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程 柱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社會的穩定、民族的繁榮和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學校和社會對下一代進行教育和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人格和三觀的關鍵時期。中學的教育,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教育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是其能否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格健全的人的關鍵。近年來,校園安全事件屢有發生,這引起了全社會對校園安全的重視。校園安全的建設也被提上日程,而安全校園建設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努力。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他們是校園安全事件中最脆弱的人。學生是教育行業的主力軍,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需要被精心教育和保護的主要對象。如果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不到位,就無法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在短期內,校園安全將受到威脅;從長遠來看,當學生進入社會時,他們的心理狀況將變得不穩定,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有責任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了解校園安全問題,并加強校園安全建設。
第一,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適齡少年兒童必須依法接受義務制教育,這是在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努力下的國民教育,是強制性的。所有已經入學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根據當地學校制度學習,然后按時畢業,并且中途不能輟學。只有學校和社會做好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才能防止學生輟學,保證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從而提高整體國民素質。
第二,引導中學生健全思想的需要。如今,大多數中學生都有天生的優越感,而且愛慕虛榮的攀比心理越來越強。當他們的虛榮心無法得到滿足時,一些自律能力差的學生就會行為不軌,將偷竊的手伸向四周的同學。這就造成許多學校的宿舍或者教室里經常發生盜竊事件,許多學生的個人財產被偷。一些女孩為了金錢而與社會上非主流的人成為“朋友”。同時,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子女的比例增多,他們的心態常常有不平穩的時候,精神狀態不佳,個別學生無法從容面對險惡的世界,對意外事故和人身傷害的發生無能為力。
第三,提高中學生安全意識的需要。當今絕大部分中學生的安全意識非常薄弱,這主要表現為學校反復要求閱讀《校內外安全公約》并制定了相應的處罰辦法,發布《安全事故手冊》并要求學生學習,但總有學生在校嬉戲打鬧,有的學生在樓梯扶手上滑行;有的學生擅自翻學校的大門和圍墻;有的學生在體育課中不聽從教師的熱身要求,結果扭傷自己;有的學生在實驗課中未經教師許可就接觸器材進行違章操作;有的學生從不遵守交通規則;有的學生未經允許便闖入建筑工地;有的學生參與群毆和搶劫;有的學生隨意擱置貴重物品,在不關閉門窗的情況下離開自己的宿舍,很容易被非法分子抓住機會。
另外,中學生對社會的了解不足,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一些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利用中學生常年在校學習和生活,與社會的聯系很少,無法明辨是非這一點,伺機欺騙中學生。還有很多中學生完全不注意用電和用火安全,也從不注意交通安全,夏季游泳不注意是否有溺水的危險,冬季滑冰不考慮摔傷的可能,不注意食品安全,購買過期食品,這往往會造成安全事故。一些中學生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看到違法行為,若與自己的利益無關,就視而不見,完全認識不到打架、偷竊等惡劣的社會行為會對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不會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止損。因此,學校有必要對中學生開展安全教育,有效增強他們的安全危機意識和預防意識。
不難發現,在網絡傳銷案例、互聯網欺詐案例和大型傷害案例的受害者中,存在大量學生群體。在當今這個時代,學生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弱勢群體與整個學生群體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密切相關。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并沒有真正進入社會,但是卻在自己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社會經驗完全為零的前提下與社會緊密聯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對自己安全有危害的威脅放大了幾倍。
為了校園安全,科學合理的安全防御體系的建設不僅必須包括傳統防御的三種類型(自我防御、物理防御和技術防御),還必須包括“心理防御”。因為一個人的心理是后續行為的基礎,所以不管他們想什么,人們最終都會采取幾種預防措施。學校以教育為目的,學校的重要職責之一是通過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預防意識,從而提高他們處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關于如何將安全教育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學校都有成功的探索。例如,很多學校將緊急逃生演習整合到心理活動的課堂中,通過日常勤加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必備的逃生技能,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有很大的影響。這有助于學生了解安全預防措施并提高學生逃避危險的能力。在這種逃生練習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安全預防措施的知識,還體驗了緊急壓力下的心理狀態以及處于危險中時的微妙心理。這是將安全教育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方法。
如今,家庭長輩的過分關心和照顧導致孩子嬌生慣養,使得這類群體沒有承受巨大挫折的心理能力。許多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又在學習和家庭生活中從未遇到過讓自己不順心如意的事情,很容易被意料之外的挫敗擊垮。更嚴重的情況下,他們的心理會產生扭曲,從而成為校園內的安全隱患。
痛殺室友的馬加爵,怒而斬首同學的朱海洋,還有殺人的藥佳鑫,他們都是案件極其惡劣的兇手。在實施可怕的兇殺案之前,他們都經歷了心理上的挫折和波動。不難發現這些案件類似的來龍去脈:在普通同學眼中純潔而親密的同學關系給肇事者帶來了極大的挫敗感,校園里美好的愛情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心理創傷,讓他們產生足夠的殺人動機。沒有一顆能承受挫折的強大的內心是導致他們心理產生扭曲的重要原因。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教師和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極不了解。他們認為,校園兇殺案這等惡性事件的發生純粹是偶然的。學生千千萬萬,又有幾個像馬加爵這樣的呢?這些教師認為此類惡性案件是無法避免也無法預防的。有這類想法的人完全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群體的真實心理狀態。這種觀點不僅有嚴重的邏輯錯誤,而且違反了心理教育學的客觀規律。
心理學上認為,人類心理活動的發生和發展是連續的。不難想象,有些大學生遭受的心理挫折與馬加爵類似,但這種挫折的痛苦尚未達到使人爆發的臨界點。換句話說,校園沒有發生過惡意傷人事件,也沒有發生任何安全事故,這并不意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沒有受到威脅,校園安全就不存在隱患。教師不僅需要根據結果來預防和處理很罕見的惡性安全事件,而且要在更廣泛的普通學生群體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著重觀察學生心理亞健康的程度,以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限度。
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不僅可以起到預防安全事故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遭遇安全事件后內心快速平息,不會產生過度反應。這就好比汽車中的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種情況。簡而言之,主動安全意味著在危險來臨之前就避免危險,而被動安全意味著安全地處理危險。在無法百分百避免惡性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如何安全消除惡性事件的影響也非常重要。除了目睹惡劣的安全事件,如果附近地區和學校發生了惡性事件,學生的心理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這個時候,具有很強的承受挫折能力的學生可以迅速恢復過來,忍受挫折能力差的學生可能很長時間都無法恢復。
教育者必須從對學生的教育入手,抵制社會文化的負面影響,培養學生的積極健康的心理。青少年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價值觀正在形成和發展。當價值觀標準尚未完全確立時,他們必須以正確的思想和健康的文化來武裝頭腦。教育工作者不應責怪他人,也不應僅僅讓社會對頻繁發生的校園安全事件負責。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教育學生,振作精神,營造校園的積極氣氛,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為建設安全的校園和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綜上所述,學校要在中小學生的安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實行嚴格的管理、合理的措施和科學的制度。只有堅持做好學校的安全工作,才能幫助學生成功完成學業,以安全健康的方式邁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