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導讀:隨著新一輪經濟金融改革步伐的加速,社會資源迎來了重大調整,倒逼金融機構重塑競爭格局,長期依托粗放管理模式的農商銀行在激烈的競爭中必然會遭遇困難重重。要想破解發展瓶頸,農商銀行必須順應時代要求,轉變經營理念,推行自我變革,在新一輪金融行業的洗牌中脫穎而出。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時代,農商銀行要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緊盯農村金融工作中的重點和短板,走出一條普惠金融更深入、業務結構更合理、精細管理更規范、執行能力更到位、金融服務更優質的內涵式發展路子,為了更好實現這一目標,農商銀行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作為。
樹牢黨建“方向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黨的建設提出新的要求,農商銀行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的領導,為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治保證。一要切實提高黨管金融的政治站位。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突出從嚴治黨、從嚴治行的政治導向,以嚴的風氣推進高管團隊提高管理能力、增強風險防控能力、聚焦改革創新能力,確保農商行保持正確的改革發展方向。二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推進基層黨建與金融服務融合互動,將黨建滲透到業務經營、文化打造、隊伍建設、社會履職等方面,提升黨建整體輻射力。同時,注重發揮各黨總支、支部書記的“領頭雁”作用,強化機關、基層掛鉤聯系互動,引導廣大黨員爭做標兵、建功崗位。三要活學活用新理論新政策。自覺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精準扶貧、推動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把黨和政府最關心、最重視的要求落實落地落細,為推動農商銀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堅守路徑“引力場”
從過去幾年的發展經驗和監管政策看,一切熱衷于賺熱錢、賺快錢,脫離本土市場的經營行為都是不可持續的,甚至會導致市場丟失、客戶流失、資金損失,背上沉重的經營包袱,實踐證明,農商銀行推進高質量發展,只有結合自身實際,堅守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不斷謀求與地方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才能實現自身效益的同步提升。一要增加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供給。應根據所在地域經濟總量和產業特點,科學測算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長目標,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靈活運用續貸、循環貸、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產品和工具,盡可能為“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減費讓利,解決融資貴的問題。二要大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應結合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和地方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意見,圍繞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重點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動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產權改革、農產品加工和流通、鄉村旅游開發等領域,滿足傳統產業升級項目和新興戰略產業金融需求。三要落實金融精準脫貧任務。抓好金融精準脫貧工作,是回歸本源、履行責任的重要體現。要圍繞各級政府和扶貧辦工作安排,堅持“戶貸戶用戶還”和“四有一項目”基本信貸條件,持續推進扶貧小額貸款投放、產業扶貧、駐村幫扶等各項工作,在形成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的同時,挖掘扶貧產業新的信貸市場,使精準扶貧與市場拓展深度融合,共促共贏。
嚴防風險“關鍵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范化解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這是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農商行應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要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按照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要求,層層壓實農商行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覆蓋全資產、全口徑、全流程、全機構的風險監測、計量控制機制,完善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防止金融風險傳遞與蔓延。二要靈活優化制度流程。著力加強合規制度建設,細化管理責任,厘清信貸、運營、財務等不同條線間的制度交叉關系,并做好制度規范動態維護。三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嚴管操作風險,嚴查案件風險,嚴盯流動性風險,嚴防信用風險,關注債市風險,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風險。
聚焦創新“突破口”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農商銀行應加快業務創新與服務創新,促進有效轉型,更快融入我國經濟新環境與新格局。一要堅持差異化經營特色。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樣化產品體系作支撐。農商銀行要做的,就是針對縣域產業特點,通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推出符合地方產業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有針對性為目標市場和客戶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和差異化金融服務,加快形成自身的經營特色和競爭優勢。二要形成多元化經營格局。混業經營、多元發展是銀行業經營發展的大趨勢。農商銀行不僅要做精結算、代理、銀行卡以及擔保承諾等傳統業務,還要積極發展咨詢顧問、資產管理、托管以及交易、銷售和稅務、外匯、債券等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務,全面提升農商行金融市場競爭力。三要建立科技化支撐體系。當前,用金融科技改變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在數字化中國的大背景下,農商行應將“互聯網+”上升到戰略高度,積極探索寓金融服務于社交、旅游、醫療、消費等場景的線上金融生態,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提升智能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水平,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引爆考核“動力源”
農商銀行要真正發展成為現代金融企業,就必須建立一套嚴謹、科學、精細的考評體系,在獎懲機制上脫胎換骨。一要制定嚴格公平的考評機制。總行的專業部門,在研究制定績效考核體系時,無論是高管層還基層員工,都要把支農支小、資金組織、不良化解、代理銷售、傭金收入、風險管理等各項業務的完成情況,與自身績效工資、履職評價和提拔任用相掛鉤,樹立全員營銷、業績優先、獎優罰劣的價值導向。二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層次。在考核指標的設定上,要拉開總行機關行級領導之間、總行機關部室之間、基層員工之間的績效薪酬差距,實行分層級考核,體現工作量不同、責任大小不同,確保從總行的高管層到基層員工,都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同時,加大基層邊遠地區的獎勵資金傾斜力度,確保在基礎差的地方工作也不吃虧、不心寒,釋放正能量。三要注重客戶導向的考核定位。根據基本戰略規劃并結合當今行業形勢與經濟環境,逐步將績效考核由規模向綜合效益、客戶導向轉變,提升客戶在行綜合資產的客戶價值等級考核以及提升客戶與本行之間的黏度的產品覆蓋度考核,全力打造服務于客戶運營的“以客戶為中心”考核體系。
打造文化“新高地”
卓越的企業建筑于卓越的企業文化之上。俗話說“一年企業靠運氣、十年企業靠經營、百年企業靠文化”。面對同業競爭的激烈態勢和和較長的經濟轉型期,農商銀行迫切需要以優秀的企業文化激發全員的經營活力,提高核心競爭力。一要與時俱進,建設先進的制度文化。打造先進的企業文化,離不開完善的規章制度,農商銀行應緊緊抓住全國農信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發展機遇,結合新時期境內外的監管政策,完善公司治理、創新產品、風險防范等為導向的現代銀行機制。二要打造品牌,創建優質的服務文化。進一步修訂服務標準,完善服務設施,改進服務環境,提升服務人員的技能和素質,打造富有農商銀行特色的服務文化。同時,積極參與各項公益事業,開展助學、助老、助殘等公益活動傳遞社會正能量,提高社會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三要以人為本,培育健康的用人文化。農商銀行應打破論資排輩、憑票、憑關系、憑個人好惡用人等陳舊觀念的束縛,在用人導向上更加重視“德、能、勤、績、廉”的考察考核,讓那些政治堅定、能力出色、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班子中來,同時,還要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標準,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情懷、有責任、有能力的基層干部,為農商銀行的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保障。
(作者單位:九臺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