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陽


[摘 要]法國科技社團是推動法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其較為成熟的運作模式和治理結構保證了社團的持續發展和科學使命的實現。該文調研了法國科學促進會、法國核能學會等在各自學科內最具影響力的14個科技類社團,通過梳理法國科技社團的使命和特征,分析其治理結構、人力資源、財務情況等內部運作模式,以及會員關系、行業網絡、學術網絡等外部社會網絡,總結了法國科技社團的運營模式和經驗,為我國科技社團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社團 內部治理 社會網絡 法國經驗
[中圖分類號]G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9596(2020)03-0011-10
據世界銀行統計,2018年,法國的研發投入達608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9%。截至2019年,法國共產生菲爾茨數學獎獲得者13名,位居世界第二[1];共獲得諾貝爾獎9個,位居世界第四[2];2018年,法國專利申請數量排名歐洲第二,法國科學出版物的質量排名世界第四[3]。法國不僅在經濟、軍事、科技上實力雄厚,在科學思想的傳播、科學家群體的聚集、科學界對責任和使命的追尋等方面亦成為世界先驅。法國科技社團具有獨特的運行及管理特色,筆者在巴黎政治大學交流期間對法國醫藥衛生、生物、地質、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的14個影響力較高的科技社團進行了調研①,分析了法國科技社團的使命、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社會網絡,為我國科技社團的建設提供參考。
一、法國科技社團的使命和特征
法國具有數目眾多的社團組織,所屬的領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在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截至2017年,法國共有約150萬家活躍的社團組織[4],這些組織的名稱以association(協會)或société(學會或協會)為主,還包括comité(委員會)、conseil(理事會)、union(聯合會)、collège(學院)、groupe(社團)等。法國專門針對社團組織的法律《非營利社團法》名稱為“Association loi 1901”,使用“Association”作為法國社團的統稱[5]。
(一)科技社團的使命分析
法國許多科技社團都具有上百年的歷史,有些團體創建于十九世紀的科學大繁榮時期,往往是由科學家群體為實現崇高理想而自發集合起來的,對自身的定位往往非常具有歷史使命感。19世紀科學專業化和職業化浪潮中涌現了大量的同行社團,將職業科學家和業余愛好者兩個群體聯系在一起,這些同行職業化社團包括法國園藝學會(1827年成立)、法國地質學會(1830年成立)、法國昆蟲學會(1832年成立)、法國氣象學會(1848年成立)等[6]。這些社團的使命通常是促進學科的專業化發展,加強從業者和愛好者群體的交流。以法國昆蟲學會為例,法國昆蟲學會由少數昆蟲學家和社會地位較高的業余愛好者于1832年共同創辦,長期致力于昆蟲學的發展。100多年來,隨著外界環境和組織內部的發展變化,其使命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創辦初期設立了“為昆蟲學發展做貢獻”的目標,運營范圍限定在昆蟲學領域;隨著學會的發展壯大,其使命也擴展到與昆蟲學相關的農業、工業、藝術和醫學等領域;隨著外部環境和組織內部的不斷變化,其使命更多地開始強調社會責任和人類使命,“促進法國和外國動物學的研究,保護某些生物群落”。雖幾經調整,其目標始終沒有偏離承擔科學家與業余愛好者之間重要紐帶的角色,學會還為其成員創建了實踐共同興趣和研究探索的工作社群,成員們也忠于學會的宗旨和傳統,使得法國昆蟲學會得以不依靠任何國家補貼,僅依靠成員的貢獻和捐款維持運營,始終保持著昆蟲學研究的熱情和凝聚力[7]。
另外,有一類社團的使命聚焦于科學本身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共同命運。例如,創立于1872年的法國科學促進會(AFAS),其創辦者就是一群具有遠大科學理想的科學巨匠,AFAS章程明確提出將“從純理論和實際應用的角度促進科學的進步與傳播”作為唯一目的,面向的群體是“所有認同科學技術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認同科學技術文化是充分行使公民身份基本條件的人”,AFAS的首要任務是“在科學技術進步主導著社會發展的當下,科學家必須能夠回答公眾的提問”[8]。類似的,創辦于1973年的法國核能學會也將普及核能知識、助力公開辯論、促進世界核安全作為使命,而不僅僅關注核能學科和技術的發展,更要利用核能技術為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解決方案。此外,法國核能學會還秉持確保科學卓越性和技術嚴謹性、促進知識開放和交流、向公眾告知并接受質詢、聯合科學家群體的宗旨[9]。
