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霞
【摘要】數學是中學核心教學學科,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關鍵渠道。目前,我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與課堂效果低下的雙重問題,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十分有限。將多元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其中,為學生營造適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探知欲望,內化數學知識。本文將以課堂導入為切入點,略談多元情境創設中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改革。
【關鍵詞】多元情境? 中學教學? 認知特征
【課題】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學數學課堂“情境導入”模式的研究》專題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3373。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131-01
情境,是指教師為了開展教學內容創設的一種氛圍。情境教學與情景教學不同,不僅僅包括生活場景,物理情景也是情境教學的一部分。多元化的情境可以能夠起到知識滲透的作用,影響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授課內容的傳授量,教學過程中會將教學知識點直接提煉出,直奔主題開展教學內容,忽視了課堂導入的情境設置,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學習狀態都無法快速調整,增加了學生與知識學習的生疏感。由此可見,在課堂導入階段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精益求精,設置主題
課堂導入有著知識導入與情感導入的雙重作用,幫助學生及時的調整上課心理狀態,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課堂、學生與知識之間的情感距離,消除隔閡使其更好的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在課堂導入階段構建情境,可以通過氛圍的影響與滲透,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提升學生與數學課堂的情感契合度[1]。情境構建是否得當將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情境的主題是否清晰,是否契合課堂教學內容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設置情境的過程中應該精益求精,反復的錘煉主題內容,并堅持以下幾點原則:第一,情境主題清晰明確,學生在進入情境的過程中能迅速理解情境所要表達的主題內容;第二,情境短小精悍,由于課堂導入時長有限,教師在設置情境時要精簡主題內容,合理控制營造情境的時間;第三,同教學知識點存在著的一定的契合性[2]。
例如:在進行“相似三角形”教學時,課前可提出“誰能想出測量我校廣場上旗桿的方法?”同學們可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有的說爬上去用尺子測量,有的說把升旗繩取下樣測量,有的說利用升旗繩把尺子拉上去測量,還有的說把旗桿放倒測量,這時候教師適時引入相似形,利用同一時刻太陽光下的桿高和影長成正比引出新課。
在《相交線與平行線》一課的導入中,部分教師在選擇課堂導入情境構建主題的過程中通過選擇“相交線”的諧音運用實物“香蕉”進行課堂導入,看似有趣但實則效果不佳。主要在于“相交線”與“香蕉”之間的關聯性僅在其音,學生或許會覺得有趣但卻無益于“相交線與平行線性質”學習,課堂導入有效性不高。教師可以選用“鐵軌”、“筷子”、“馬路”等圖案進行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夠更好的銜接課堂教學內容,真正的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二、多元情境,導學知識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課堂導入的作用主要為幫助學生導入課堂知識學習與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精細化的分析,知識導入功能又可以分為復習知識導入與新課知識導入兩個方面。
(一)知識復習導入
知識復習導入是中學英語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導入模式,這與數學學科知識特點有著直接關系。數學新知識的學習與舊知識之間聯系較為緊密,呈現出一定的邏輯關系,并且絕大多數的數學新課學習都建立在已有的教學知識體系上[3]。因此在知識復習導入的過程中,教師構建學習情境時,可以將相關的數學知識融于情境當中。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情境導入構建中將“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融入到情境中,設置情境“小明買課外書,數學課外書單本5元,一共花費了20元,請列出買書數目的一元一次方程”。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迅速列出方程,此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如果花費大于20元,至少買了多少書如何運用方程表達”,學生被教師迅速的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
在教學一次函數時,在引入“常量”和“變量”時,教師適時引入“行程問題中速度不變,路程和時間的關系”,“長方形周長不變,長和寬的關系”,“圓周率一定,圓面積和半徑的關系”,引時再配合以一定的動畫,把學生真真切切地引入情境,再從情境中進入課堂。
(二)新課知識導入
新課知識直接進行導入一般應用于新模塊的數學教學的課堂情境導入當中。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連接性不大[4]。教師在針對數學新知識構建導入情境時,教師應該抓住“新”、“奇”、“趣”三大特征,并要保持情境中的導入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抓住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幾何圖形》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鳥巢”、“水立方”等圖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迅速融入到教師構建的情境當中,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大感興趣。同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其外形,設置尋找不同圖形任務,刺激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新課知識后將幾何圖形與生活中的現象進行連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導入看似作用微小但卻不可或缺,教師在構建情境的過程中應該詳細分析課堂導入的作用以及主題,合理設置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麗.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探究[J].少男少女,2018,2(9):41-42.
[2]李丹丹.初二學生全等三角形學習情況的調查與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7.
[3]唐瑤.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4]許小丹.中學數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8(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