的學習,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還要不斷探索民族樂器的融合措施,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藍光黎.少數民族器樂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推廣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
[2]滕蓓.淺議中小學樂器教學的實踐意義與文化價值[J].樂器,2017.
[3]龐懿.獨立學院音樂教育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
[4]梁蘭丁.中小學音樂教學論之(七)——寫給堅持民族樂器進課堂教師們的一封公開信[J].黃河之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