通過訪問14個社團的官方網站,結合社團簡介、章程等內容提煉出社團使命文本并進行分析,發現最高頻的表達為“促進學科發展”,體現了組織的“互益性”和天然職責;第二個高頻詞是“交流”,包括同行業交流、會員交流、學界與業界的交流等;另一個高頻表達是“知識的傳播”,體現了科技社團對學科知識的傳播和科普的功能。與美國科技社團強調“對會員的服務”不同[10],這14個科技社團中,僅有兩家在使命文本中直接強調了“會員”,其中法國植物學會強調“促進會員的研究”等工作,法國地質學會強調代表和保護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利益,而其他社團更多使用“從業者”“專業人員”“對本學科感興趣的公眾”等表述,由此可以推測,法國科技社團的凝聚力更側重于依托科學家群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同行、同好的交流聯動,面向比“會員”范圍更廣的社會公眾,以“使命”為驅動力。此外,促進學科的實踐應用、強調與企業和公共部門的交流、吸引和培育青年群體也是許多學會的宗旨。
(二)特征分析
基于對14家科技社團章程、歷史背景和會員手冊等的分析,可將法國科技社團根據生命歷程和發展特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政府主導、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成立、完成特定使命后獨立發展的社團,如法國數學學會是在1870年普法戰爭中戰敗后,由政府主導、整合科學界資源、為彌補橋梁技術的落后而成立的。發展至今,法國數學學會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數學會議中心,作為獨立的社團組織,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大學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活動[11]。第二類是政府為攻克某項科學難題大量出資成立的社團,如法國消化道癌癥聯合會,成立于1988年,為解決消化道癌癥問題而成立,獲得了國家癌癥聯盟的多項資助,已完成100多項公共部門主導的治療試驗[12]。第三類是學科愛好者和科學家群體自發組成的科學團體,如法國植物學會、法國地質學會、法國核能學會等。這三類社團的政策倡導和公共影響各不相同,主要取決于其使命和領導者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例如法國植物學會、法國昆蟲學會、法國地質學會等專注學科研究的組織在公共事務領域相對較少發聲,而法國核能學會雖未依賴政府資助,但由于核科學家和行業工作者在核電、核安全與環保領域的積極倡導行動,在法國能源領域乃至國際能源領域的公共決策都形成了獨特的影響力。
(一)會員關系
法國科技社團的會員關系網絡較為發達,會員人數與社團規模各不相同,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一般而言,會員享有資料訂閱、參加會議、參與活動等方面的優惠,并且通過科技社團加強同行交流和知識共享。會員類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會員,一種是機構會員。其一,個人會員由業內專家、企業家、學者、教師、學生、退休人員等構成,依身份不同收取不同額度的會費,在校學生往往享受最低額度的會費,例如,法國核能學會的學生會費為10歐元/年,而已工作的會員會費則最高達150歐元/年,享有無差別的會員待遇。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打造產、學、研、教融合的交流平臺,并且專門設置了青年委員會,注重核能青年從業者的培養。其二,機構會員的成員包括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等。例如,法國航空航天學會與企業的合作較為深入,其機構會員包括航空航天領域的66家企業,由副主席直接管理,許多龍頭企業的高管還擔任技術委員會重要成員,帶領和吸引更多的基層員工以個人會員身份加入,形成聯動效應。許多重要的行業會議都由固定的企業會員提供贊助和支持,確立了影響力較大的行業年度會議傳統,實現了航空航天領域的品牌效應。企業會員不僅參與社團發起的產學研結合的各類活動,還通過捐款,源源不斷地為學會提供資金。
