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
(吉林國文醫院,吉林 四平)
腦血管意外在世界范圍內是第二大致死原因,每年有超過500 萬人因此而死亡。腦梗死的發病機制也十分復雜,通常臨床表現發病突然,常在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生,發病在數小時后達到高峰,經常伴有頭暈目眩、半身不遂、耳鳴等癥狀[1]。腦梗死也是造成癲癇的一個重要原因,分為早期癲癇和遲發型癲癇兩種形式,其中更為嚴重的是遲發型癲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臨床上通常采用西醫治療的方式,但只是進行單純的抗癲癇治療,卻很難控制癲癇不發作。本文中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選擇2018 年4 月到2018 年12 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36例腦梗死后遲發型癲癇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腦梗死后遲發型癲癇的判定標準。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將36 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患者18 例和對照組患者18 例。其中,試驗組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齡為(45.7±2.3)歲。對照組的男性11 例,女性7 例,平均年齡為(46.3±2.4)歲。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的患者對本次的研究都完全知情,并同意參加此次的研究。
對照組患者進行西藥治療,給予患者口服丙戊酸鈉(生產廠家: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627),每次15 mg/kg,早晚各服用1 次。
試驗組患者在接受上述西藥治療的同時,再聯合中藥進行治療,中藥的配方為:柴胡、生地、當歸、紅花、桃仁、枳殼、半夏、白術、赤芍、牛膝、茯苓、天麻、全蝎、僵蠶、橘紅、菖蒲,中藥房煎藥機煎藥,150 mL,每天2 次。
統計患者的腦電圖情況,再分析評價兩組患者中醫癥候治療的效果,療效的評定標準[3]:完全控制、顯效、有效和無效。完全控制是指患者的腦電圖都能夠達到正常的水平,且在8 個月內沒有復發的現象;顯效是指患者的腦電圖情況出現好轉,且發作的頻率在1/4 以下;有效是指患者的腦電圖情況有一些好轉,且發作的頻率在1/4~1/2;無效是指患者的腦電圖情況并沒有好轉,且發作的頻率也沒有改變,甚至出現變壞的情況。總有效率是指完全控制率、顯效率和有效率的和。最后比較兩組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震顫、肝腎功能異常等。
使用SPSS 1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用t 和(±s)檢驗及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卡方和(%)檢驗及表示計數資料,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的藥物治療后,發現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100.0%,而僅接受西藥治療的患者其治療總有效率為72.2%,所以,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n(%)]
數據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的藥物治療后,發現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其產生的總不良反應率僅為5.6%,而接受西藥治療的患者其總不良反應率為38.9%,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癲癇已經成為國內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的第二大常見病癥,是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在進入老年期,由于腦血管病、老年癡呆和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使得癲癇的發病率逐漸上升[4]。腦梗死引發的癲癇多為腦卒中后遲發型癲癇,是指在腦卒中后一定時間內發作的癲癇以及其他代謝性的病變,這種癲癇通常會反復發作,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危害生命健康[5]。
目前,對于癲癇的治療,通常都是運用藥物來控制癲癇的發生。對于早發型的癲癇患者來說,可以服用安定或苯巴比妥類控制癲癇的發生,但是需要注意對病人意識方面造成的影響,做到及時終止癲癇的發作,不適于長期進行用藥。而對于遲發型的癲癇患者就需要長期服用抗癲癇的藥物,通常采用西藥的治療方式,但是單純的進行西藥治療,很難使癲癇得到很好的控制[6-7]。將傳統的西醫治療與中醫治療相結合,便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中醫治療的方式從活血化瘀入手,治標又治本,平肝熄風、熟絡通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必能提高治療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8]。
本文的研究中,對試驗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醫治療,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100.0%,而對照組有效率為72.2%,經過對比發現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點。
綜上所述,腦梗死后遲發型癲癇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有效減少了對患者的傷害,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