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同才次克,阿依先木·亞生
(新疆巴州人民醫院,新疆 巴州)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主要是因為全身小動脈痙攣造成的臨床表現為產婦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臨床有關報道顯示,在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病率大概10%,國外7%~12%[1-2]。這種疾病會導致胎兒慢性缺氧,是造成產婦與胎兒發病或死亡的主要因素。抽取醫院2018 年3 月至2019年3 月收治的100 例妊高征女性進行探討,采取綜合護理,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給予匯總。
選擇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進行治療的妊娠高血壓女性100 例為研究對象,年齡18~40 歲,孕周18~40 周,包臀初產婦65 例,經產婦35 例。均滿足WHO 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要求。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經過對比所有病人的一般情況,存在對比意義。
對照組開展傳統護理,根據住院的流程安排病房,確保床單被褥清潔臥床時護理人員對孕婦給予體位的指導,完善飲食護理和健康教育;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干預
婦女懷孕后會由于身體激素分泌異常,極易產生焦慮,害怕急躁等不良心理,護士應該積極和其進行交流,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建立起成功分娩的信心。
1.2.2 飲食指導
產后當日,應禁食禁水,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排氣后,慢慢過渡為半流質食物;產后6 h 進行適當的翻身活動,刺激胃腸消化;等到身體慢慢平穩后,開展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
1.2.3 用藥指導
臨床上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病人的常用藥物首選硫酸鎂,然而護士需為病人以及家屬介紹藥物的效果,禁忌事項以及不良反應等,提高病人與家屬對相關疾病的認識,此外護士必須控制藥物劑量激素等,同時嚴格觀察病人的呼吸、尿量以及膝反射情況,進而防止產生不良癥狀。
1.2.4 做好產后護理
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全程陪護,進行鼓勵和支持;分娩后,護士指導病人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此外,嚴密監測患者陰道出血量以及宮縮情況。
1.2.5 并發癥干預
分娩后會發生子癇癥狀,是因為分娩時,子宮收縮加快,血流動力學改變,同時手術的刺激等影響,患者會發生害怕、焦慮等負面心理,誘發子癇。分娩后1~10 d 屬于高發期,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隨時監測病情,一旦出現,應禁水禁食,冰凍咬傷舌頭,病情減輕后,可服用含鈣、維生素的藥物,避免子癇發作。
對比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程度及住院時間。
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l9.0 對數據進行分析并統計,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等,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對比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對比
?
在女性妊娠期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該時間段特有的疾病,常常出現妊娠時間20 周以上的女性中,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為水腫、高血壓以及蛋白尿等,并且病人誘發感染、抽搐以及出血率較高,是導致孕婦以及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3]。綜合護理模式以病人為出發點,對病人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通過心理疏導、并發癥干預、飲食指導以及藥物護理等,有利于身體的早日康復。在綜合護理干預落實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護理標準實施護理,優化護理手段,提高護理質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讓患者在高效護理下快速恢復,消除危險,有效的避免并發癥。本次研究中在常規護理方式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的實驗組,其產后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率等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后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具有顯著的效果,降低產婦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出現率,安全性更高,在臨床護理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