有些科技社團的會員關系是依托學科專業性和知識性建立的,入會要求較嚴格,會員身份依據專業程度來劃分,收取階梯會費。例如,法國植物學會的會員分為四類:正式會員(個人和法人會員)、準會員、贊助會員和榮譽會員。個人會員需要通過學會的兩名正式會員介紹,提交申請獲得批準方可入會,會費為50歐元/年;法人會員要求應為有合法身份的法人,會費標準為個人會員的3倍,150歐元/年;準會員是指正式會員的配偶等可注冊為準會員,也需支付會費;贊助(捐款)會員的身份一般由理事會授予,捐款金額至少為正式會費的60倍;榮譽會員主要是為學會提供服務和做出貢獻的人,由理事會授予,享有終身會員身份,無會費[20]。
(二)行業網絡
法國科技社團的行業網絡主要通過以下三類活動建立的。
1.建立行業數據庫,進行咨詢倡導。專業性較強的科技類社團大多建立了圖書館和數據庫,面向會員和公眾提供借閱、訂閱和咨詢服務,如法國地質學會、法國核能學會、法國昆蟲學會等,并以此為依托擴大收入來源,為公共部門、私營部門提供行業咨詢。同時,科技社團也積極組織和參與公共辯論和政策倡導,依托本學科的專家學者形成智庫,接受公眾質詢,向政府獻言獻策,進行政策倡導。一方面通過政策建議吸引公共部門的研究資金支持,如法國血管生成學會;另一方面構建公眾和政府對話的渠道,將社區的聲音帶到媒體和政治領域,如法國數學學會。
2.建立多種社交渠道,激活行業網絡。法國科技社團為本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從業人員建立了形式多樣的社交渠道,加強學者、教師、企業主、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和黏性,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主要形式包括:一種是組織行業會議來擴大收入、提升業界影響力。科技社團一般每年舉辦1~2次行業會議,并在會上頒發各類年度獎項;每周、每兩周、每月或每季度持續舉辦各類研討會、小型主題會議、沙龍、晚餐會、科技主題的特別會議、旅行會議等社交活動。一種是開展培訓和調研活動,與全國各地的大學、科研機構、地方行業協會、工會、社團組織合作進行。例如,法國地質學會每年舉辦夏季學校,培訓地球科學領域的教師、學者及行業人員,定期組織為期約一個月的區域地質調研活動,參觀自然地質遺址和礦區。
3.構建科技社團—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間的多維合作關系。例如,法國地質學會與行業內的30多個學會形成了伙伴關系,法國國際宇航聯合會與11家不同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和政府間組織之間建立了合作關系。類似地,法國核能學會設置了7個主要業務部門來維系伙伴關系,包括區域部門、國際部門、青年部門、世界核婦女組織部門、學生部門、智庫部門和技術部門。僅國際部門就成為世界核文化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下設亞太社群(Le groupe Asie-Pacifique)、法國-美國社群(Le groupe France-Amérique)、奧地利社群三個結構較松散但能量強大的國際團隊。其中,亞太社群利用法國核工業的研究成果為亞洲的發展提供幫助;法國-美國社群是美國核學會在法國的分部;通過加強法國與美國在企業界、政府部門、大學和國家實驗室等在核能方面的合作,提高兩國核工業的研究水平;奧地利社群致力于為設在奧地利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等國際組織提供知識服務。此外,世界核婦女組織的法國分部也設在法國核能學會,其主席、財務主管、秘書長等決策和管理職位都為女性,促進了法國年輕女性在科學或技術專業方面的行業地位和話語權。
(三)學術網絡
法國科學團體的學術網絡非常發達,可追溯到18世紀,幾個世紀以來形成了高度的國際影響力。許多科技社團都出資設置學科獎項,用以促進學術交流、選拔優秀人才、樹立學術權威、形成學科公信力。例如,法國地質學會每年一次定期舉辦地質學領域的評獎活動,通過考核候選人的學術貢獻、行業貢獻和對社會的貢獻,選出2個優秀博士論文獎和3~4個地球科學專業獎項。法國核能學會的獎項設置尤為豐富,包括:①個人或集體獎,獎勵對核能科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候選者;②青年學者獎,鼓勵青年人了解核能知識、投身核能行業;③女性核能獎,專門獎勵核能行業的女性從業者和意見領袖;還設置研發、優秀論文、技術創新、教學和培訓、公共信息和宣傳項目等多種獎項,授獎領域不限于核能,還包括科學、技術、生物、醫學、社會、信息或經濟等多個領域。
大多數法國科技社團都創辦了本領域的學術期刊,由理事會成員或咨詢專家兼任編委會委員,見表1。這些期刊往往具有較高的國際聲譽和學術影響力,體現了社團的學術地位。許多歷史悠久的學術期刊還是法國科學發展史和學會發展史的記錄者。學術期刊、科學專著、行業報告等出版物也為科技社團提供了收入來源和交流平臺。
四、法國科技社團運營經驗啟示
法國科技社團歷史悠久、發展成熟,在法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歐洲乃至世界的科學體系中獨樹一幟,形成了鮮明的運營特色。綜合前文分析,可將法國科技社團的運營經驗總結為以下兩方面的特色。
