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強
【摘要】目前許多鄉村的幼兒園出現教育小學化。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將課本的知識死搬硬套傳授給幼兒,不再用互動游戲的方式去引導小朋友。這種現象的出現完全違背教育的理念,這么做不僅不能使孩子們學到知識,而且還會扼殺孩子們想象力創造力,影響他們身心的發展,并且可能會影響他們將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本文探討為什么會形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這種現象以及如何去應對。
【關鍵詞】鄉村幼兒園? 幼兒的全面發展? 小學化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021-01
1.引言
幼兒園教育逐漸偏離教育理念,小學化現象的出現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警示。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下,每個人似乎都在努力拼搏著,絲毫沒有停下腳步。這種現象同時也波及到幼兒園的孩子們,家長們為了自家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給孩子上各種特長課,給孩子制訂了各種各樣的計劃,孩子的童年只有在知識的海洋里,而無暇去閑想。孩子們失去了想象力創造力,失去了這些本來屬于這個年紀專屬的印記。
2.鄉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形成的原因
2.1當代競爭激烈的社會大背景
幼兒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對孩子給予過高的期望,同時也對孩子有較高要求以及較為嚴格的學習計劃。給幼兒報了許多特長班,目的為了去發掘幼兒的能力,卻不知道這樣只會扼殺幼兒一些天性。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上對孩子的學習更為看重,這就導致了幼兒們在幼兒園階段就接受了這種“應試教育”的學習方式。這么做不僅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也極大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相對于來說,鄉村的條件不太健全,家長們也是對孩子們的期望高,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離開這個小鄉村。這就影響孩子們被迫去過早的接受這種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有影響。
2.2鄉村幼兒園的競爭
在鄉村這種環境下有許多民辦的幼兒園,大部分以營利為目的,幼兒園教師的教學資質不太高,并且在教育這方面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幼兒園為了生存,就必須吸引更多的生源,因此,使本來的課程更加“小學化”以為了學生提前適應目前學習的大環境。不考慮學生的心理上是否接受這種教育方式,只是單純為了學生去學習。
2.3社會對幼兒教育不夠重視
說其教育,每年大家都會去關注高考怎么樣,學生在備考期間怎樣的辛苦與煎熬,在備考期間怎樣去準備之類的話題。而很少去關注幼兒教育怎樣,當然在一些大城市也會有一些專業的幼兒教育機構,對孩子的教育十分專業。但是在大環境下幼兒教育還是一件被人忽略的話題,特別是在鄉村,對于家長來說中考和高考才是孩子的關鍵時刻,卻忽略了初始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幼兒教育時就體會到了學習的枯燥,在將來學習過程中也會感覺到更加枯燥乏味,而對于家長來說只會去逼迫孩子去學習,而不會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發展。
3.鄉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應對措施
3.1加強教育部門的監管
幼兒教育可以算是教育部門一個疏忽的點,沒有相對來說統一的課程和健全的教育體系。只是每個幼兒園有著自己的自主權。因此教育部門應該統一教育課程并且建立一個健全完整的教育體系。嚴厲打擊這種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對出現問題的學校進行整改。并且在社會普及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3.2學生家長思想的轉變
幼兒園的教育也是迎合著學生家長的要求,因此改變學生家長的觀念,是祛除這種小學化問題的關鍵。大力普及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園在接受幼兒新生時,都需要給學生家長上一節教育課,對孩子如何去發展,贏在起跑線的真正的教育方法方式,如何去發掘孩子的想象力行動力以及各種屬于孩子的天性。并且對孩子心理健康發育也要注重,引導孩子去擁有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并且發掘孩子的特長,在幼兒時期孩子的特性更加單純,更加容易袒露出。
3.3加強幼兒園自身的監管
幼兒園自身需要踐行教育的理念,遵守教育部下達的規章制度。對于幼兒園領導需要較高的責任感以及工作能力,需要做出正確的指示并且制訂一套科學有效可行的教育體系。并且對幼兒園教室的選拔也要有嚴格的制度。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人品都要有嚴格篩選。幼兒園之間也要相互溝通,相互聯系,經常派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對如何發展幼兒的問題探討,相互進步,相互監督。有優秀的地方,相互借鑒,并且有問題相互指出,旨在為了幼兒園的發展,更為了幼兒的發展。
4.結束語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不僅僅局限在這個問題上,也反應出這個社會教育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對幼兒教育的不成熟,對教育理念的偏差,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幼兒園教育是人生階段最為關鍵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成長以及對學習的態度,興趣。因此幼兒園教育的問題值得我們保持關注的態度。
參考文獻:
[1]周芬,周先進.幼兒教育“小學化”弊端及對策研究[J].教育觀察,2018(18):40-43.
[2]高祥,郭平.鄉村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困境及解決路徑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14):5-6+46.
[3]石琳.幼兒園“小學化”的困境與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研究[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6):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