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彧婷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急性肺栓塞為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病因是體內產生血栓快而又脫落或是其他固體物脫落,造成肺動脈和部分支脈堵塞,最終導致患病。其常出現(xiàn)的身體表現(xiàn)有:在胸部部位產生強烈的疼痛感、咳嗽(嚴重者會咳出血)、發(fā)燒癥狀以及呼吸不順暢[1]。因此,要想確保急性肺栓塞患者能夠安穩(wěn)的脫離危險期,并且盡快康復,則需要盡早的為患者確診出急性肺栓塞,并且在后續(xù)的治療及救護中保證速度要快、操作要準以及對生命體征監(jiān)護的嚴密性[2]。此次筆者無規(guī)律抽選了36 名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據這36 名患者的住院表現(xiàn)和醫(yī)護過程中的方法方式展開了探究性實驗,詳細過程見下文。
本次探究性實驗選擇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36 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為數據基礎。其中,男子19 名,女子17 名;年齡最小40 歲,最高76 歲,平均(67.23±1.29)歲。以上的36 名患者中,有16 名身患驟然性胸痛的情況;10 名患者肺部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紊亂并呼吸短促的情況;6 名患者有咳嗽癥狀、4 名患者有咳血癥狀、8 名患者有呼吸費力的情況;2 名患者有心率過速的癥狀;有6 名患者出現(xiàn)了心理上的問題。將以上36 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基礎信息進行對比,并無明顯差別(P>0.05),說明具有臨床可比性。
肺栓塞發(fā)病迅猛,病情惡化速度快,患者身體癥狀緩急不同。于此病癥患者,需即刻給予吸氧,令患者采取半臥姿勢,警誡其不得下床。住院后,對其抽血查D-二聚體、血常規(guī)、凝血六項、心梗、心衰標志物、肝腎功能等,謹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對照組按以上方法護理即可,而觀察組則在上述要求下再展開以下幾個方面的護理內容。
1.2.1 監(jiān)護生命體征
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時時監(jiān)測。如若患者突發(fā)血壓紊亂,則馬上助患者服用升壓藥物,保障患者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正常工作。每隔20 min 左右對血壓進行測量并記錄下來,將每天的記錄結果告知主治醫(yī)生,如有異常情況,應馬上進行報告。靈活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依據患者恢復情況靈活應用藥物劑量,待患者血壓不再出現(xiàn)忽高忽低的變化狀況后,血壓測量間隔時間改為1 h,待血壓穩(wěn)定后,在24 h 內慢慢降低劑量直到無必要用藥[3]。
1.2.2 準確執(zhí)行醫(yī)囑
在患者的治療計劃完備后,護理人員要嚴格執(zhí)行計劃。過程中需注意的幾點有:在外科術前準備后即刻送患者進入手術室,如果內科藥物治療即應盡早做好溶栓準備[4]。記好醫(yī)生吩咐的溶栓劑有效準備時間,在時間內完成準備。對于溶栓劑的劑量、注射時間,用藥時間皆要準確無誤,并記錄用藥起止時間。備好急救藥品及器材心電圖儀、急救車、除顫儀等各種搶救物品,防止溶栓后血管再通,發(fā)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等。
1.2.3 出血傾向的觀察和護理
溶栓及抗凝治療的最大副作用是出血。在治療中應對出血傾向仔細監(jiān)察,如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痰有否出血。同時注意觀察皮膚黏膜有無出血點、有無鼻出血及牙齦出血情況。盡量減少在留置針以外的部位穿刺取血。如確因治療或搶救需要進行穿刺或注射,要增加壓迫止血時間10 min 左右[4]。
1.2.4 肺栓塞的心理干預
盡量多與患者展開交流聊天,從而多多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適時對心理狀態(tài)不佳的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釋放壓力、走出低谷、減少心理負擔。指導患者正視自身病情,以樂觀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防止不良心理應激影響治療效果。此外[5],還可運用講述同類型患者成功治療的例子的方式改善患者不良心態(tài),令其可以更愿意積極地配合醫(yī)生及護理人員的工作。在空閑時間,護理人員要多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內心,通過良好的溝通努力構建和善的護患關系。
1.2.5 肺栓塞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可能會加劇病情的各類誘因,向其講解有關如何控制病情的知識,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所有問題。在患者身體不舒服時,可對患者進行按摩以緩解患者的不適。要求患者必須把控住自身體重,盡可能地將體重控制在健康范圍內,詳細向患者講解體重過高的危害。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以及住院時間,滿意度100 分是滿分。
分析處理數據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住院后經治療及護理后的基礎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療效更為優(yōu)秀,對照組療效相對而言較差,P<0.05,數據差別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
據有關資料顯示,慢性心肺疾病患者、肥胖患者、骨折、手術、下肢靜脈曲張以及惡性腫瘤等大都為肺栓塞的基本危險因素[6],為此,在本研究中,患者全部屬于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基于此,醫(yī)護人員必須對患者的病史、家庭史、手術史以及生活方式進行全部的盤查了解,以此來對患者的危險因素展開評估。實施早期預防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肺栓塞產生的風險,而正確的評估與及時的防御能夠防止急性肺栓塞情況的出現(xiàn)。同時,還必須將醫(yī)護人員的病情觀察能力提升上來,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救治贏取最佳時間,分析肺栓塞的臨床表現(xiàn),起病較為急促,同時,咯血、胸痛以及呼吸困難都是肺栓塞的臨床癥狀[7]。但是,在本研究中的患者突發(fā)癥狀為胸悶、呼吸窘迫、頭痛、心悸、胸悶、面色紫紺、暈厥以及氣喘等,由此可見,急性肺栓塞的臨床癥狀還不夠典型,以多樣化的特點呈現(xiàn)出來,同時也無特異性[8]。所以,肺栓塞疾病的醫(yī)護人員不僅分析觀察水平要高,而且其有關肺栓塞的醫(yī)護理論知識水平同樣要高,從而才可以快速準確的判斷出是否為肺栓塞患者以及患病程度,以對患者實施正確適合的治療措施,確保治療及時,護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