(一)內部治理結構精簡高效,以“使命”驅動社團發展
法國科技社團內部治理特色是人員精簡、層級較少。在會員大會的決策下,形成理事會、委員會和專業部門三個層級的治理結構,以“少數固定員工+大量志愿者”的模式,通過較少的人力成本,完成了大量工作,建成了業界影響力強大的社團組織。首先,法國科技社團的凝聚力更多表現為“使命驅動”,而非“會員驅動”,許多科技社團歷經百年,其使命至今仍未偏離最初的宗旨。科學家群體聚集在一起,應堅持“初心”、科學管理、服務公眾和社會,從而引領科學發展。第二,法國科技社團的資金來源較為豐富,既接受政府大量資助,也依靠會費、捐款和自主經營收入,還進行資本化運作。多元的收入模式保障了社團運營的活力和效率。第三,法國的公共生活中傳承了公開辯論、全民參與的傳統,科學家、科學熱愛者和公眾還通過科學來行使公民權利,科學事業的公民參與度高,也為科技社團大量聘請志愿者創造了條件,節約了運營成本,管理靈活度高,同時篩選和培養出潛在的行業行動者。因此,科技社團更應該積極開創科學家與公民、與政府、與私營部門對話的渠道,以傳播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教育、在科學界和公眾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為己任。
(二)外部社會網絡高度發達,通過多維關系集聚行業資源
基于本次調研,可見法國科技社團十分注重社會關系網絡的構建,在法國的公共生活和科學界都形成了獨特的影響力,其成功經驗在以下三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參考:第一,構建以個人會員和機構會員為主的雙重會員網絡,匯聚業內科學家、行業領袖,以大學、行業、協會、企業等機構會員帶動個人會員,保障持續穩定的收入和豐富的行業資源。第二,依托社團優勢資源,建立行業數據庫,提供行業咨詢與政策倡導。科技社團整合形成產、學、研、教四位一體的開放交流平臺,培養了青年從業者和支持社團未來發展的新鮮血液,同時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參與國際事務,形成科技社團—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間的多維合作關系。第三,創辦學科領軍期刊,設置行業權威獎項,發掘未來學術新星,引領社團科學發展。法國科技社團在本領域創辦了著名的學術期刊,出版學科專著、報告,以非營利機構的身份設置行業獎項,為青年學者提供更廣泛、更多元、更包容、更平等的學術平臺,贏得了較高的行業聲譽和學術影響力。
綜上,對我國科技社團發展提出以下建議:科技社團應充分發揮科技社團的科學使命,凝聚和維護科學家群體,維護科學的嚴謹性和開放性;充分發揮技術專家和行業領袖的引領作用,提升管理層的專業性和效率,與公、私部門的多種機構開展合作,構建密切的會員網絡,擴大收入來源;建立專業志愿者的參與模式,提高社團的社會網絡粘性,為未來發展儲備人才;立足優勢學科和數據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國際期刊,充分發揮社團的非營利性質,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和全球治理,在國內外學科領域發聲發力。
法國的科技社團還構建了公民—社團—政府的平等交流機制,形成了開放包容的科學環境,這也得益于法國《非營利社團法》為公益類社團組織的結社自由、學術集聚和公民參與提供了立法保護和制度規范,保障了科學家自發組織的學術社團或興趣類團體擁有足夠的自治空間。法國政府幾乎不參與科技社團的運營或對其施加影響,這為科技社團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面對新時期的社會治理形勢,為促進科技社團在政府、公眾、社會團體之間發揮協同治理和橋梁作用,應進一步完善非營利組織的法律保障體系,擴大自治空間,激發科技社團的活力,強化科技社團的智力支撐和創新激勵職能。
說明
①感謝西安交通大學孟凡蓉老師研究團隊的支持,部分影響力較高的科技社團是根據其主辦期刊影響因子排序獲得的,包括:法國植物學學會、法國昆蟲學學會、法國漁業學學會、法國公共衛生學會、法國地質學會、法國數學學會、肌萎縮、惡病質和消耗性疾病學會、法國消化道癌癥聯合會、法國腫瘤心理學學會、法國血管生成學會。本文還選取了公共影響力較強的法國科技社團,包括:法國核能學會、法國航空航天學會、法國科學促進會、法國工程師與科技工作者協會,感謝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科技處二秘茹志濤先生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國際數學聯盟[EB/OL].[2019-12-10].https://www.mathunion.org/imu-awards/fields-medal.
