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云 張曉燕
【摘要】普通高中的音樂教學在完成新課標必修模塊和相應的選修模塊的同時,還向一部分音樂高考生進行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專項訓練,目的是通過高考向音樂學院和高等院校的音樂專業輸送人才。在音樂高考中,聲樂作為必考和基礎課程之一,在高考人數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參考人數逐年攀升。因此,筆者根據多年對音樂高考生的訓練,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就音樂高考聲樂課的教與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音樂高考;聲樂集體課;教與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176-02
【本文著錄格式】孔德云,張曉燕.淺談音樂高考聲樂集體課的教與學[J].北方音樂,2020,01(02):176-177.
普通高中的音樂教學在完成新課標必修模塊和相應的選修模塊的同時,還向一部分音樂高考生進行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專項訓練,目的是通過高考向音樂學院和高等院校的音樂專業輸送人才。所謂“音樂高考生”,就是在音樂方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通過參加音樂和文化課的高考而上大學的學生。在音樂高考中,聲樂作為必考和基礎課程之一,在高考人數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參考人數逐年攀升。因此,筆者根據多年對音樂高考生的訓練,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就音樂高考聲樂課的教與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高考聲樂課概述
聲樂課是音樂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技能課。對于參加音樂高考的學生而言,聲樂是必考科目之一,尤其是報考聲樂專業的學生而言,聲樂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音樂高考學生剛入校時,在聲樂方面無基礎,不了解科學的發聲原理,不具備歌唱的技能和科學的歌唱狀態。目前,高中聲樂課多以集體課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把高中聲樂課姑且定義為聲樂集體課也不無道理。要想提高聲樂集體課的教學效果和效率,聲樂教師很有必要研究和思考聲樂集體課的教與學。
二、聲樂集體課中教師的“教”
(一)利用聲樂集體課的優勢進行教學
1.集中學習聲樂理論。對于聲樂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師可在集體課的教學中講述。諸如:對于幾種唱法的介紹;有關歌唱時對于呼吸、開喉嚨、共鳴、發聲原理、嗓音保健等方面知識的講述,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歌唱的相關知識,并可集體獲得探討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
2.集中進行呼吸和發聲訓練。呼吸和發聲訓練是歌唱的基礎。對于初學者而言,初期的呼吸、發聲訓練的要求是相同的。教師可在集體課里解決呼吸、氣息的控制等問題,如何打開喉嚨獲得共鳴等問題;還可運用不同的發聲練習帶母音進行的練習,或用同一首練習曲尋找或鞏固練聲的感覺和狀態。比如,我在給學生進行呼吸訓練時集體要求:保持氣息: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前方,雙腳平肩站穩,雙手叉放在腰部;用鼻慢吸至下肋間,然后保持10秒鐘。緩吸緩呼: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前方,雙腳平肩站穩,雙手叉放在腰部;用鼻慢吸至下肋間,然后用很輕的“嘶”聲均勻地吹出,保持15秒鐘。
上述練習對于全體學生的要求是一樣的:臉部肌肉放松。吸氣時注意下沉,氣息量不宜過多,并且氣息保持在腰間。氣息連貫、均衡,中慢速度。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其他練習做相關的訓練。
3.按聲部分類進行歌曲教學。對于歌曲教學,在聲樂集體課里可按男女聲部的分類練唱各自的曲目。由于男聲和女聲練唱的曲目不一樣,可將男聲和女聲的曲目分開教學。在同一聲部的教學中,可集體解決識譜、呼吸、咬字吐字、情感處理等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在給學生練唱歌曲時,給男女生布置不一樣的曲目。分別教唱會后,再相應提出訓練要求。實踐證明,按聲部分類的聲樂集體教學,可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聲樂集體課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教學時,可以通過個別、小組抽唱的方式,讓學生相互傾聽,通過對比、分辨聲音的正確與否。學生之間的交流、小組或個別學生的范唱,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聲樂、聽辨聲音的參照和對比的目標,從而提高練習的速度與質量。
(二)利用分類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彌補集體教學的不足
聲樂是聲音的藝術,也是聽覺的藝術。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使聲樂集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顯露出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教師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逐個解決,無法判斷每個學生的氣息位置和發聲狀態等問題的正確與否。因此,教師在聲樂集體課教學中利用集體課的優勢,將學生練習中存在普遍性和個別性的問題加以分類,并按因材施教的原則加以解決,以彌補集體教學的不足。
1.統一解決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把學生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集中進行教學。比如:發聲的狀態與原理、呼吸的位置;氣息的控制和歌唱的連貫;歌唱中咬字吐字、歌曲的分析及情感表現等問題,教師可用一定的課時量加以解決。
2.分類解決典型性的問題。教師在訓練中可以針對歌唱或發聲中常見的典型性問題進行分類教學,以彌補聲樂集體課在針對性方面的不足。比如:針對學生在歌唱中咬字、吐字含混不清的問題;針對學生呼吸支點偏高,造成喉部堵塞、胸悶憋氣的問題;針對學生發聲音量小,發聲機能無力的問題;針對學生發聲中漏氣、造成氣短等諸多問題,教師可用分類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內加以解決。
3.因材施教個別性的問題。對于聲樂集體教學和分類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用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個別教學。這里不再贅述。
三、聲樂集體課中學生的“學”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斯義桂先生來華講學時曾說過:學唱的人要具備三個條件,即嗓子、腦子和心。他說的嗓子,指歌唱發聲的生理條件;他說的腦子,是指歌唱時要善于動腦筋;他說的心,是指學習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摘自《跟我學唱歌》(美聲卷)第35頁,王如湘編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因此,聲樂學習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
1.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話用在聲樂學習上是指:歌唱技能和素養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輕而易舉的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課內學習和課外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不能一曝十寒,,不能“葉公好龍”,不能好逸厭學,引導學生養成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品質。
2.要勤于動腦,善于用腦。聲樂的學習較之器樂在一定程度上有相當的難度,因為聲樂學習是建立在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上完全靠歌者判斷領悟的過程。它是在對“聲音不斷的訓練的過程中制造樂器(聲帶),并且在制造的過程中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沈湘語)。在這個過程中,歌者切忌“有勇無謀”,切忌蠻勁十足,切忌口勤腦懶。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用腦,使其準確領會發聲要領,在聲樂學習上少走彎路。
3.要遵循循序漸進的科學訓練原則。聲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科。學習歌唱發聲,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萬丈高樓平地起”。歌唱技術也是建立在環環相扣的基礎之上,只有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踏踏實實地學習,才能到達理想之巔。
(二)在集體中獲得進步的能量
1.交流。人們對于知識的獲取在某種程度上源于人與人信息的交流,學習聲樂也是如此。聲樂集體課,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對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心得,互相傾聽各自的發聲,互相學習各自的優點,使自己獲得進步。
2.好問。聲樂集體課上,對于自己疑惑的問題要好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相信聲樂集體課上,會有很多的“老師”能使你獲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綜上所述,音樂高考聲樂集體課是既符合一般教學規律,又有其特殊性的教學形式。每一位專業教師,只要把握好聲樂的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正確處理好聲樂集體課中的教與學,相信音樂高考會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王如湘.跟我學唱歌(美聲卷)[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