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
一提到礦山,特別是開采石材的礦山,人們想到的都是破碎的山體、遍地的亂石、飛揚的粉塵和流淌的渾濁“牛奶水”。那天,我們也是帶著這種成見,走進了三明市建寧縣的福建省富強石材有限公司采石場。
已經是蕭瑟冬季,沿著礦區自建的寬闊水泥路盤山而上,兩邊綠化帶雖然不似春天那般翠綠,但仍有一簇簇當季的鮮花在車窗外掠過。在植被恢復區,一條石板小徑游走在小樹林間,兩邊栩栩如生的“24 孝”石雕像群,掩映在綠色之中。山頂園林式的廠部辦公區,錯落有致的小木屋、歐式的路燈、清澈的游泳池,讓我們感覺是來到了一個精致的度假山莊。只有走到觀景臺,俯瞰白色的采石場,才看出這是一個石材礦山。巨大的采石工作面上,一臺臺機械像切豆腐似的,整整齊齊地切割著寶石藍花崗巖,像極了海軍的閱兵隊伍。遠望藍天白云下連綿的群山,我們一掃疑慮,成見被徹底顛覆,連連稱贊。怪不得北京來此檢查驗收的一位博士說,富強人創造了一個奇跡。
福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富強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宜斌,2005 年帶領團隊來到建寧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鋪展創業之路。十三年來,富強石材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型石材加工廠,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在全國石材界內頗有名氣的全國綠色礦山。2019 年,公司實現利稅總額達到2300 萬元。2019 年被評為“福建省2019 年度綠色礦山”,2020 年1 月8 日,被國家自然資源部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的評審和公示,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飾面用花崗巖礦山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彭總告訴我們,創業初期,有兩件事對他觸動很大。一件是2000 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作出批示,將革命老區長汀縣百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列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確定每年由省級有關部門扶持1000 萬元資金。對全省、對做企業的自己震動很大。第二件,是當時與企業對接的縣領導,現建寧縣老促會會長、時任建寧政協主席的徐水泉對他說,企業有什么事都好協調,唯有環保沒辦法協調。由此,彭宜斌牢牢樹立了一個信念:富強石材想要長遠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環保,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護好建寧這片紅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他們從建礦之初(2006 年年底)開始,就對尾礦區進行植被恢復,每年開工之際,彭總都帶領大家在礦山尾礦區種植樹木。早期樹木如今已經成林。這幾年,富強石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回顧創業歷史,彭總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多少礦山起起落落,都敗在了環保上。富強的發展,石材質量好固然很關鍵,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得益于重視了環保。
凡事別人“要我做”,必然會應付了事,只有“我自己要做”,才能自覺持久。
富強的帶頭人彭宜斌,把環保當作關系到國家利益的事、關系到子孫后代的事,所以,他在環保上舍得投入。植被恢復以幾近100%為目標,一年接著一年干,從不漏過一塊尾礦。污水處理以幾近100%為目標,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水質達標后才放心排放,達標排放后的清水可直接養魚。在綜合利用上,先后投入4000 多萬元,廢石、廢渣、石粉以幾近100%回收利用為目標。2017 年,在礦山尾礦區投資建設碎石場,廢石被再次加工成碎石和加氣磚,成為上好的建筑材料用于鐵路、高速公路及民用基建工程建設,對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從而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環保化。為了解決荒料運輸過程中的擁堵會車及揚塵等情況,公司2016年斥資3000多萬元對礦山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全程拓寬至8 米,全部水泥硬化,做好排水溝及兩旁的綠化等。十幾年來,公司在植被恢復、污水處理、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1.2 億元。功夫不負有心人,歷年來的不斷付出與努力,越來越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與肯定。2016年再次獲得十年期花崗巖礦山開采許可證。2017 年至今,全國各地前來礦山實地考察、學習的約800 余場次,有各級政府部門帶領前來的,也有各地礦企單位慕名而來的,接待人員約7500多人次。