[2]諾貝爾獎[EB/OL].[2019-12-10].https://www.nobelprize.org.
[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EB/OL].[2019-12-10].https://www.wipo.int/edocs/plnkdocs/en/wipo_pub_gii_2018_fr.pdf.
[4]法國《非營利社團法》[EB/OL].(2020-01-01)[2020-01-03].https://www.legifrance.gouv.fr/affichTexte.do?cidTexte=LEGITEXT000006069570&dateTexte=vig#LEGISCTA000006084157.
[5]Viviane TCHERNONOG.Les Associations:tat des lieux et volutions,vers quel secteur associatif demain?[EB/OL].(2019-05)[2019-07-25].http://addes.asso.fr/wp-content/uploads/2018/10/Tchernonog_associations_FCC_2018.pdf.
[6]米歇爾·布萊,埃夫西繆斯·尼古拉伊迪斯.科學的歐洲:科學地域的建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7]法國昆蟲學會[EB/OL].[2019-12-10].https://lasef.org/publications/le-bulletin-de-la-sef/.
[8]法國科學促進會[EB/OL].[2019-10-15].http://www.afas.fr/histoire-de-lafas/.
[9]法國核能學會[EB/OL].[2019-07-25].http://www.sfen.org/.
[10]吳迪.美國科技社團發展概況及管理體制[M]//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美英德日科技社團研究.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11]法國數學學會[EB/OL].[2019-12-07].https://smf.emath.fr/.
[12]法國消化道癌癥聯合會[EB/OL].(2019-06-10)[2019-10-15].http://www.ffcd.fr/index.php/ffcd/nos-actions.
[13]楊書卷.美國IEEE科技社團運營模式的案例分析[J].學會,2017(5):30-36.
[14]Pro Bono Lab[EB/OL].(2019-06-10)[2019-07-15].https://probonolab.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01611%20-%20Pro%20Bono%20Lab%20-%20NAT%20-%20Panorama%20du%20pro%20bono.pdf.
[15]法國地質學會章程[EB/OL].[2019-07-25].https://www.geosoc.fr/propos-html/statuts-ethique/statuts/file.html.
[16]張金嶺.法國社團組織的現狀與發展[M/OL]//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11—2012).[2019-07-03].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databasedetail?contentType=literature&subLibID=&type=&SiteID=14&contentId=766586&wordIndex=5.
[17]法國消化道癌癥聯合會2018年新聞信[R/OL].[2019-10-15].http://www.ffcd.fr/DOC/NEWSLETTER/FFCD%20Newsletter%20-%20Novembre%202018.pdf.
[18]法國航空航天學會章程[R/OL].[2019-07-10].https://www.3af.fr/system/files/nouveaux_statuts_3af_votes_par_age_30-09-2011.pdf
[19]法國航空航天學會2014-2015年度報告[R/OL].[2019-09-10].https://www.3af.fr/system/files/3af_rapp_annuel_2014-2015_web.pdf.
[20]法國植物學會章程[EB/OL].[2019-09-20].https://www.biusante.parisdescartes.fr/s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