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鵬程
(阜寧縣人民醫院,江蘇 阜寧)
卵巢腫瘤是指發生于卵巢上的腫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之一,有良惡性之分,良性腫瘤一般不產生癥狀,偶有患側下腹沉墜或牽痛的感覺,惡性腫瘤生長迅速,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出現衰弱、發熱、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據有關臨床資料統計顯示,卵巢惡性腫瘤是婦科惡性腫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腫瘤,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治,5 年生存率較低[2]。為探討卵巢腫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及臨床應用價值,現將來我院診治的35 例卵巢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抽取的35 例卵巢腫瘤患者均可排除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等核磁共振檢查禁忌證者、精神障礙者及患有其他婦科疾病者。年齡22~72 歲,平均45 歲;其中出現腹部包塊、不同程度的腹痛、不規則陰道流血等癥狀者30 例,病程3 個月至3年,平均1.5 年,無明顯癥狀體檢發現者5 例。
(1)B 超:患者取仰臥位,適度充盈膀胱,充分暴露下腹部及盆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 M H z,對患者的下腹壁及盆腔進行縱向與橫向掃描,記錄腫瘤的部位、大小、數目、形態、內部及周圍回聲等情況。(2)CT:患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掃描范圍自髂前上棘至恥骨聯合以下,先平掃再增強掃描,掃描結束后將所獲得的圖像信息傳輸至影像工作站,由2 名以上主治醫師對腫瘤作出診斷。(3)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應用體部線圈,先進行矢狀位、冠狀位及橫軸位平掃,檢查序列為常規自旋回波SE-T1WI 序列軸位掃描、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 掃描,然后應用靜脈注射GD-DTPA 造影劑(0.1 mmol/kg),進行矢狀位、冠狀位及橫軸位的增強掃描,顯示野為240~320 mm,層間距為1.0 mm,層厚為4~5 mm,掃描矩陣為256×256,重建矩陣為320×320,掃描結束后將所獲得的圖像信息傳輸至影像工作站,由2 名以上主治醫師對腫瘤做出診斷。
以手術病理結果為標準,B 超的準確率為77.1%,CT 檢查的準確率為88.6%,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準確率為94.3%,見表1。

表1 診斷結果對比(n)
目前,臨床對于卵巢腫瘤的診斷方法主要有血清CA125檢測、B 超、CT 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3]。CA125 是1981 年由Bast 等從上皮性卵巢癌抗原中檢測出的可被單克隆抗體OC125 結合的一種糖蛋白。CA125 來源于胚胎發育期的體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組織中不存在,最常見于上皮性卵巢腫瘤(漿液性腫瘤)患者的血清中,因此,對于卵巢漿液性腫瘤診斷的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較差[4],因為黏液性卵巢腫瘤中不存在CA125,而結核性腹膜患者的血清檢查中CA125 水平也可呈數十倍升高。因此,血清CA125 水平的檢測結果在明確卵巢腫瘤的診斷中依據不確切,不單獨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診斷中,可用于病情檢測和療效評估及卵巢癌術前明確有無結核性腹膜炎、盆腔炎的診斷中[5]。B 超檢查在卵巢腫瘤的診斷中具有檢查迅速、操作方便、價格低廉、檢出率較高等優勢,但是B 超檢查受呼吸運動、腹壁脂肪層、腸道內容物及膀胱內液體等的影響較大,定性診斷的準確率較低,無法滿足臨床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的要求。CT 檢查在卵巢腫瘤的診斷中具有檢查迅速、操作簡便、可多方位多角度觀察病變及周圍組織結構、對病變的檢出率較高等優勢,但是具有輻射性,在定性診斷方面,對于具有小血管和低速血流的病變組織,無法清晰反映出病灶臨床及生物學特征,誤診率較高,影響了診斷的有效性、特異性、敏感性和準確率[6]。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在卵巢腫瘤的診斷中具有無創傷性、無輻射性,可多序列、多平面、多方位、多參數成像及對軟組織分辨率高等優勢,能清晰地顯示出卵巢腫瘤的大小、位置、形態、數目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7]。
常見卵巢腫瘤在核磁共振成像檢查中均有不同的影像表現[8]:(1)單純性漿液囊腫-T1WI 序列掃描腫瘤呈均勻一致的低信號,腫瘤邊界清晰,可見薄而光整的囊壁,T2WI 序列掃描腫瘤呈均勻一致的高信號區,病灶內無間隔;(2)囊腺瘤-T1WI 序列掃描腫瘤呈均勻一致的低信號區,T2WI 序列掃描腫瘤呈均勻的高信號區,強化掃描腫瘤呈輕至中度均勻性強化;(3)良性畸胎瘤-T1WI、T2WI 序列掃描腫瘤均呈混雜信號(腫瘤為多房囊實性,T1WI、T2WI 序列掃描瘤體呈長信號,脂肪呈短信號,囊液信號不均勻),邊界清楚,增強掃描囊內結節和囊壁呈輕度強化;(4)巧克力囊腫-又稱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病灶多呈橢圓形,邊緣清晰但與鄰近結構分界不清,病灶信號不均勻,可見長T1WI、長T2WI、短T1WI、長T2WI 等混雜信號,病灶邊緣可見與子宮及周圍結構粘連的異常信號;(5)冠囊腫-子宮旁的囊性病變,單房,病灶內的囊液呈長T1WI、長T2WI 均勻信號,囊壁薄、光滑,強化掃描病灶內的囊液無強化,囊壁可呈輕中度強化;(6)Brenner 瘤-腫瘤位于子宮角區,呈結節狀,T1WI 序列掃描腫瘤呈稍低信號,T2WI 序列掃描腫瘤呈混雜高信號,脂肪抑制序列掃描病灶呈高信號;(7)卵巢囊腺癌-多伴有腹水,腫瘤呈以囊性為主的囊實混合性,囊壁厚薄不均勻,有結節樣突起,囊內實質部分呈不均勻信號,可見分隔和部分壞死區域,強化掃描腫瘤實質部分呈不均勻強化;(8)轉移瘤-又稱Krukenberg 腫瘤,有明確的原發惡性腫瘤病史,腫瘤為大小不等的囊實性,呈分葉狀,多位于雙側附件區,多伴明顯的腹水,腫瘤呈不均勻信號,強化掃描腫瘤的實質部分呈不均勻強化。
綜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在卵巢腫瘤的診斷中不僅能夠明確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數目,還能夠通過腫瘤內部及周圍的不同信號特點,提高腫瘤的良惡性診斷的準確率,為臨床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