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春
【中圖分類號】C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16-02
山東省乳山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政府投資建設的一所公益性學校,以各學段在校學生為主要服務對象,為其提供每年至少一次、每期至少一周的綜合實踐教育活動。課程等軟實力是基地發展的生命線,為真正發揮“后來者優勢”,基地教師守正創新,打造精品活動項目,提升基地軟實力。
一、準確把握教育發展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教育的目的,在于樹德增智,在于強體育美,不可偏廢。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現狀,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與立德樹人的目標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多,近視和超重成了孩子們的“隱形健康”問題,穿梭在補習班、埋頭于作業本,課業壓力讓孩子們看不到云彩花朵、聽不到鳥叫蟲鳴。可以說,“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既是立足于立德樹人的長遠要求,也是著眼于當下的現實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體驗活動的樂趣,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服務。綜合實踐基地是在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推動下的新生事物,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我市基地在新時代新背景下,順應了教育發展新常態的規律與要求,符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新的戰略任務和戰略方向,是踐行教育部“寫好教育奮進之筆”活動的最好詮釋。我市基地“要鍛煉孩子的能力,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讓孩子去實踐、去操作、去體驗,至少去認識”的理念,體現了基地教師的責任擔當。
二、重點強調課程意識,培養教師課程開發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是一門經驗課程、實踐課程。從發展趨勢來看,課程建設之類的軟實力決定了基地發展的方向與未來,而教師的課程意識決定了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打造精品活動項目,首先要轉變教師慣有思維,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
基地新上崗教師都要依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識培訓,在此基礎上,開展“同課異構”磨課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檢驗教師的課程意識。真正從學生需要出發,從活動的目標定位、活動流程的設置、時間的分配、學情分析、活動的可行性預設等方面著手,根據綜合實踐課程的特點,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積累、心理特點及興趣愛好等綜合考慮,完成活動項目的教案、課件、微視頻、拓展資料等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的是學生沉浸式體驗、層進式學習,教師是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認知和深度體驗的關鍵,教師的課程意識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影響甚大。要求創設各種情境、聚焦具體問題的方式層進提升活動項目,在學生感知、觀察的同時,通過問題串聯,調動他們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循循善誘,強調學生的體驗過程,一步步呈階梯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體驗、思考、總結,學生就會感知到自己的進步。在實踐體驗的同時,培養其搜集和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強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就價值體起到積極的正面引導,培養科學的態度和責任感。
三、科學設計活動項目,保障基地可持續發展
基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情景式問題導入、探究式問題解決、合作式交流分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乃至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利于其成長發展。基地課程的開設就是開設傳統學校開設不了的,要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著眼于基地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能力的首選。我市基地由此規劃了規模較大的創客空間和學工車間,還開設VR體驗、智慧物聯、人工智能等課程,這些課程內容契合當下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著眼于科技前沿和熱點領域,符合未來發展方向,讓我市的孩子足不出戶就能夠觸摸當前世界最領先的科技,以此提升整個基地的課程檔次。這些課程的學習都要基于學科知識的支撐,離不開學科知識的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完整模式應該是“學校—基地—學校”的三步曲,通過學校教學對學生進行啟蒙,然后通過基地活動對學校教育進行深化和拓展,在基地教育中生發的需求點、興趣點、閃光點、聚焦點和課程實施靈感,需要在學校教學中進一步鞏固、強化、驗證和突破。概括的說,基地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實驗田,可以彌補學校教學的缺陷,少走彎路;所以,基地精品課程的開發設計,要結合傳統學校的教學需求,考慮補齊學生短板,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每個人都享受到實踐活動的陽光雨露。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課程建設,我們一直在路上,現在邁出的每一步都在通向未來。基地教師不懈怠不松勁,讓這份堅守播下的夢想種子,能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