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玲巧
校園文化建設所涉及的細節要素比較多,在落實這一工作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注重簡單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分析,還需要關注新時代改革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內容、新要求及新標準,結合目前教育體制改革中所存在的不足調整建設方向、建設思路,有的放矢,保障建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
結合相關的實地調查不難發現,與其他的教育教學活動相比,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以基礎設施的完善為基礎和前提,實際質量以及建設效率有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的系統性較為明顯,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不可能一蹴而就,學校以及教師需要注重時間和精力的有效分配。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建設質量以及建設水平。現階段,一部分中學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將主體經濟和時間放在物質文化的建設上,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設。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校園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質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現,校園物質文化最為關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國中學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明確新時代改革背景下人才培養的全新要求,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文化建設,不要過于追逐規模和氣派。有的學校自身的建設經驗不足,往往過于注重建設的速度,無視建設的質量,導致實質的精神文化建設缺失較為嚴重,現有的建筑與文化積淀脫節,難以真正地展示初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質作用及價值,無法對學生進行恰當有效的引導。
其次,多元化價值觀影響較明顯。在推動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的綜合軟實力以及國際競爭力有了極大的提升,直接影響了我國民眾的價值觀。民眾的價值觀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這一點也束縛了初中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對目前的初中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分析時可以發現,大部分建設工作以及建設內容受到多元化價值觀的負面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有一部分學校的建設質量和建設水平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中實用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個人主義比較明顯。有些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過于注重官本位,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現象。另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教師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部分教師將核心精力和時間放在科學研究上,過于注重個人的職稱評定,忽略了與學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沒有真正地為校園文化建設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最終導致實質的建設資源被極大地浪費。

最后,缺乏學校特色。要真正體現校園化的建設作用以及價值,在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重新調整教學思路以及方向,積極地體現自身的特色。許多學校過于注重簡單的形式研究,自身的特色還不夠顯著,出現了照搬照抄的現象。由于每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存在差異,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應該呈現個性。但是很多學校直接將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升學率的提升上,沒有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積極體現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性及多元化,實質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華而不實,難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作用以及優勢。
為了突破上文提及的各類不足,初中學校在落實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新時代發展的趨勢以及人才培養要求,不斷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及形式,采取恰當可行的建設策略和建設手段,在體現自身特色的同時,積極實現精神文化建設與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步進行,不斷豐富現有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個性化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和氛圍。
作為教育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非常復雜。學校領導要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策略及要求,以期為提高校園文化氛圍以及教育質量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掌握恰當可行的建設策略和建設手段,不斷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
首先,關注精神文化建設。與物質文化建設相比,精神文化建設的難度偏高,同時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較為復雜。在開展各類校園化建設工作之前,不管是學校領導者,還是教師,都必須重新調整建設思路,明確不同管理以及建設方向中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及形式,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析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要求,給予學生更多科學合理的引導,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學會展示個性,主動參與不同的社會實踐工作,更好地實現自身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圍繞“融合”展開,在關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大膽嘗試,結合學校正在進行的蘇州市基地校課程“依托地方文化,傳承古典詩詞”,將學校的連廊里布置了100 多首古典詩詞,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開設了20 個社團,在多個室場、站臺布置學生的軟硬筆書法、繪畫、手抄報、電子小報作品,將學生自編的舞臺劇搬上學校大禮堂,學期結束的工作會上安排學生和教師一起表演經典誦讀節目……這一系列活動融合了師生之力,使得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優勢,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其次,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價值觀引導是中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意義重大。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真正的意義就在于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每個班級都有班名、班徽和班訓,筆者任教班級的班名是“bó樂園”,采用“博、勃、搏”三個字的拼音,希望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在這個學習樂園里,都能成為知識廣博、朝氣蓬勃、具有拼搏精神的人,班級文化墻上有學生設計的愿望樹、小組合作競爭表,還有向同學推薦的美文佳作等,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引導師生努力朝著班級目標——天道酬勤、篤學奮進而努力!學校還需要注重科學創新與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完美融合,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創新以及自主實踐的機會,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將學科文化建設、學科特色建設與學術道德建設融為一體,注重科技創新團隊合作建設工作的大力落實,保障學生主動地參與不同的學習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
最后,充分體現學校特色。學校特色的體系性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學校需要注重開展不同的學術活動,了解學校在社會中的具體形象,著眼于地方經濟建設的支持條件,調整進行相應的方向,堅持正確的文化政績,明確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與地方學校文化建設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充分體現這些核心思想的主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各種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尤為關鍵,學校需要在建設網絡信息化工作的過程中積極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加強對各級組織以及部門的引導,通過各類教育主體渠道的有效運用以及開發解決目前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問題,充分體現學校自身的特色,保障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另外,學校特色體現所涉及的細節要素比較復雜,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學校領導者需要注重時間和精力的合理匹配,堅持正確的教育教學改革方向,關注不同教育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和互動,以更好地推動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避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校必須注重規律性的分析和研究,積極將創造性的建設策略和建設手段融入其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時代價值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學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深入下去,保證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下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提高個人的素養,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常注意的是,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比較明顯,教師需要對現有文化的內涵進行分析,真正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以更好地提高學校的綜合競爭力。