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麗
(河北省邢臺市第九醫院/巨鹿縣醫院,河北 巨鹿)
在目前,小兒腦性癱瘓已經成為影響小兒健康發育的主要因素之一[1]。小兒腦性癱瘓在臨床中引起患兒出現行為異常、智力缺陷、精神障礙等,使患兒出現社會生活能力較低的情況[2]。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00 例腦性癱瘓患兒家庭康復護理模式對家庭康復微信平臺的指導需求與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現進行如下報道。
將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實施家庭康復護理模式的腦性癱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家庭康復微信平臺指導需求調查表和深入訪談的方法對患者的基本資料和家庭康復微信平臺指導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患兒中女性44 例,男性56 例,年齡2~10 歲,平均(4.35±0.52)歲。調查問卷使用統一的調查表,通過經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
針對100 例實施家庭康復護理模式的腦性癱瘓患兒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問卷中主要包括患兒性別、年齡、患病情況、就診醫療機構與家庭康復微信平臺指導需求等內容。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和整理。并且保證問卷調查從制作到統計都是經過專業人員完成。
根據100 例患兒家庭康復微信平臺各條目需求程度不同,其中患兒推拿按摩指導的需求程度最高,共有83 例,占83%。其他對家庭康復微信平臺的指導需求從高到低依次為患患兒言語訓練指導、兒日常飲食指導、患兒行走站立訓練、患兒用藥指導、患兒穿脫衣訓練以及和醫護人員在線交流,見表1。
腦性癱瘓是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癥候群,這種癥候群是由于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3]。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和繼發性肌肉、骨骼問題。這種癥狀主要在患兒腦部發生病變,可累及四肢,屬于較為多發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征[4]。

表1 100 例患者家庭康復微信平臺各條目需求程度對比[n(%)]
影響因素:在影響腦性癱瘓患兒家庭康復護理模式對家庭康復微信平臺的指導相關因素主要包括家長文化程度、居住環境及家庭月收入等方面。腦性癱瘓患兒家長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月收入越多,對家庭康復微信平臺指導的需求越高。
本文通過我院收治的100 例實施家庭康復護理模式的腦性癱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家庭康復微信平臺各條目需求程度不同,從高到低依次為患兒推拿按摩指導、言語訓練指導、日常飲食指導、行走站立訓練、用藥指導、脫衣訓練以及和醫護人員在線交流等。
研究結果表示,家長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月收入是影響家庭康復微信平臺指導的重要因素。需建立內容豐富與實用性強的微信公眾號,從而適應患兒及其家屬對飲食、康復與護理等方面的微信平臺指導需求,值得臨床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