就在我們離開富強石材幾天后,2020 年1月8 日又傳來喜訊,國家自然資源部公告,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半嶺飾面用花崗巖,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是全國500 多家礦山唯一飾面用花崗巖石材礦列入綠色礦山的。
企業以贏利為目標。然而,彭宜斌覺得,企業贏利才能生存;但企業做好了,必須回報社會,服務社會。以人為本,這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終極目標。
在力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富強人毫不吝嗇地伸出充滿愛心的雙手,去幫扶身邊需要關愛的人們。公司先后投入2000 多萬元用于社會救助、貧困助學和公益事業建設等。公司注重打造應急幫扶、結對幫扶、助學幫扶,最大限度地為需要幫助的人辦實事,解難事。深得大家的信賴和社會的認可。例如,現任建寧縣伊家鄉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的九零后陳炳太同志,在2009年高考時考上了福建師范大學,就讀期間表現優秀,通過建寧縣關工委推薦,連續3 年獲得富強石材的支持,陳炳太通過個人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也徹底改變了個人和家庭的命運。在公司奉獻愛心的同時,彭宜斌積極地向周邊的親戚朋友同事等大力宣傳當下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帶動自己周邊的人一同參與到扶貧工作及公益事業中來,讓更多的人一起傳遞愛心,讓更多有困難的人們得到更多的溫暖。他個人各類捐款累計已達80多萬元。2019年5月份,彭宜斌和廈門的同學們遠赴四川涼山偏遠山區小學,在那里,他看到學校破舊的黑板、沒有書桌的課堂等等,兄弟姐妹多的孩子們甚至連一日三餐都無法得到保障,常年靠吃土豆來維持,大多數孩子一年到頭可能連肉都未曾吃過。看到他們送去的大米、學習用品、衣物等時,孩子們臉上露出的那份微笑,讓彭宜斌一輩子也無法忘卻。他說,我堅信,等他們長大成人以后肯定也會將這份愛傳送給更多需要被關懷的人們。
對建寧縣這塊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紅土地,富強石材更是以“一個也不能少”的精神,為老區脫貧盡心盡力。積極與結對的建寧縣均口鎮開展手拉手、結對子、送真情、獻愛心等扶貧行動,從思想上、感情上、物質上、技術上多重幫扶困難群眾,使其實現再就業,逐步脫貧解困。公司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將幫扶資金納入了年度預算,規定公司撥付專款。2016 年幫扶精準貧困戶13 戶,2017-2018年幫扶精準貧困戶26 戶,2018 年10 月份,富強石材給“均口鎮富強扶貧開發基金會”捐贈500萬元,并對當地有勞動力的困難村民提供200余個工作崗位,有效地解決困難戶的就業問題,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幫扶活動中,彭宜斌帶領公司員工主動深入困難群眾家庭,結成幫扶對子,與他們攀親交友,向他們噓寒問暖,為他們答疑釋惑,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給予及時的、必要的物質救助,讓困難群眾得到了實惠,拉近了群眾與黨和政府的距離,同時也消除了部分群眾心中的怨氣,化解矛盾,維護了社會的穩定。2017-2019 連續三年,公司和彭宜斌個人年年被三明市扶貧開發協會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走進公司會議室,四周掛滿了獎牌,獎杯琳瑯滿目,我們把近三年省級以上獎勵的大致數了一下:2018 年全國石材行業綠色礦山建設示范單位,2017年“十二五”轉型升級示范單位,中國石材協會《裝飾石材露天礦山技術規范》達標礦山,2019 年福建省“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2017 年度中國綠化基金會綠色生態公益企業,福建省著名商標,2011 年度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2019年“福建觀光工廠”,2019年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名單,2018 年度中國石材協會價值礦山獎,中國石材協會2019年度社會責任獎,等等。
榮譽多了,責任和擔當也重了。彭宜斌更加明白自己和企業發展的方向,就是要不忘初心、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古人云:“仁者樂水,智者樂山。”站在富強石材的觀景臺上,一覽遠近綠色的山山水水,可以更深刻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內涵。綠色山水是大自然的饋贈,取之于自然,回歸于自然,這才是人類應有的智慧和發展之路。富強人無疑用自己十幾年的努力,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