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王欣笛 耿菲 王銀環 張田
【摘要】目前,國內對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模式有所不同。本項目從2015年開始,對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社會保險? 衛生事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249-02
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在教學中開設解剖學,是很有必要的。
國外醫學院校對人體結構課程的教學多采用直觀教學和PBL教學,并且在教學中注重整合其它相關內容。國外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等專業的醫學內容教學,目的性很強,內容較多,從人體結構,到人體功能,到臨床疾病,均有所涉及。國內醫學院校對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多采用傳統模式,將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分別講授。以汕頭醫學院為代表的部分醫學院校,將醫學基礎課程按照功能系統進行結構、機能、疾病等多層次的整合。醫學教育從生物醫學導論、人體結構學、人體機能學、人類疾病病原病理學基礎、臨床醫學基礎及人類疾病學概論六個方面,依據學科內在聯系,重構了課程體系。這樣的改革較徹底,但對教師和學生要求均較高,一般是針對長學制或留學生開設。相當多的院校是以學科為出發點,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實驗班中實施。
1.社保、管理等醫學相關專業的醫學教學
為適應學科發展的趨勢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內許多醫學院校增設了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等與醫學健康相關類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在掌握醫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與臨床醫學專業要求不完全一致。國內有部分醫學院校,如安徽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針對衛生事業管理等醫學邊緣專業,以學科整合為基礎,開展人體結構方面的教學,單獨開設《人體結構學》,教學內容上將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和組織學融為一體。但從使用的教材看,解剖和組織學融合性不強,內容總體上還是先闡述四大基本組織,然后以系統為單元,闡述各個系統的器官結構。
2.我校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開設人體解剖學效果分析
我校從2015年起,開始對社會保險、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解剖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包括:
(1)內容選擇
從培養目標出發,衛生事業管理、社會保險專業的教學要求不同于臨床醫學等醫學專業,只要求對人體結構有個基本了解。為此,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和融合,整合系統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將教學內容整體劃分為5個模塊:總論、運動系統、內臟系統、脈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共64學時。各個模塊中的內容,以典型的器官為代表進行講解。以消化系統為例,重點講述胃、小腸、、肝臟等幾個主要的器官,每個器官均從形狀、結構、功能和相關疾病等方面講述。
(2)教學過程
采取多種方式(課堂、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學習匯報),使教學變得直觀和簡單。同時將相關的臨床知識融入教學,使教學知識實用化,從而減輕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的畏懼心理。
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為學生提供線上學習的良好平臺,針對每個教學模塊,在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發布以下內容:1)學習要求及教學文檔,主要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考核方案等。2)學習內容,主要是授課課件(PPT)、授課微視頻(以知識點制作,有配音講解),方便學生在課下預習、學習和復習。3)臨床知識,主要是一些疾病的癥狀和圖片。4)其他資源,包括典型圖片、網絡資源等。
學習匯報:共五次,安排在每個模塊教學結束后。學生學習了一個相對完整內容后,讓學生站上講臺,在允許的范圍內自由講述學習的內容和收獲(PPT形式),匯報的內容可以是相關知識的總結,也可以是相關知識的外延,也可以是學習體會,也可以是對相關疾病的理解。
階段性考試:共五次,時間排在每個模塊教學結束后,以閉卷考試為主,每次考試時間50分鐘,重點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
3.實施效果
(1)解決學生對醫學課程的畏難問題
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和融合,教學變得直觀和簡單。同時將相關的臨床知識融入教學,使教學知識實用化,從而減輕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的畏懼心理。
(2)解決學生平時不學習,期末突擊的問題
通過階段性學習匯報和階段性考試,取消期末考試,學習一部分,考核一部分。同時充實了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業余時間有東西可學。
(3)解決學生學習被動,積極性和興趣較低的問題
通過學習匯報、在授課中引入臨床知識等方式,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了提高匯報效果,學生會主動通過多種方式查閱資料,同時臨床知識的結合,也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解決教學學時不足的問題
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便利性,充實學生課堂外時間,讓學生在課下有內容可學、有平臺可學。
總之,該方法改變滿堂灌的授課模式,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在維持系統性的前提下,增加師生互動,聯系學生自身、聯系日常生活,達到了基本掌握人體結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