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榮
(灤南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
小兒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的兒科疾病,是指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類疾病,2 歲以下的嬰幼兒是該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引發小兒腹瀉的原因可能有病毒感染、喂養方式等[1]。腸道益生菌是臨床上常見且廣泛用于治療小兒腹瀉疾病的一種藥物,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然而長時間服用會增加藥物的耐藥性,再加上副作用較多,導致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依從性較差,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2]。近期臨床上關于中藥治療小兒腹瀉的研究報道越來越多,且臨床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次研究以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到我院兒科接受腹瀉治療的100 例患者為例,通過分析影響小兒腹瀉的致病因素,研究中藥敷劑聯合腸道益生菌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旨在為臨床研究提高小兒腹瀉的治療質量提供依據,具體報告見下文。
將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腹瀉患者納入至本次研究,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0.5~2.5 歲,平均(1.6±0.2)歲;病程1~5 d,平均(2.15±1.12)d。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0.5~2.5 歲,平均(1.6±0.3)歲;病程1~4 d,平均(2.11±1.05)d。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兒腹瀉的診斷標準;(2)患者父母積極配合,并且簽字同意。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2)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3)不愿參與研究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1 致病因素分析方法
兒科醫師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比如年齡、性別、抗生素使用情況、喂養方式等,對患者的糞便進行輪狀病毒抗原檢測。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腸道益生菌治療,給予患者口服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生產廠家: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4),6 個月內的嬰兒1 片/ 次,6 個月至3 歲的小兒2 片/ 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敷臍治療,中藥處方:蒼術、丁香、木香、肉桂、干姜研粉,姜汁調制成濕潤的藥丸,使用方法:用溫水棉簽清洗患者臍部,然后將藥丸敷在肚臍眼神闕穴,并使用無紡布敷貼固定,1 次/d,連續敷3 d。
(1)對比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2)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判斷標準[3]: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停止腹瀉,大小便檢查無異常則表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腹瀉次數為1 次/2 d,大小便檢查無異常則表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無效。
通過觀察可知,病毒感染、喂養方式、抗生素濫用、腸道外感染的發生率分別是92%、59%、64%、45%、18%,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致病因素分析(n, %)
根據表2 可知,對照組患者的IL-6、TNF-α 以及IL-10水平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
?
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80.00% 低于觀察組96.00%(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n(%)]
小兒腹瀉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便次數增多、發熱、嘔吐、腹痛等是小兒腹瀉疾病的主要癥狀,患者若不及時接受治療,輕則損傷患者的消化系統,使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重則誘發水電解質失調,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癥狀,嚴重阻礙患者正常的生長發育[4]。
本文針對小兒腹瀉致病因素及其臨床治療作用進行調研和分析,腸道益生菌能直接補充人體內正常的生理細菌,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并抑制或消滅體內的細菌,從而改善人體的胃腸道功能,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中醫藥療法,在社會上掀起一股“中醫藥熱”。中醫藥在兒科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對于許多兒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療效顯著[6]。在中醫里,小兒腹瀉屬于“泄瀉”的范疇,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胃虛弱,外邪入體所致,治療該疾病的關鍵就是健脾養胃、清熱燥濕,而本次研究所用的中藥敷臍單方中的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與丁香、木香、肉桂、干姜、姜汁合用具有健脾消食、清熱燥濕、驅寒暖胃的功效,改善患者腹瀉的癥狀[7]。此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IL-6、IL-10 以及TNF-α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與朱紅英等[8]人研究報道一致,進一步證實了中藥敷劑聯合腸道益生菌在臨床治療小兒腹瀉中的應用價值。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80.00% 低于觀察組96.00%(P<0.05),這說明中藥敷臍聯合腸道益生菌的臨床效果顯著,原因可能是中藥敷劑中的蒼術等具有較好的健脾消食的功效,而腸道益生菌不僅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生理細菌,還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兩者合用治療小兒腹瀉的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影響小兒腹瀉的致病因素較多,比如病毒感染、喂養方式、抗生素濫用等。采用腸道益生菌聯合中藥敷臍對患者的腹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