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靈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智發展還處于不成熟階段,而這一階段是學生各種習慣養成的基礎階段和關鍵階段。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是十分重要的行為。小學生獨自進行閱讀有一定的困難,教師通過親子閱讀指導的方式,可以讓家長參與到學生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對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有重要幫助。
親子閱讀是促進父母和孩子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通過親子閱讀,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內心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夠幫助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此外有效的親子閱讀活動,有利于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感悟親情,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白天家長要上班,孩子要上學,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時間比較少,如果家長每天晚上能夠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不僅能夠拓展孩子的課外知識視野,還能夠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本身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比較強,而且比較容易受外界干擾。親子閱讀活動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傾聽能力。在開展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通過聽故事的方式進行閱讀,一段時間后,會有效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并且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能夠對故事內容進行一定的思考,有利于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一)學校與家長加強聯系與溝通,讓家長重視親子閱讀
現階段,很多家長對學生親子閱讀工作并不夠重視,為了讓家長重視親子閱讀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召開親子閱讀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教師可以向家長著重強調親子閱讀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增強家長的親子閱讀意識。同時可以開展親子閱讀講座,為家長推薦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指導家長用正確的方法與學生一起開展親子閱讀。為了保證親子閱讀的效果,學校方面還可以定期舉辦親子閱讀讀書會,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分享親子閱讀的經驗以及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學校方面對親子閱讀進行指導。此外可以根據親子閱讀活動展開的具體情況,建立親子讀書俱樂部,為學生家長搭建一個能夠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在親子讀書平臺上,家長可以交流與孩子一起參與親子閱讀的經驗以及閱讀的具體情況,方便家長在交流和溝通中找到最適合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方法,從而及時解決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方面遇到的問題,提高親子閱讀的效率。
(二)家長與學生共同選擇閱讀材料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家長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孩子帶到書店或者圖書館中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區域,在大方向上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在適合自己的區域內選擇閱讀材料,這樣才能夠防止不良書籍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在選擇書籍內容時,要按照多樣化、豐富化的原則進行選擇,除了選擇兒童繪本以及兒童故事書之外,還要選擇一些適合兒童啟蒙閱讀的自然地理、人文社科等書籍,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理解能力適當選擇,這樣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有利于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三)融入游戲性的場景,增加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本身的心智發展不夠成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特別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因此,在開展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讓孩子主動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例如,在閱讀一些人物文章時,可以與孩子一起尋找閱讀材料中的人物,讓孩子找出閱讀材料中的人物名字,并且在家長的指導下,可以讓孩子用樹狀圖的方式畫出故事中的人物關系。此外,還可以對閱讀形式進行豐富化發展。
開展小學低年級親子閱讀指導工作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以及習慣,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閱讀的能力。因此,在對小學生低年級親子閱讀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分清主次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親子閱讀。教師與家長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學生共同選擇閱讀材料,制定適合學生自己的閱讀計劃,同時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及分享,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在開展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這樣能夠提升親子閱讀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從而提升親子閱讀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